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福谷传奇》是纳撒尼尔·霍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陌生化的叙事手法把小说所蕴藏的深刻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使读者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的艺术境界,同时,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也为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陌生化手法在《福谷传奇》中的运用主要涉及叙事手法、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这三个方面的陌生化现象。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
陌生化
《福谷传奇》“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文学即技巧。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因此,为了延长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使其从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作者必须将作品的形式,即叙事手法、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等难化,使读者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体验作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进而在此过程中获得新鲜感和审美感。在《福谷传奇》这一长篇小说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叙事手法的陌生化陌生化诗学认为,人在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中会产生审美体验,这一过程越长,越利于审美体验的获得。而通过难化事物的形式可以实现感知过程的延长。在《福谷传奇》中,霍桑主要采用了心理分析与描写的手法讲述了发生在珍娜比亚、豪灵斯沃思、普丽丝拉和卡沃戴尔身上的“四角”爱情的故事。心理分析与描写手法的运用,直接导致作品形式的复杂化。然而,正是因为被复杂化了的形式,才放慢了读者欣赏作品的速度,延长了其感受作品的时间,并最终从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故事刚开始,麦尔斯·卡沃戴尔在参观了“戴面纱的女人”的巡回展览后,遇见一位戴着单眼罩的的神秘老人穆迪先生。老人听说我明天要前往福谷农场,就请求我帮他一个“极大的忙”。可是,当我问他是什么忙时,他又说:“我不好意思说呢;卡沃戴尔先生,我再想了想,又觉得如果你愿意给我介绍的话,或许我最好还是请求一位刚好也要到福谷去的、年纪比较大一点的先生,或是一位太太。先生,你年纪太轻啦!”。老人最终还是没有让我帮他这个“极大的忙”。后来我完全根据接着发生的事情,才把他要找我的原因推测了出来,还好像猜的挺有理由似的。在这段描写中,出现了“戴面纱的女人”,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戴面纱的女人就突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并且这个神秘的女人一直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同时,也让读者的思绪随着她的出现而反复地琢磨这个戴面纱的女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庐山真面目。另外,戴单眼罩的穆迪先生请求“我”帮他一个极大的忙,可是后来又因为“我”年纪太轻了而没让我帮忙。所有这些都给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一个“极大的忙”是什么?为什么要找年纪大一点的先生或是太太来帮忙?这是陌生化手法中典型的通过“悬念”的设置来延长审美感受的方法。读到这里,读者自然而然地会放慢脚步来仔细品味,进而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最终,从“后来‘我’完全根据接着发生的事情把原因推测了出来”找到了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答案,促使读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继续阅读下文待解内容。“她脸色苍白,几乎像个病人,……,她还哆嗦着,或许是为了冷,或许是为了害怕,也可能由于神经太紧张,因此在火光照得亮晃晃的墙壁上你可以看到她的影子在抖动。……我胡思乱想着—她是属于那类孤独的动物,命里注定要在风雪里彷徨,虽然我们窗口的红光把她引到一个人类所住的地方来,她却不会逗留长久,不会等到头发上的冰柱溶解完了才走。我的脑子里又涌起了另一种猜测。回想到豪灵斯沃思慈善活动的范围,我想他可能带来了一个悔过的罪人,想利用我们的生活方式所可能产生的纯洁影响,来恢复她精神上的健康。”