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铜炉一缕香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把烧红的香炭埋入北宋白瓷香炉中,用香灰押将炉边香灰轻轻拍堆成璇玑纹金字塔,然后轻轻在顶部放一片镶银边的云母片,再用香镊在云母片上放置几块沉香屑,盖上炉盒。片刻之后,他闭上眼睛,轻轻呼吸,生怕鼻息太重惊跑了空气中那缕飘渺的香气。感觉到沉香清妙灵动的气息后,他睁开眼:“要了解中国的香文化,首先要说到中国传统的文人精神。”
  他是清禄书院主人吴清,作为资深的中华香事传承者,吴清认为,品香是中国传统雅文化的结晶。香事不仅是埋炭焚香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传统文化的共鸣。
  寻雅生活偶结香缘
  吴清生长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音乐家庭,祖父为金陵国乐社成员,是江南丝竹音乐的老行家。从小耳濡目染,他十余岁便学会了扬琴、箫笛等传统乐器的演奏,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又拜在古琴大师龚一先生门下研习古琴。
  陶醉在清微淡远的古琴音乐中的吴清很快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在古画中无论是伯牙撞琴谢知音,还是嵇康临刑抚《广陵散》,每架琴台前必摆一只香炉,焚香抚琴,飘几缕青烟。图画中听不到琴音,但看着香炉中飘出的青烟,就感觉场景雅致无比。
  “学琴倒是不迫切了,急迫地想找一只香炉来焚香,把焚香当成抚琴的准备工作。”吴清说。香炉倒还容易,跑到古玩市场,花几百元就买了一只古铜炉。但香却成了问题,跑遍整个上海都不见有香铺,好不容易在一家烟纸店买到卫生香。点燃香,放入香炉,在青烟袅袅时,伸手抚琴,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丝毫感受不到古画中焚香抚琴的优雅——都是那香惹的祸,香太刺鼻,让人心神不宁。
  吴清那时不知道如今市面上的好些低价劣质香是用化学香精做成。只是纳闷:“古人生活那么精致,肯定不会做出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学文物鉴赏出身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翻阅大量典籍才知道——原来,焚香不只是抚琴前的一项准备工作,更是中国传统士大夫优雅生活的象征;焚香的香料,不是如今的化学香精,而是纯天然的沉香等高级香料。
  从那时起,吴清开始留心收藏沉香和各种香料,就连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香论》中记载的“焚香七要”(香炉、香合、炉灰、香炭墼、隔火砂片、灵灰、匙箸)都开始列入收藏范围。
  第一次见到沉香实物是在1996年。那时吴清还专攻玉器鉴藏,一次在上海某文物店淘古玉,营业员拿出几串十八子念珠问他有没兴趣收藏。那时沉香在国内没有市场,几串沉香念珠摆在店里多日都无人问津。正好听说吴清“爱琴及香”,于是以每串念珠300元的价格出手。“当时也不知沉香的珍贵,更不懂如何鉴别,就先用刀劈开焚了再说。”多年之后,吴清才知道自己捡了大便宜。五串沉香念珠,有两串是香中极品——奇楠香。
  奇楠,是可遇不可求的。明《雪水冰山录》载,“明代严嵩抄家时抄出稀世珍宝无数,沉香五千斤,奇楠香也不过三块而已。”而清代光绪皇帝送给其生母寿辰的贺礼也就奇楠香十八子念珠一串。奇楠香之珍贵若此。
  授香名续香事烟火
  从那以后,吴清既赏玩古玉器又留心于香事上。因为香文化已经在大陆出现断层,吴清只能通过古代文献、古代绘画、出土文物一斑窥豹,领会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吴清慢慢体会到:文人爱香,不是爱它“一片抵万金”的价格,而是留恋它气味清雅、韵味幽深的气质;焚香之事得以列入雅事之首,只因为品香的过程,是一种奇妙的心境体验。品香,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活动,只有具有相当文化素养和领悟力的人才能体会。
