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幽默是人生指明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anji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为人幽默,有时甚至会像孩子一样淘气。他的好友大通禅师是个道行高洁的老僧,据说别人到他的修道场所见他时必须先斋戒沐浴,而且女子不能进禅堂。苏东坡一向有平等精神,对大通禅师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
  某次,他与一群人去逛庙,其中有一个青楼女子。苏东坡故意带着那个青楼女子向大通禅师敬拜,大通禅师很不高兴。苏东坡笑着说,倘若大通禅师肯将用来敲木鱼的木槌借给青楼女子,自己就立即写一首诗向大通禅师谢罪。大通禅师答应了。结果苏东坡写了一首这样的小调,让那个青楼女子唱:“师唱谁家曲……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该诗虽在讽刺大通禅师年轻时也有点儿好色,但调侃的口吻让大通禅师哭笑不得。
  一位好友请苏东坡吃“皛(xiao)饭”,苏东坡好奇地去了,发现桌上只有盐、白萝卜和米饭,真是“三白饭”。苏东坡大笑,把三白饭吃了个干净。第二天,苏东坡回请好友吃“毳(cui)饭”。好友欣然前往,但等了好久,始终不见饭菜端上来。好友饿得忍无可忍了,苏东坡才徐徐告知: “盐也毛,萝卜也毛,饭也毛,非毳而何?”原来宋代“毛”与“冇(mao,意为没有)”谐音, “毳饭”就是“三毛饭”,桌上自然什么菜都没有。好友这才发觉苏东坡在“报复”自己,不禁捧腹大笑。
  苏东坡判案也极其幽默。杭州灵隐寺有个和尚叫了然,和尚本要戒色,了然却没有将佛教教义放在眼中,常到勾栏之处寻花问柳,甚至迷上了一个叫秀奴的青楼女子。后来了然钱财花尽,秀奴便不再理他。某夜,了然喝得醉醺醺的,衣衫褴褛地又去找秀奴,秀奴不肯见他,他强闯进去,竟将秀奴打死。了然随即被捕。
  当时苏东坡正做着杭州通判,审讯时,他发现了然的胳膊上刺了一副对联:“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苏东坡一声叹息,写了如下判词:“这个秃奴,修行太煞……空空色色今安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该案是桩事实清晰的谋杀案,凶手偿命也在意料之中,但因为苏东坡的判词里有调侃、有禅心,这个案子便超越了普通的刑事诉讼,有了生活的悲喜味和人间的烟火气。
  苏东坡的幽默来自他的才气。他当年考进士时名列第二,如果不是欧阳修误以为其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苏东坡就是第一了。进入仕途后,苏东坡无论公务还是诗文书画都令人佩服,连太后都成了他的粉丝。有这样的才华做底气,他的言谈和行事自然会流露出嬉笑怒骂的真心,审案时也会更富有同情心,让人感受到案情蕴含的“含泪的微笑”。
  同时,苏东坡的幽默也是他自我开解的一种方式,就像一个人走夜路多了,眼睛会特别明亮一样。他被朝廷重新起用时,因为经历过世态炎凉,自然厌恶善于逢迎的小人,借调侃好友大通禅师,他实际上抒发了对现实中小人的不滿。他被贬黄州时经济拮据,吃饭往往只吃米饭、萝卜和一碗清淡的汤,并且很满足于这样清苦的生活,好友戏谑,他也不以为意,反而自黑“毳饭”来笑对苦难。
  如果生活不顺利,整天愁眉苦脸的只能让日子真的没法过下去。苏东坡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都不抱怨不消沉,而是幽默以对,把日子过成了诗。
其他文献
大唐开元年间,京城长安,书生孟浩然站在皇榜前,几乎是以穿透纸背的目光,将榜单扫描了几十遍,却没找到自己的姓名。  孟浩然沮丧到了极点,无精打采地走回客栈,一边喝酒解闷,一边思考人生:下一站,南山还是长安?没有登上金榜,肯定无颜还乡,究竟是归隐山林、闲度余生,还是留在京城继续谋求功名?对孟浩然来说,这是一道无解之题。  孟浩然家在襄阳。很小的时候,他就听长辈说起,家乡既走出过宰辅之臣,也诞生过布衣名
《天龙八部》里是一个对立的世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辽与大宋之间的胡汉之争,边境之上,你打我的草谷,我掳你的子民。而萧峰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杏子林的丐帮大会中,萧峰的身世被揭穿,原来他是汉人的仇敌——契丹人。这个消息对萧峰的打击太大了:萧峰之前一直帮助汉人杀契丹人,但现在发现自己是契丹人,那自己之前岂不是错得一塌糊涂?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从此就要怀疑人生了。可萧峰不是普通人,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