(第四部分:晚餐桌上)霍桑在这部分描写中,通过卡沃戴尔对普丽丝拉哆嗦原因的想象进而推测出“她是属于那类孤独的动物,命里注定要在风雪里彷徨”,暗示了普丽丝拉坎坷的经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卡沃戴尔的各种猜测,对普丽丝拉这个人物扑朔迷离的身份与来历更加陷入一种新奇而又独特的想象中。心理分析与描写手法的运用难化了作品的形式,从而达到了延长读者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使陌生化的叙事手法得以成功运用。二、叙事结构的陌生化陌生化诗学认为只有“情节”才能提供审美体验。《福谷传奇》在叙事结构上,完全与传统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结构相背离。读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以后,会领略到到一幅时序的颠倒,空间的重叠和变化的突兀融汇交织的奇异而又新鲜的画面。纵观整部小说,笔者发现霍桑在结构安排上主要采用了两个平行层面:一是客观世界层面,描写珍娜比亚、豪灵斯沃思和普丽丝拉三者之间的爱情纠纷,这部分描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完成的。先是叙述珍娜比亚与豪灵斯沃思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珍娜比亚爱上豪灵斯沃思,以及到后来豪灵斯沃思移情普丽丝拉导致珍娜比亚自杀身亡,这些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二是“我”的心理分析和描写,通过“我”对豪灵斯沃思眼神的心理分析,对普丽丝拉与珍娜比亚关系的想象以及对珍娜比亚过往情史的猜测等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心理时间为主线,将过去,现在和将来交错重叠在一起。这种交错重叠不仅“难化”了作品的形式,而且也为读者获得审美体验创造了条件。“可是当他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他的声音、眼睛、嘴巴、态度,以及种种无法形容的表情,都会给人家一种亲切的感觉。对这种亲切的感觉很少男人能够处之淡然,更不用说女人了。可是现在他的样子很严肃,想要责骂人似的,而豪灵斯沃思就是用那种带有凶兆的眼色第一次跟珍娜比亚的目光相接触,而且开始影响她的一生。”(第四部分:晚餐桌上)。文中“可是现在他的样子很严肃,想要责骂人似的”塑造了豪灵斯沃思这个人物本质上不容易让人亲近的形象,“而豪灵斯沃思就是用那种带有凶兆的眼色第一次跟珍娜比亚的目光相接触,而且开始影响她的一生。”点出了珍娜比亚难逃遭受豪灵斯沃思所给她带来的厄运的弦外之音。“她坐在珍娜比亚旁边一张凳子上,脸上带着自卑而愉快的神情,不时抬起头来望望她那新朋友的美丽的面貌。……我想不出为什么普丽丝拉的态度会是那个样子;我只能够这样猜测:她念过几篇珍娜比亚的写的故事,或者几篇她替女权辩护的短篇文章,她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要当她的奴仆。”(第五部分:寝前)。在这段叙述中,霍桑先是描写普丽丝拉在见到珍娜比亚时那种卑微而又愉快的神态,接着结合“我”的猜测使读者禁不住想象普丽丝拉与珍娜比亚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从而延长了读者欣赏作品的时间,陌生化效应的产生跃然纸上。“这时候有一阵说话声从树林里靠近我这颗树的地方传来,不久我就看见两个人影—一女一男—珍娜比亚和那个陌生人—一边走,一边热切地交谈着。……可是,我油然产生了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在这两个伴侣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必然是经过一场恋爱之后产生的—至少在珍娜比亚方面一定是这样的—但是日后这种恋爱却成了一种同样剧烈的仇恨。”(第十二部分:卡沃戴尔的藏身洞)。“我”对珍娜比亚过往情史的猜测,以及由此而联想到她的过去对她日后的恋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一连串的心理描写的片段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画面,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霍桑借助“我”的心理时间,把完整的故事切割成片段,穿插于“我”的心理分析与描写中。这种叙述方式,恰恰是陌生化手法中强调的将“本事”加工为“情节”的过程。读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了解“我”的内心世界,仿佛置身于其中,亲身经历了故事中所发生的一切,从而获得审美愉悦感。三、叙事视角的陌生化视角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传统的叙事视角往往是采用一种个人化的叙述,作者是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知道故事的一切,其视野超越书中任何人的视野,其观点主宰一切。霍桑在《福谷传奇》中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叙述视角,安排卡沃戴尔这个中心人物既在小说的发展中又置身于事件之外。