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教学艺术略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儿童生活入手研究作文教法,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把作文课堂变成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努力实现从关注作文教学到关注儿童生活的转变,这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笔者通过在学生中进行“生活作文”实验表明:作文教学只有抓住“生活”与“儿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练笔、多思考,敏锐地洞悉小学生的生活及情感变化,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流淌,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进入生活”呢?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主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平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好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的添置……观察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同学之间友爱帮助……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多的典型习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习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习作主题。如进行写人习作的训练时,若单靠习作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可以组织学生“夸××”或“我佩服他(她)”“他(她)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习作兴趣,又有可能选取出表现人物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报道”、……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的同时,收获习作素材,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描绘生活,掌握技法
  1.从单项素描开始,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绘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描绘,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起来才得心应手,运笔自如,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因此要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中要抓好如下几种素描:物件素描、植物素描、动物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通过素描练习,学生练就了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指导,掌握写法。
  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个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写事呢,若写一件事,则要注意:记叙要完整,“六要素”缺一不可;内容要具体而有条理,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用准人称,写出真情实感。若写出几件事,则要注意:中心明确,先后有序,有详有略,注意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让几件事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提倡“我手写我口”。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这样学生才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自然地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自我
  1.听声想象。在指导听声作文时做到如下几点:收集声响。借助录音机,有目的地采撷各种声响,注意各种声音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如把“笑声”、“掌声”、“喝彩声”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先反复播放声响,让学生弄懂有哪些声响,各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当时的生活情境。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基本内容后,教师再提出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让学生独立命题,构思成文。
  2.看物联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习作课上,教师可有意识地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例如出示“一张照片”、“一本荣誉证书”、“一封表扬信”,再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找出它们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3.动手创作。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让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让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橡筋动力航模飞机”、“摇控电动快艇”、“自动驱蝇器”、“吸尘黑板擦”等也在比赛中获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着力研究儿童、生活、作文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学生主导活动与习作训练的教学规律,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让作文进入儿童生活。从作文教学拓展到语文教育,从作文技法训练拓展到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只有这样,才符合新世纪作文教学的战略思想。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但考场上,考生往往难以应对阅读试题,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共同探讨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阅读是一个生疑求答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
期刊
“作文好写,就是得分不高”;“作文难写,还是因为得分不高”;“写作文真难呀!”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始。  一、多读,是写作的基础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其中不乏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很适合学生阅读,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对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最早的科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它关系到学生未来学业生涯,甚至是以后的工作、生活,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数学教学一直以来也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容易发现:就算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以及成绩差距都会很大,由此导致种种的教学问题,很难实现教学的均衡发展。本文就笔者九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纳入生活元素,给学生一个愉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