  但仅凭已死去的东西来推断香文化,终归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直到遇见恩师刘良佑先生后,他所体验的香文化才融会贯通,终于“死去活来”。
  那是2003年,有“中华香学第一人”之称的刘良佑听说吴清收藏了一些不错的古玉,于是专程前来拜访。刘良佑在观摩吴清的古玉时意外发现了他收藏的老沉香和香器,大为赞赏。两人很快擦出火花,一人欲传承衣钵,一人欲拜名师。2004年,刘良佑正式收吴清为入室弟子。引宋代刘炎正咏香诗《邃老寄龙涎香二首》里的一句“全在炉烟未发时”。取香名“玄烟”。整整四年时间,吴清跟随老师一起每星期六正襟危坐上课,洞悉香文化前世今生;每年多次的香会,分辨不同沉香香味蛛丝马迹的差异;每年两次远足游学,赴沉香生长地,设身处地体会沉香生长环境……千方百计,试图续上中国香文化的断弦。
  “日本香道里有‘源氏香’的游戏,众人在闻香之后,将自己嗅出的香料异同填进表格中,写对者为胜,有玩物的味道;而中国人品香,品香料本身美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香味上感悟人生哲理,更多的是会意。”吴清和老师一样,更倾向于通过品香,传递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不仅闻到香味,更学到趣味,参悟世界事。而这种优雅的生活则通过举办香会等方式来传递。
  一段时间内,吴清都要举办香会:提前按四时节令准备香室后,写邀请函邀友赴会,品香前,或品茗插花、或抚琴吹箫等雅玩,或鉴赏一些古董文玩。先用雅物雅事荡涤身心后,按长幼有序的礼仪依次入席。一席品三香,每香传递三圈。品完后先静坐观香,观香后在香册上写香偈子,感香之气息,悟生命之美。
  吴清就是凭自己的一则香偈子博得师父的偏爱。那日,师父拿出了越南黄土沉香、海南绿奇楠等,邀友人品香。当炉温微热香气飘来时,吴清只感觉一种温润甘甜、清妙灵动感油然而生,就如同在山林间静坐时,听到清晨的晨雾拂过青草,雾气化做露水。轻风吹起,露水从草尖滴落,汇成小溪,引得林间白鹤飞来,千百只白鹤在溪流中嬉戏。这便是奇楠引发的美好意境,吴清于是提笔在香册上写下——千鹤溪。老师见后拍手称赞,宣布其学成出师。
  香偈子就如佛家打锋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直白,无意境;太飘渺,不接地气。品香既是一场别致的雅集,也是一次和心灵的对弈。
其他文献
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绵治村,今年76岁的邹合文成了远近皆知的“名人”,他在闲暇时用从山上捡来的茶树枝雕刻而成的木偶经媒体“曝光”后,迅速走红。有网民称他为天然的艺术家,有策展人邀请他参加各种艺术展览,还有记者专门给他拍摄个人纪录片……对此,一辈子生活在深山里、靠绑扫帚为生的邹合文颇不习惯。他说,他只是按自己的想法雕一些小玩意儿哄哄爱哭闹的曾孙,“实在没有想到其他人还这么喜欢。”  刻木偶始为
从2006年7月开始,中国街头开始出现一种叫“创意市集”的时尚。  “我们卖的不是货,是创意;我们摆的不是摊,是人生。”  这是一场属于青春的派对,天南海北的青年们因为创意而相聚,一路巡回,用创作赚取旅费、用摆摊体会人生、用开放精神展开对话。  这是一个产生创意并使创意作品商品化的试验舞台,推崇个人创造和精神创新,鼓励创意立业,是草根艺术家、设计师以及手创达人铺展事业的起点。  这是一种混合多种城
九月桂花香,吃上一口冰凉的桂花茶冻,真是神清气爽。琥珀般的茶冻晶莹剔透,流转舌尖,沁人心脾。  材料与工具:干桂花5克、白糖30克、琼脂15克  1.琼脂用清水浸泡备用。   2.干桂花用开水冲泡,然后放白糖,最好用盖子盖住焖一会儿。   3.泡好的琼脂从水里捞出来,沥干水分。   4.把琼脂和用开水冲泡的桂花茶一起放入锅里,小火煮至琼脂融化。要边煮边搅拌,防止粘锅底。   5.煮好后倒入容器内,