如此,可将外部客观世界和卡沃戴尔的内部主观世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霍桑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在小说中,卡沃戴尔既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又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透过他的意识即中心意识来观察其他人物和事件。同时,他自己也经历了诸多心理变化的过程。“豪灵斯沃思穿着他平常穿的工装。普丽丝拉穿了一件漂亮朴素的长袄,……但是珍娜比亚的服装却是异常华丽大方,……有些人在爱情或仇恨发展到几点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造成一个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面没有人可以跟她们平等相处,这种事实,只要一碰到他们,你就会觉得的。因而我感到踌躇了—甚至觉得有一种恐惧—希望自己最好不要在这儿。他们那种强烈的感情已使他们在这儿土地上和空气中有了专利权,竟使我觉得自己无权待在这儿,也无权在这儿呼吸。”(第二十五部分:三个人在一起)。在这段节选中,卡沃戴尔作为外框叙述者描写了豪灵斯沃思,珍娜比亚和普丽丝拉三人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恋爱,他本人由于恐惧而置身于事外,并未参与这场纠结之中。“我想坦白交代我的思想,尽管很简短,但它能使读者理解我在前面整个事件中所做的一切,而且最根本的是它有助于对整个故事的完全理解。但当我提笔的时候,读者一定会善意地想象我在脸红—我—我自己—已经爱上了—普丽丝拉!”(最后一部分:麦尔斯·卡沃戴尔的坦白)在小说最后,通过卡沃戴尔的自述完成了由“三角爱情”向“四角爱情”的转变。这种转变变得非常合理、自然,然而,这也正是陌生化理论所主张的人们可以通过“陌生化”了的形式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感的一种体现。四、结束语陌生化文学理论主张“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人们若要感受到事物就要克服自动化,抑制事物在人脑中从感受转向认知的过程。小说《福谷传奇》正是通过在叙事手法,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三个层面上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难化了作品形式,延长了读者欣赏作品的时间,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一种新鲜的审美体验。参考文献:[1]Raman Selden.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纳撒尼尔·霍桑. [M]. 侍桁译. 《福谷传奇》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4]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方珊译.三联书店,1992[5]张冰.陌生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吴会,1985年7月生,女,汉族。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陌生化
《福谷传奇》“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文学即技巧。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因此,为了延长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使其从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作者必须将作品的形式,即叙事手法、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等难化,使读者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体验作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进而在此过程中获得新鲜感和审美感。在《福谷传奇》这一长篇小说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叙事手法的陌生化陌生化诗学认为,人在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中会产生审美体验,这一过程越长,越利于审美体验的获得。而通过难化事物的形式可以实现感知过程的延长。在《福谷传奇》中,霍桑主要采用了心理分析与描写的手法讲述了发生在珍娜比亚、豪灵斯沃思、普丽丝拉和卡沃戴尔身上的“四角”爱情的故事。心理分析与描写手法的运用,直接导致作品形式的复杂化。然而,正是因为被复杂化了的形式,才放慢了读者欣赏作品的速度,延长了其感受作品的时间,并最终从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故事刚开始,麦尔斯·卡沃戴尔在参观了“戴面纱的女人”的巡回展览后,遇见一位戴着单眼罩的的神秘老人穆迪先生。老人听说我明天要前往福谷农场,就请求我帮他一个“极大的忙”。可是,当我问他是什么忙时,他又说:“我不好意思说呢;卡沃戴尔先生,我再想了想,又觉得如果你愿意给我介绍的话,或许我最好还是请求一位刚好也要到福谷去的、年纪比较大一点的先生,或是一位太太。先生,你年纪太轻啦!”。老人最终还是没有让我帮他这个“极大的忙”。