作为20世纪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勒·柯布西耶绝对算是一个奇葩。他没有高学历,也不是富二代,更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他的建筑作品却遍布世界各地。其中17个建筑作品还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录,并创下了个人系列作品跨国联合申遗的先例。神奇的是,他的建筑作品几乎都完成于“流浪”之中。  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一个钟表世家。由于家境一般,聪明的柯布西耶从小就被父母认定为祖传钟表手艺的衣钵传人。13
热点  美国纽约州环境保护厅将大闸蟹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联邦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声明,私运或携带大闸蟹入境均属非法行为,违者将面临最高1万美元的罚款。  苏月珑 机票已经买好,就差人和我去捕捉了,求捎带。  爆米花 葱、姜、蒜已备齐,大闸蟹快到碗里来!  浩然年华这等人间美味,他们为何要跟自己的胃过不去呢?  小时光 大闸蟹表示:我既然这么招人嫌弃,不如把我放生。  自从2016年《我在故宫
1920年,埃及王后诞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国王福阿德一世十分高兴,给儿子取名为穆罕默德·法鲁克。当日,福阿德一世在宫廷里大摆酒席,庆祝埃及未来接班人的诞生。酒席一连摆了三天,可见福阿德一世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  要执掌国家,没文化是不行的。五岁那年,法鲁克开始接受正规学习。他的启蒙老师是埃及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老先生教得十分賣力,希望能把这位小王子培养成将来堪当大任的国王。可惜,法鲁克有天生的
一  在人们的印象中,吕雉从来不是正面角色:心狠手辣、残忍歹毒、不守妇道……这些不好的词汇统统可以用在她身上。可当一个女人褪去裙裾霓裳,穿上男人的钢铁铠甲时,就证明了一件悲伤的事情:她的眼泪早已流干。  年轻时的吕雉,也曾有一颗少女心。  她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一个盖世英雄,驾着七彩祥云来到她的面前,温柔地说一句“跟我走吧”。为了这个梦想,她拒绝了很多求亲者。这些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统统没能进入她的
一  魏征死后不到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狠狠砸掉这位贞观名臣的墓碑。  这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作为被后世传颂的君臣佳话,李世民向来以善待魏征闻名于后世,然而史书从来只说前半段,不说后半场。此前,由于痛感魏征的去世,李世民亲自为魏征起草碑文和撰书,给予魏征极大的哀荣。然而,君王的心意说变就变。  砸碑,始于李世民对魏征的多疑。  此前,魏征曾经向李世民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
我参加了一个青年聚会,无意中聊起“百年五四”这个话题,大家有个共识:现在的青年跟以前的青年相比,活得特别“怂”—明哲保身、息事宁人、避而远之、审时度势,身上没有那种“血性”了,看客、从众、自弃这三种心态越来越明显。我们总喜欢抱怨政府、體制、人心,殊不知社会滑坡正源于我们的不作为。木心先生有句话说得好,“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拾遗《一个国家
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已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势头,但随着国力增强,原本还算精简的官僚机构也海绵吸水般膨胀起来。到高宗永徽年间,每年参加国考的人数不胜数,连候补官员也常常多达万人。唐代的考核标准是“身、言、书、判”四项。可前两项没有什么硬标准,第三项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能卡一卡人的只剩下“判词”这项了。因此,主持考务不是闹着玩的,稍失公允便会惹祸上身。但有个人竟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此人便是高宗朝的宰相李敬玄。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曾参加过“五四运动”,也为民国时期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他让众人所熟知的,是他的那种怪劲和倔劲。  这一年,北大组织招生考试,罗家伦应试。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考试时自信满满。说来也巧,他的试卷正好是胡适批阅,胡适看了他的文章后眼前一亮,大加赞赏。看一遍不过瘾,胡适又连续读了几遍,越读越感觉好,于是,他便记下了罗家伦的名字,并暗下决心把罗家伦招进北大。可当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