一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铺,不仅记载着赵家丰从童年到老年的生活片段,也记录着马具制作这门手艺的百年变迁。  一张清末留下来的大方桌占据了老铺子大部分的空间,上面零散地摆着许多磨得发亮的铁工具,还有几张熟牛皮。67岁的赵家丰正麻利地把牛皮剪成细条,然后编成拇指大小的马鞭。在他面前,十几支“长枪短炮”对着他,“咔嚓”声此起彼伏。  赵家丰没有想到,这间既简陋又偏僻的马具作坊还会成为“热门景点”,隔三
喜欢动物的人和猫猫狗狗称兄道弟,把乌龟随身带着,为兔子去野外采摘新鲜的野菜……如果有一所足够大的房子,他们会让所有的动物都成为家庭成员。  如果你喜爱动物,希望家里有动物的陪伴,却担心自己没与时间和耐性养它们的话,这里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些可爱的动物家居品爬上你家的沙发、墙壁、窗帘、电脑桌……让它们既装扮居室,又陪伴活。
“卖泥人喽。”随着吆喝声,一群小孩将店铺围得个水泄不通。就在别人掏钱买泥人的时候,其中一名孩子却目不转睛盯着旁边正在做泥人的师傅。除了想拥有之外,他更想学会如何捏泥人……直到现在,陈毅谦都忘不了小时候游逛天津古文化街的场景。如今他已是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一员,并在40岁时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帮他夺得大师头衔的不仅仅是“泥彩塑”,还有“金属彩塑”。3年前,他依照泥彩塑制作原理,将金属与彩
配饰设计专业出身的蒋熙热爱以各民族悠久的文化与手工艺为灵感源泉,并尝试用现代与解构的语汇来表现传统精神,以此达到无边界、经典的,但又具有稀缺性的作品内涵。  2010年,她以羌绣为元素设计的“云云鞋”曾获得“CCCLA中国鞋履设计大奖赛”金奖。  熙上有哪些系列产品是运用了刺绣工艺?有何独特之处?  熙上往季产品以及最新的“兰、亭、序”系列中都运用到了刺绣工艺,其独特之处是我们使用了古法真皮刺绣工
我跟随姥姥、姥爷长大,那是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家庭环境。两位老人都是西医教授,整个家沉浸在西方文化中。每天清晨,随着钢琴声开始新的一天,在有纯白蕾丝的家居环境里,饭前必有祷告,每逢圣诞节,姥姥家就像在举办一场小型音乐会,圣诞树上一闪一闪的星光辉映着整个童年的幸福。每次午睡醒来,看见白色的窗缦随午后的风轻轻扬起,那一幕是我内心深处最安宁的记忆。  幸福完美的生活仅仅持续在7岁时戛然而止,我得了心肌炎,并
炎炎的夏日,热气难挡,一盏简约、时尚的竹木灯,定会为人们送去不少清凉。竹有着良好的柔韧性,木有着通透的质感,用它们往往能做出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灯具。而简约造型的灯具,因去除了枝枝蔓蔓的设计元素,在视觉效果上,更为清爽宜人。   天外来灯  这款灯的灵感来自UFO。设计师希冀说,夜晚时分,此灯陪伴在旁,能带给主人对太空以及未来产生无限的幻想。同时,立体线条空间设计制作的难度也挑战了竹艺匠人的技艺。
钮,起源于生活的实用需求。想象一下: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家族好不容易成功制作了陶器,某日打水,一个不小心没拿稳,滑下来砸到脚,陶器也摔烂了;好不容易煮熟了一锅肉,没想到太烫,揭不开锅盖……怎么办呢?不然加一个耳朵,贴几个把手?钮,成为器物的手,一手牵着人的需求,一手牵着物的功能,探寻更多的可能。  衣裳之目  “纽扣儿,凑就的姻缘好。你搭上我,我搭上你,两下搂得坚牢,生成一对相依靠。系定同心结,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