后来我完全根据接着发生的事情,才把他要找我的原因推测了出来,还好像猜的挺有理由似的。在这段描写中,出现了“戴面纱的女人”,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戴面纱的女人就突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并且这个神秘的女人一直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同时,也让读者的思绪随着她的出现而反复地琢磨这个戴面纱的女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庐山真面目。另外,戴单眼罩的穆迪先生请求“我”帮他一个极大的忙,可是后来又因为“我”年纪太轻了而没让我帮忙。所有这些都给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一个“极大的忙”是什么?为什么要找年纪大一点的先生或是太太来帮忙?这是陌生化手法中典型的通过“悬念”的设置来延长审美感受的方法。读到这里,读者自然而然地会放慢脚步来仔细品味,进而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最终,从“后来‘我’完全根据接着发生的事情把原因推测了出来”找到了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答案,促使读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继续阅读下文待解内容。“她脸色苍白,几乎像个病人,……,她还哆嗦着,或许是为了冷,或许是为了害怕,也可能由于神经太紧张,因此在火光照得亮晃晃的墙壁上你可以看到她的影子在抖动。……我胡思乱想着—她是属于那类孤独的动物,命里注定要在风雪里彷徨,虽然我们窗口的红光把她引到一个人类所住的地方来,她却不会逗留长久,不会等到头发上的冰柱溶解完了才走。我的脑子里又涌起了另一种猜测。回想到豪灵斯沃思慈善活动的范围,我想他可能带来了一个悔过的罪人,想利用我们的生活方式所可能产生的纯洁影响,来恢复她精神上的健康。”(第四部分:晚餐桌上)霍桑在这部分描写中,通过卡沃戴尔对普丽丝拉哆嗦原因的想象进而推测出“她是属于那类孤独的动物,命里注定要在风雪里彷徨”,暗示了普丽丝拉坎坷的经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卡沃戴尔的各种猜测,对普丽丝拉这个人物扑朔迷离的身份与来历更加陷入一种新奇而又独特的想象中。心理分析与描写手法的运用难化了作品的形式,从而达到了延长读者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使陌生化的叙事手法得以成功运用。二、叙事结构的陌生化陌生化诗学认为只有“情节”才能提供审美体验。《福谷传奇》在叙事结构上,完全与传统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结构相背离。读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以后,会领略到到一幅时序的颠倒,空间的重叠和变化的突兀融汇交织的奇异而又新鲜的画面。纵观整部小说,笔者发现霍桑在结构安排上主要采用了两个平行层面:一是客观世界层面,描写珍娜比亚、豪灵斯沃思和普丽丝拉三者之间的爱情纠纷,这部分描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完成的。先是叙述珍娜比亚与豪灵斯沃思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珍娜比亚爱上豪灵斯沃思,以及到后来豪灵斯沃思移情普丽丝拉导致珍娜比亚自杀身亡,这些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二是“我”的心理分析和描写,通过“我”对豪灵斯沃思眼神的心理分析,对普丽丝拉与珍娜比亚关系的想象以及对珍娜比亚过往情史的猜测等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心理时间为主线,将过去,现在和将来交错重叠在一起。这种交错重叠不仅“难化”了作品的形式,而且也为读者获得审美体验创造了条件。“可是当他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他的声音、眼睛、嘴巴、态度,以及种种无法形容的表情,都会给人家一种亲切的感觉。对这种亲切的感觉很少男人能够处之淡然,更不用说女人了。可是现在他的样子很严肃,想要责骂人似的,而豪灵斯沃思就是用那种带有凶兆的眼色第一次跟珍娜比亚的目光相接触,而且开始影响她的一生。”(第四部分:晚餐桌上)。文中“可是现在他的样子很严肃,想要责骂人似的”塑造了豪灵斯沃思这个人物本质上不容易让人亲近的形象,“而豪灵斯沃思就是用那种带有凶兆的眼色第一次跟珍娜比亚的目光相接触,而且开始影响她的一生。”点出了珍娜比亚难逃遭受豪灵斯沃思所给她带来的厄运的弦外之音。“她坐在珍娜比亚旁边一张凳子上,脸上带着自卑而愉快的神情,不时抬起头来望望她那新朋友的美丽的面貌。……我想不出为什么普丽丝拉的态度会是那个样子;我只能够这样猜测:她念过几篇珍娜比亚的写的故事,或者几篇她替女权辩护的短篇文章,她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要当她的奴仆。”(第五部分:寝前)。在这段叙述中,霍桑先是描写普丽丝拉在见到珍娜比亚时那种卑微而又愉快的神态,接着结合“我”的猜测使读者禁不住想象普丽丝拉与珍娜比亚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从而延长了读者欣赏作品的时间,陌生化效应的产生跃然纸上。