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agebird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表述:“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你讲我听”、“你授我记”、“你主动我被动”、“你提问我回答”的传统接受型学习模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如此,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任何他人都无法代替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致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现象: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中过分演绎“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独立选择学习方法”、“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二是教师的指导严重缺失。教学中过分强调“个性化”,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三是教学程式化。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和满堂说。课堂上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一无所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究竟应该起何作用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的教师。
  笔者认为,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至少应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组织作用。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确定阅读目标。“个性化阅读”虽然强调了阅读主体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受任何目标的制约。首先要受到总目标的制约。即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初步理解、鉴赏作品。其次要受到学段目标的制约。第一学段的阅读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第二学段是在发展阅读兴趣的同时,对阅读方法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词句的学习,要学会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学习,要求能学习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则要求在学习与运用阅读方法中享受阅读乐趣,并强调言语形式的学习。如词句的学习,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断文本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篇章的学习,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师要把这些目标分化成若干具体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一节阅读课上。2、选择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也是要讲究阅读方式的,就一节课而言,教师要根据文本,根据具体的阅读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切合于文本,适合于学生,又能达到阅读目标的阅读方式。如自主阅读式,合作探究式,专题讨论式,分组辩论式等。3、设计教学环节。一节优质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必定由若干好的教学环节组成。它包括确立阅读目标,敲定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式,创设“互动”情景,检测阅读效果等。4、掌控阅读运程。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掌控整个活动的运程,使其井然有序地进行。如阅读的起始、收放、过渡、串联等。
  二、导向作用。教师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导向目标。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堂目标展开对文本的阅读。史绍典先生《交流·沟通·对话》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药》(鲁迅)一课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阅读作品,体会作品深刻的主题。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问:“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的面前,一只手撮着一个馒头,那红的还在一点一点的往下滴……黑衣人撮着的是什么?往下滴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药(人血馒头),血。第二问:当时的人们对药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学生一一列举出康大叔、华老栓、华小栓以及花白胡子等对人血馒头的态度——并从中看出了他们的愚昧。第三问:《药》仅仅是揭示了国民的“愚昧”这一层吗?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明白:警醒国民,启蒙国民,教育国民。通过这三个问题,教者把学生整节课的阅读导向本节的阅读目标,并很好地落实了本节的阅读目标。2、导向文本。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屈原的《离骚》,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抒情主人公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体验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感。赞美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和疾恶如仇的斗争精神。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与地坛,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特殊关系,体验作者对地坛,对母亲的那份情意,感悟生命,感悟亲情。读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懂得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和亲近所得的道理,艺术应该重视现实,表现自然美。
  三、点拨作用。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点拨。巧妙、适时的点拨犹如画龙点睛,使整个教学摇曳多姿。1、在学生失误时点拨,促使学生准确领悟。学生对课文的词语、句子有时会产生误解。如学生在阅读《白兔与月亮》时这样理解“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惠心未泯”:人类有爱财心理,得到了就占有着,而白兔不会;白兔保持着纯正的思想,舍得放弃,而人类做不到;人类只想得到,而且想多多得到,而白兔不愿……显然,学生的这些理解都局限在一个角度里,而且把白兔与人类对立起来,一味地赞美白兔而贬低人类,这样的文本理解是存在偏差的。《白兔与月亮》是一篇寓言,作者借白兔这一动物形象来喻指人类,在拥有的时候,应保持一份平和、淡泊的心态,不要患得患失,这样,人才能获得快乐、幸福。教师如果能如此点拨:“白兔在文中是作者寄寓寓体的载体,不可理解成具体的动物形象,文章已经把它拟人化了,白兔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特点?与生活中的哪些人相似?”就会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向更深更广处引领,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地,对文本的理解将会更深刻更透彻,思维的火花也会在师生互动中闪耀美丽的光芒。2、在学生困惑时点拨,给学生以支持和帮助。由于文化底蕴、生活阅历、阅读能力等的局限,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难免产生困惑,急需教师的帮助。这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学生,解开学生心目中的疑团。如:曹根荣老师在教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时问学生:“你认为维纳斯美吗?”