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中学生惧怕写作文,原因很简单,就是缺乏写作的自信心。教师该如何使学生充满自信呢?首要的是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其次则是要善于挖掘素材,让学生多练笔;再次就是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多练习少限制,让学生乐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最后为了增强其成功感,还要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出来。
“出口成章,落笔成文,妙笔生花”,对于大多数的中学生而言,这样的写作境界似乎高不可攀,他们甚至有时对自己所写的东西不知所措,常常会想:“是否可以这样写?这样写好不好呢?会有人欣赏吗?……”此类问题充分反映了学生在写作方面是缺乏自信心的,如何让学生对写作充满自信心呢?这在写作教学中一直是个难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惧怕写作文,如何把学生惧怕的事情变成他们最喜欢去做的事情呢?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能够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是摆脱困境、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1 加强课内外阅读,增强文化底蕴
学生要表达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必须通过语言活动,因此,必须加强课内外的阅读。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成功经验,他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运用课堂的知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外文章和书籍,即所谓的“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就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写作的保障,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和感受是写作的重要根基。
所以,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积极鼓励学生背诵诗文,注重积累、体验;适时推荐优秀书籍,与学生比赛课外阅读,摘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且定期交流,从而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优良习惯。
2 挖掘素材,注重练笔
2.1 走出校门,领略无边风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通过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来积累材料,再结合教材中的游览、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写成相应的文章。这时,学生有了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写作热情自然高涨,而且又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形式,得心应手。
2.2 利用各项活动点燃写作火花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交往能力,积累经验,并把体会、经验真实地写下来。例如,在上学期,学校举行一场“遵纪守法,做文明学生”的演讲比赛,学生自己撰稿,既练习写作又提高演讲的能力。其实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跳绳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或看电影等一系列的活动,常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比赛的得失,写观后感,等等。学生有了可写的东西,写作便如同说话一样自然、流畅。
3 提倡诚信,张扬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讲真话,进行真心实意的表达,在师生之间才能建立沟通关系。学生表露的都是真情实感,而教师则可以针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状况对学生进行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以此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例如,一位学生以“我眼中的钢铁迁安”为题,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他描述在双休日里的迁安之旅,看到高楼大厦的宏伟,黄台湖景观的壮美,广大市民共创和谐迁安的高昂精神风貌……文中结尾这样写道:“我们迁安能有如此的巨大发展,完全依赖于党的正确领导,现如今全市人民都在为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那我们还等什么呢?……”文章使全班学生产生共鸣,可见文章是多么成功。抓住这一契机,笔者及时进行教育: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同学崇拜的目光让这位小作者自信不已。
4 赏识习作,推销佳作
赏识教育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一定要看重这一成果,无论是长的、短的、繁的、简的,一律给予适时适度的鼓励与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
4.1 在评议修改中加强自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一系列的要求正是体现了文章需要“百改不厌,千锤百炼”,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来鼓励学生找“知己”修改,在修改别人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做老师的乐趣、自信与骄傲。
4.2 推销佳作,搞活气氛把学生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别人,开辟学习园地,让学生的佳作上墙;出版班级刊物,提供给学生和家长欣赏;积极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参加各种写作竞赛……这些都能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笔者相信,自信心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源泉,只要教师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学生就再也不会惧怕写作文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中学)
“出口成章,落笔成文,妙笔生花”,对于大多数的中学生而言,这样的写作境界似乎高不可攀,他们甚至有时对自己所写的东西不知所措,常常会想:“是否可以这样写?这样写好不好呢?会有人欣赏吗?……”此类问题充分反映了学生在写作方面是缺乏自信心的,如何让学生对写作充满自信心呢?这在写作教学中一直是个难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惧怕写作文,如何把学生惧怕的事情变成他们最喜欢去做的事情呢?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能够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是摆脱困境、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1 加强课内外阅读,增强文化底蕴
学生要表达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必须通过语言活动,因此,必须加强课内外的阅读。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成功经验,他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运用课堂的知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外文章和书籍,即所谓的“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就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写作的保障,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和感受是写作的重要根基。
所以,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积极鼓励学生背诵诗文,注重积累、体验;适时推荐优秀书籍,与学生比赛课外阅读,摘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且定期交流,从而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优良习惯。
2 挖掘素材,注重练笔
2.1 走出校门,领略无边风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通过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来积累材料,再结合教材中的游览、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写成相应的文章。这时,学生有了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写作热情自然高涨,而且又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形式,得心应手。
2.2 利用各项活动点燃写作火花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交往能力,积累经验,并把体会、经验真实地写下来。例如,在上学期,学校举行一场“遵纪守法,做文明学生”的演讲比赛,学生自己撰稿,既练习写作又提高演讲的能力。其实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跳绳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或看电影等一系列的活动,常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比赛的得失,写观后感,等等。学生有了可写的东西,写作便如同说话一样自然、流畅。
3 提倡诚信,张扬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讲真话,进行真心实意的表达,在师生之间才能建立沟通关系。学生表露的都是真情实感,而教师则可以针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状况对学生进行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以此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例如,一位学生以“我眼中的钢铁迁安”为题,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他描述在双休日里的迁安之旅,看到高楼大厦的宏伟,黄台湖景观的壮美,广大市民共创和谐迁安的高昂精神风貌……文中结尾这样写道:“我们迁安能有如此的巨大发展,完全依赖于党的正确领导,现如今全市人民都在为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那我们还等什么呢?……”文章使全班学生产生共鸣,可见文章是多么成功。抓住这一契机,笔者及时进行教育: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同学崇拜的目光让这位小作者自信不已。
4 赏识习作,推销佳作
赏识教育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一定要看重这一成果,无论是长的、短的、繁的、简的,一律给予适时适度的鼓励与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
4.1 在评议修改中加强自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一系列的要求正是体现了文章需要“百改不厌,千锤百炼”,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来鼓励学生找“知己”修改,在修改别人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做老师的乐趣、自信与骄傲。
4.2 推销佳作,搞活气氛把学生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别人,开辟学习园地,让学生的佳作上墙;出版班级刊物,提供给学生和家长欣赏;积极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参加各种写作竞赛……这些都能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笔者相信,自信心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源泉,只要教师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学生就再也不会惧怕写作文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