“这时候有一阵说话声从树林里靠近我这颗树的地方传来,不久我就看见两个人影—一女一男—珍娜比亚和那个陌生人—一边走,一边热切地交谈着。……可是,我油然产生了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在这两个伴侣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必然是经过一场恋爱之后产生的—至少在珍娜比亚方面一定是这样的—但是日后这种恋爱却成了一种同样剧烈的仇恨。”(第十二部分:卡沃戴尔的藏身洞)。“我”对珍娜比亚过往情史的猜测,以及由此而联想到她的过去对她日后的恋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一连串的心理描写的片段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画面,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霍桑借助“我”的心理时间,把完整的故事切割成片段,穿插于“我”的心理分析与描写中。这种叙述方式,恰恰是陌生化手法中强调的将“本事”加工为“情节”的过程。读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了解“我”的内心世界,仿佛置身于其中,亲身经历了故事中所发生的一切,从而获得审美愉悦感。三、叙事视角的陌生化视角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传统的叙事视角往往是采用一种个人化的叙述,作者是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知道故事的一切,其视野超越书中任何人的视野,其观点主宰一切。霍桑在《福谷传奇》中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叙述视角,安排卡沃戴尔这个中心人物既在小说的发展中又置身于事件之外。如此,可将外部客观世界和卡沃戴尔的内部主观世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霍桑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在小说中,卡沃戴尔既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又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透过他的意识即中心意识来观察其他人物和事件。同时,他自己也经历了诸多心理变化的过程。“豪灵斯沃思穿着他平常穿的工装。普丽丝拉穿了一件漂亮朴素的长袄,……但是珍娜比亚的服装却是异常华丽大方,……有些人在爱情或仇恨发展到几点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造成一个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面没有人可以跟她们平等相处,这种事实,只要一碰到他们,你就会觉得的。因而我感到踌躇了—甚至觉得有一种恐惧—希望自己最好不要在这儿。他们那种强烈的感情已使他们在这儿土地上和空气中有了专利权,竟使我觉得自己无权待在这儿,也无权在这儿呼吸。”(第二十五部分:三个人在一起)。在这段节选中,卡沃戴尔作为外框叙述者描写了豪灵斯沃思,珍娜比亚和普丽丝拉三人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恋爱,他本人由于恐惧而置身于事外,并未参与这场纠结之中。“我想坦白交代我的思想,尽管很简短,但它能使读者理解我在前面整个事件中所做的一切,而且最根本的是它有助于对整个故事的完全理解。但当我提笔的时候,读者一定会善意地想象我在脸红—我—我自己—已经爱上了—普丽丝拉!”(最后一部分:麦尔斯·卡沃戴尔的坦白)在小说最后,通过卡沃戴尔的自述完成了由“三角爱情”向“四角爱情”的转变。这种转变变得非常合理、自然,然而,这也正是陌生化理论所主张的人们可以通过“陌生化”了的形式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感的一种体现。四、结束语陌生化文学理论主张“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人们若要感受到事物就要克服自动化,抑制事物在人脑中从感受转向认知的过程。小说《福谷传奇》正是通过在叙事手法,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三个层面上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难化了作品形式,延长了读者欣赏作品的时间,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一种新鲜的审美体验。参考文献:[1]Raman Selden.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纳撒尼尔·霍桑. [M]. 侍桁译. 《福谷传奇》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4]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方珊译.三联书店,1992[5]张冰.陌生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吴会,1985年7月生,女,汉族。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