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活动在幼儿教学中探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民间艺术教育,可以使幼儿初步具有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民族精神,使幼儿的艺术综合素质,艺术技能、技巧及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了解和感情得到提高。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又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最好手段。那么,如何在民间工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呢?
  一、建立一个创造性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氛围
  创造性活动是由幼儿生活的社会气氛中培养出来的。必须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物质材料、时间和空间,保证创造性活动的可能性。首先,为幼儿创设优美愉快的物质环境。如:提供必要的绘画材料,提供美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建立民间美术角,在民间美术角为幼儿提供纸张、剪刀、胶水、橡皮泥、碎布、钮扣等。让幼儿在活动角中剪剪、贴贴、做做、玩玩,陶冶自己的性情,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幼儿也能随意地去表现美、创造美。其次,在进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收集民间素材,挖掘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品,装饰美化环境。环境布置要适合幼儿视线高度,便于幼儿观赏。同时,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欣赏水平的提高,定期更换环境内容,如:生动形象的民间剪纸,多姿多彩的京剧脸谱,姿态各异的民族娃娃,宣纸、腊染、彩陶工艺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加深对民间艺术品的理解。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又激发了孩子对美的追求。最后,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幼儿的愿望,尊重他们的感情和需要,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氛围。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及时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其进取精神,使幼儿产生创造的愿望,有利于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创设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环境是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二、利用民间工艺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民司工艺包括剪纸、布贴、面具、泥塑、蜡染、玩具、竹编等,其种类之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举不胜举。由于民间美术多来自民间,所以教师应该从生活中搜集和整理资料,结合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1.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剪纸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益智活动,它需要手、脑、眼并用,非常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剪纸活动的本身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对充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巧妙地运用剪纸这一广泛流传的民间艺术。让幼儿进行剪纸活动,幼儿在剪纸活动中,教师要做的事就是提供剪刀、彩笔与纸,以及启发孩子的思路,首先是让孩子自由发挥,他可能剪出各种常见的事物。如:小动物、小汽车、树林、花朵、天空中的太阳等等。如果教师发现孩子总是重复剪相同的事物时,就可以启发幼儿开阔思路。如:“你剪的是拉货的卡车,试一试小汽车怎么剪呢?公共汽车呢?”教师还可以把孩子的剪纸活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逢年过节,可以请孩子创作一些窗花来装饰门窗的玻璃,一张方方的彩纸,几经折叠之后,“嚓嚓”几剪又可以展现多姿多彩的图案来,剪纸使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得到极大的发挥。只要幼儿愿意尝试剪纸,喜欢尝试,他就能在剪纸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动手参与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创造的过程。
  2.在粘贴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当孩子选择材料进行粘贴活动时,他们不仅在智力上与创造力方面得到发展,而且也获得了对粘贴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属性的感觉,还学会了巧妙的运用它们。孩子用来粘贴的材料是十分丰富的。如:毛线头、碎布、彩色纸片、钮扣、彩色玻璃片、吹塑纸等等。把做衣服剩下的布料收集起来,幼儿拿出剪刀和笔,在碎布上画一画,然后沿线剪下来,或者根本不画线随手剪来,碎布就出落成一件有意义的物品了,或是红红的太阳、银色的弯月,或是洁白的天鹅、棕色的松鼠……一幅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构思出来了。于是在一张大大的纸上或布面上,孩子精心摆放这些小东西,抹上胶水固定下来。这不是“美丽的星空”,“神奇的海底世界”,“动物乐园”吗?……与布贴比起来,吹塑纸更有立体感,通过拼贴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吹塑纸,孩子的空间想象力会得到促进与发展。用吹塑纸粘贴出来的同样物品,与布贴比起来更显得形象些。一般吹塑纸占用的面积比布贴大,这可以使得孩子对物件的细节进行精细的加工,从而提高其创造力水平。幼儿把自己对作品的想象画在纸或布上,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创造,其创造力可尽情地去发挥。
  3.在翻绳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翻绳游戏很久以前就在我国民间和世界各地流传了,一根绳子装在口袋里,走到哪儿玩到哪儿,有它可以编织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使孩子觉得神秘而有趣。经常翻绳不仅能训练手眼协调和动作的准确性,使手的小肌肉得到锻炼,为将来使用工具打下基础,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翻绳游戏还由于它是轻松、有趣、自愿、主动的活动,所以容易使孩子长时间地集中和稳定自己的注意力。孩子们一面翻,一面说,想翻成什么就怎么翻,这些就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翻绳游戏有一个人玩的,也有两个人玩的。孩子可以和同伴、老师、父母一起玩,加强同成人的亲密感,培养和其他孩子初步的合作能力。民间工艺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对民间艺术进行深层挖掘的兴趣,弘扬了民族文化,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总之,通过民间艺术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手脑并用、勤于思考的创造能力。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老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让幼儿大胆去创造。愿民间艺术这朵奇葩扎根在幼儿的心中,让民间艺术的芳香为幼儿的创造力插上金色的翅膀,自由翱翔在21世纪蔚蓝的天空。
其他文献
体质健康为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旺.但是,随着社会
彭湖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从混合料组成设计到现场路面结构层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新措施,其中混合料组成设计级配采用骨架密实结构,试验方法中最大干密度、最佳含
【摘要】小学数学问题大多数来源于生活,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选取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应用到小学数学中,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更容易理解知识,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自己身边,体会到小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文主要对生活化数学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过中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 小学数学 渗透  0.引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1】数学知识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的事物基础之上,教师应
【摘要】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常用、最流行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搞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障碍和解决障碍的对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以飨同仁。也望以此为契机,与广大同仁同共探讨一下探究性学习。  【
【摘要】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然而在将多媒体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将多媒体更好的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工具。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要求,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也是生活化的延伸,语文教师也应当重视生活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将生活之水引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凝结着语文,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更进一步的教学反思,让生活化语文教学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去。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  由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
【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好学。  【关键词】运用 多媒体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由静态化为动态、抽象化为具体,通过动画、声音、色彩使得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