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记载着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文明,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习文言文,就是探索古人的心路历程,是对学生的一次次精神历练。
  文言文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初中到高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文言文在教材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到了高中更是达到了40%。高一以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高三也有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在继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言作品的能力。可见中学阶段语文教材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可是,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状况并不乐观。据严景东“高中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调查”统计,对现行教材文言文选文,“基本欢迎”的学生为20.7%,“大部分喜欢”者为19.6%,合计低于半数。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走进文言文的教学课堂,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四溅,口绽莲花,学生在底下却是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大多数学生把文言文完全当成了“第二外语”。
  如何教好文言文,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做礼物来接受。”文言文这一古人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该如何让学生高兴地接受? 我想,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姆语)。如何让学生对文言产生兴趣,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
  (一)重视背景的介绍。
  古人说:“知人论世”。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只有知其人,论其世,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作品的思想内容。有趣的小故事远比枯燥的说教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中学生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用跟所教内容紧密联系的历史小故事或历史背景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如我在教《信陵君窃符救赵》这篇课文时,我就给学生重点讲了在战国时期的“游侠”风气和“任侠”的产生,这不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他们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对历史背景的重视,是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尤其是对那些深奥难懂和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在介绍背景中夹杂对文本的一些解读,那么学生在正式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举。
  过去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满足现今的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为此,就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文字艰深的篇目,如《五人墓碑记》,还是应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记的“串讲法”;对诗、词、赋和精美的散文,如《兰亭集序》、《阿房宫赋》,应采用以诵读为主的“诵读法”;对文字障碍不大的课文,如《劝学》等,可用以评点为主的“点评法”;对有较强故事情节的文章,如《鸿门宴》、《邹忌讽齐王纳谏》,可采用让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的“表演法”。
  (三)组织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需求。
  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活动。孔子强调“听言观行”,苟子认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后知”。游戏是人的天性,而活动最能契合这种天性的需求,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精心地组织和穿插一些适宜的活动,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把时间交给学生
  (一)加强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代作家朱自清也曾说过:“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方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新课标也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明确指出:“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顿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但纵观我国现阶段文言文教学中,盛行的是“串讲法”。许多老师过于注重讲解,老师占用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读课文。有些学生甚至在学完了一篇课文后,连一次完整的诵凑都没有完成。我们选人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只有在诵读中才能从音律的动感美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所以,文言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就是琅琅的读书声。
  (二)加强练习。
  练,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中,以便使用。但仅凭对新知识的识记是不能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的。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巩固练习’,以积累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练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必须做到两点:(1)要有准备。学生在阅读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提出哪些问题,哪些语句翻译起来存在困难,教师都要有个清醒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2)要有计划,行成系统,突出重点。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用系统的知识武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能用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知识去充塞学生的头脑。我们要对常识类、注音类、词语类、默写类、翻译类、辨析概括类等题型加强练习,达到巩固积累、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教学理念,认真分析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以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力争做到生活化、形象化,深入之,浅出之,学生就会品味到学习文言文的妙处,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益处,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然后亲近文本,诵读感悟,迁移明理,并逐渐为其所化,品性得以涵养,心灵得以濡染。如此,文言文教学一定能走出困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形成和“民族智慧”的汲取也就有了扎实的根基。
其他文献
【摘要】完整的初中生物教学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验课程的教学,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地达到我们最终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实验课程,这就导致我们的初中实验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高 初中生物实验课 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课程是我们了解日常的动植物的基本特征、人体的相关器官的特点、常见的疾病以及其预防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而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创新 开放  传统的体育教学: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下课讲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好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教师,是具有着强烈自尊心和进取心的知识分子。因此,这就需要中小学校长要正确认识教学管理,抓住教学管理的重点环节。  一、 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根据国内外现代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真正发挥
摘要:初中课程改革对教师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新课改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现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进行开展。那么,新课改下要当一名优秀的初中政治老师就必须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以此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方法改革 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课程在中学不像主科数学、语文和英语一样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
摘要:英语作文作为一种检测学生英语综合和应用能力的手段,如果教师从“说、听、读”这三个方面着手去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定会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作文  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发展“写的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写”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其重要性是为外语教师所公认的。但同时,广大外语教师觉得:写作教学难,教师批改学生作
在教学工作中,只要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不管是哪个年级或那个班级,最让老师们头疼的就是班上的“学困生”。办公室也好,茶余饭后也好老师们谈论最多的就是班上学习差的,老师们为了抓好班级的教学成绩,所以对学困生们的态度和方法也各式各样,有的老师会对他们讥讽,嘲笑,有的在扫地时总让他们倒垃圾,有的作业做不好时,老师会用书本拍打他们的头。总之老师们费尽心机,学困生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像这样的孩子,如果遇不上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推动教学课堂改革的必然手段。  【关键词】 多媒体 化学教学  在如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电脑作为一种逐渐普及的教学工具出现在我们面前。在我国,实行电脑辅助教学,也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多媒体是一种利用文字、图象、声音等手段。在计算机上表达信息的方法。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想在此谈谈自己对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化学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衰。在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及身体、心理等各种素质中,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它影响和制约其他素质的发展,是激活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动力。因为,人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调解下进行的。品德的形成、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劳动技能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培养及至身体的锻炼,都取决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心理潜能。可以说
教学手段是现代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它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由教师施教和学生受教来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经验,其根本职能是育人、化人、使人成才。教学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蕴含着对美的直接追求,存在着重要的美育功能。  语文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美好的天性,使他
“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叶圣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时,要尽可能地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