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q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新时代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发挥学科优势,从语文素材中挖掘美学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到语言、情感和形象等美的来源,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育教育;中学语文课堂;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艺术论》中,作者韦志成说过:“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注意力,其宗旨是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因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要想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塑造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人才,必须大力实施美育教育。”可见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贯穿美育教育策略,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美育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美育教育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因为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文本内容选择的大部分是名家名作,涉及古往今来,涵盖了天、地、人、物、事等不同层面,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深邃意境令人神往,生动优美的词句,感人的抒情色彩,这些都是美育教育策略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启发学生审美思维,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中学生个性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科学文化来源于实际生活,揭示了生活中事物真理的同时,还传递着事物的美。而语文学科作为科学文化的重要体现,进行中学语文的美育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掌握人类智慧结晶,认识到文化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为培养文化艺术修养与增强审美意识奠定基础。另外,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的实际经历向人们传递着人类社会各种信息与美,这些作品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初步的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品读分析,提高审美鉴赏力
  分析,即把握课文和有关的知识的知识性,通过综合分析结果进行理性思辨,实现揭示对象内在美的目标。中学语文课文中涵盖了各种美的形象与美学风格,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形象美,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启发想象,还能通过引导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以“春”为例,有这样一段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有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反复品读分析,如同置身于春天中,感受春天百花争艳与万物复苏的气息,又如同在欣赏一幅水彩画,不仅能够看见五彩缤纷的花色,还能听见蜜蜂“嗡嗡嗡”的低吟。由于作者在描绘画面时,将美的情致融入进去,几多诗意,几多春色,都能在这幅灵动、丰富的图画中表现出来。经过分析,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到文本如诗的语言,体验到文本如画的意境,从而领悟大自然的美。
  (二)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想象力
  发散思维属于超越定式思维的思维模式,即通过想象而形成思维的转移与思想的跃进。中学是一个思想不受束缚、自由的关键阶段,有利于熏陶情操、挖掘热情与完善治理的关键时期,因此为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深层次了解文章的意蕴,教师必须给予正确引导。以“秋词”为例,学生在朗诵感悟的基础上已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自古以来,秋天都是让人感到悲凉寂寥,但作者认为秋天胜过春天,晴空万里,一只鹤凌云飞起,引起了作者的诗兴,但是还需了解作者经历、诗歌创作背景和诗歌的深层意蕴:作者仕途坎坷,在参加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的革新运动后,失败被贬,但是仍对未来充满信心,没有被现实打倒,用自己的豪情壮志引导人们排云直上、积极奋发。正是作者个人求异心理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这样能够准确表达出诗词中的意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激发情感,提高学生情感美
  情感不仅是人天生的精神内核与灵魂,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策略的关键部分。语文文本之所以具备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主要来源于作者真实的情感体验。优秀的文本能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通过情感来打动读者,熏陶心灵,实现思想和艺术的统一。以古诗词为例,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杜甫在《属相》中写出了诸葛亮的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毛泽东途径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不仅能够净化心灵,还能启发情感,提高学生情感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可为。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备受关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在课堂上贯穿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品读分析,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才能熏陶学生心灵,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山.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26).
  [2]徐进.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12).
  [3]张凤.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3(5).
  (編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衡量,古诗词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优化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水平?笔者以为,我们教师可以从小处切入,通过“炼词”,夯实学生的诗词学习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  【关键词】炼词;诗词;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习诗词,就是要从不一般的词句中体味其中不一般的生成含义,感受其丰富的表达内涵意蕴。古
【摘要】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瑰宝,她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汉字的产生、  演变、使用都充满了故事色彩。作为中国人,应该人人喜爱汉字,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喜爱上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越早越好。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喜爱汉字的关键阶段。  【关键词】小学;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主动识记、乐于书写是一
期刊
目的:   建立磁性氧化铁(Fe3O4)纳米粒子-单克隆抗体复合探针免疫组织化学法(Fe3O4-IHC),以传统的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免疫组化法(HRP-IHC)为参照,对比分析食管鳞癌(ES
研究目的:本实验是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服药前和服药1月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hsCRP、IL-6、sCD40L以及外周血CEC来研究替格瑞洛的抗炎效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