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以怎样的方式展开,直接关涉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存状态。本文将重点通过对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现象观察,分析语文课堂互动低效的原因,阐释语文课堂有效互动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课堂互动;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有效互动
  
  教学互动是指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我国许多地区在推进新课程中非常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突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互动式教学成了新课程语文课堂的独特风景线,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日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我国教育社会学者马和民认为,課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课堂互动所包含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具体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下,发生在师生间、学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入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教学互动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满足自身学习要求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该承认,在新课程强调互动教学的呼吁下,教师“主角”和学生“配角”各自充当“独角”,即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互不搭理现状似乎有所缓解,二者之间开始相互扮演着互动的角色。实践中,课堂互动活动的低效性直接表现为或者是学生在互动活动中不动,对教师的要求反映较冷淡,或者是气氛虽然活跃,甚至教师和学生看起来都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没有深度,也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层体验和思考。换句话说,就是无法在互动中给学生一种理智的欢乐,一种经过思考后豁然开朗的情感体验。提高语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有以下五种策略。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教学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丰富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料,增加课堂容量,给语文学习带来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形式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多媒体运用创设了互动学习的氛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教师教学自如,受益匪浅。
  二、营造“安全”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教学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民主、平等是第一要义,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三、主张多向互动合作,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此时,我们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而教师并不着急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四、教师要不断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
  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的,它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得来的。同化,就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学习的新内容)的接纳与吸收,它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顺应指外界信息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与改组,使之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变化,它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能力也不是老师教的,它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
  五、力求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闻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做到“三个不”、“四个不敢”。即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否认古人、名人,敢于否认自我,同样,也要敢于否认教师,以此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精神。
  总之,重新审视并改变沉闷、机械的,走出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课堂才是生命的课堂。教师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晓梅、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3]何尚武.论教学互动生态应力场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年第5期.
  [4]陈玲、贺学根.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效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5]徐莉.师生互动学语文[J].学语文.2004年03期.
  [6]瞿春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2009,(04)01.
其他文献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教育人士已经普遍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掌握物理学科思想与思维方法。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而科学方法来源于人们探索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实践,概念、规律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概念、规律,科学方法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着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突出了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体验学习”,加强了体验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即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
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B(6,3),连接AB.若对于平面内一点P,线段AB上都存在点Q,使得PQ≤1,则称点P是线段AB的“邻近点”.(1)判断点D(7/5,19/5)是否是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