有许多同学涨红了脸而窃窃地笑着不出声。有位女同学站起来回答:“如果街上有这样一位半身裸体的女人在走着,难道我们能说她美吗?”虽然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而自由的时代,但对美的认识还是存在着误区,需要指导他们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还有学生公开提出疑问:有手臂还不如没手臂好吗?这说明有些学生在对维纳斯的断臂之美的理解上存在困惑,还不懂得欣赏残缺美和空白美。针对学生阅读中的这些困惑,曹老师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讲到艺术欣赏的原则;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讲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指导学生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去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通过这些点拨,学生心中的疑惑消除了,他们深深地为维纳斯的美折服。3、在内涵深刻处点拨,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要深文浅用,浅文深教,使学生由浅入深,领悟真谛。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跟伯父谈起《水浒传》中的故事和事物,“我”读书不细,领会不深,甚至乱说一气时,伯父摸了摸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此,如果教师一带而过,学生便会理解肤浅,因此老师在此处点拨:①仅仅是记性好吗?(不仅是记性好,还是暗示鲁迅读书认真)②鲁迅在夸耀自己吗?(鲁迅不会自夸,而是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③除了含有批评的意思还包含什么?(批评只是手段,还含鲁迅对我的关心和爱护。)④鲁迅仅是关心和爱护吗?(联系课文提到的鲁迅为广大青年翻译《表》和《小约翰》,学生不难理解鲁迅的心和千千万万青少年连在一起。)短短的一句话,经过老师反复点拨,逐层剖析,挖掘出丰富的内蕴。
  四、铺垫作用。所谓铺垫,是指阅读前、阅读中所做的一些必要的准备、提示等。其作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阅读准备。它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吃透文本,根据文本的需要或学生的实际,在阅读前自己或要求学生所做的一些工作。如:作者、作品、时代背景、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的介绍;与文本有关的文章、资料、影片等的了解。如:阅读屈原的《离骚》(节选),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美政;介绍《离骚》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介绍《楚辞》等。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创作动机,并要求学生阅读汪曾祺的《读〈边城〉》和王继志的《〈边城〉的思想和艺术真实》等。阅读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了让学生能欣赏维纳斯的残臂之美,教师向学生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油画“维纳斯的诞生”,法国卢浮宫“三宝”。阅读爱尔兰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节选),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荒诞派戏剧的特征: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这些对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都是非常必要的。2、阅读提示。它是指为了加强阅读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提高阅读效率,让学生更快的进入文本,教师对学生阅读所做的提示。如:阅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教师对学生说:在《阿Q正传》中,作者暴露了哪些国民性弱点?“哪些国民性弱点”就具有很强的阅读指向性。阅读鲁迅先生的《文学与出汗》的第一段,教师对学生说:一般的驳论文在开头都要树靶子,就是把对方的论点摆出来。这一段实际上已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大家看一下,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又是什么?两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有针对性。阅读沙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先后对学生说:请大家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看一看在朱丽叶的墓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死亡本是可怕的事情,可是为什么文中的主人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却义无返顾呢?在课文中我们读出了爱情的美好吗?教师这一系列的提问,对学生的阅读来说,都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刘训明,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潜江。
其他文献
文[1]为解决二次规划问题:已知实数x_1,x_2,…,x_n,满足x_1~2+x_2~2+…+x_n~2=1,当n≥3时,求(?)|x_i-x_j|.首先给出了下面二个命题:命题1在方程x_1~2+x_2~2+…+x_n~2=1的解(x
以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选择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距河流水平距离为自变量,以遗迹点和非遗迹点为因变量,采用二分变量逻辑回归法进行分析,建立古土地利用范围预测
一、新课改下倡导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已取很大进步,但如何把这轮改革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是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迫切课题。本次新课程
美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审美的意识,从而用发现美、体悟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最终从生活中领会“诗意”。美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之一,当人
近几年来,我们响应为学生减负的号召,尽量家庭作业要少留或不留。可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刚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如果留的稍多一些,家长学生就会叫苦连天,甚至有的学生不能及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尤其是优秀的青年人才。当代青年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伴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现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几点意见。1.
目前,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地方企业和乡镇企业,一方面资金严重短缺,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又有责产闲置,不合理占用情况;一方面资金投入量愈来愈大,另一方面因企业管理不善,资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短文,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第一人称的叙述,生动地讲述了最常见的水的变化,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害
本刊讯药监石景山分局努力创新监管手段,该分局医疗器械科2009年就率先建立起了覆盖全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QQ群,通过QQ群与众多企业建立起实时、便捷的联系,部署重要工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