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高飞创造五彩天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第一,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让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知道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主题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第三,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看到的与学到的运用到一起,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内容、知道的事情越来越丰富。
  我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生:“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师:“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简直太美了。”
  生:“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生:“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想用什么方式来读呢?”
  生:“接读。”
  生:“齐读。”
  生:“合作读。”
  师:“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展示成果。”
  生:“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生:“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我们通过接读课文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形状的特点…”(教师总结)
  师:“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的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案例反思】
  这篇课文是写夕阳西下的火烧云,而且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的。语文学习是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云,我从白天的云朵导入,学习傍晚的云霞,最后以夜晚的云收笔。无形之中既教给了学生在写文章是要按一定的顺序,又让学生欣赏了一个连贯的有关云的景象。整个课堂都让学生在看云、赏云、写云,使学生好似一朵云,在云的世界里遨游,让学生感到大自然景色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开拓学生的新视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到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权利,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考虑根据学生的思路走,不要像以前一样,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做好学习主人的辅助工作,去引导、帮助他们。本课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让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纸创造火烧云。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随心所欲的撕,什么也不想,撕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大胆的构思、大胆的想象,把在天空中有可能出现的意义描绘出来。把五颜六色的彩纸撕成各种形状,然后把他们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创造了一次火烧云,看到黑板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火烧云,仿佛看到真的一样,从而激发他们描述火烧云的心情。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训练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创造五彩的天空。
  这堂课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是无比开阔的,任何一个孩子有由他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但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的思维来限制孩子了,让孩子展开翅膀,尽情的飞吧!相信他们创造出美丽的天空。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对于教学扶持力度的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物质基础以及基本具备,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可谓意义重大。在我看来,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上以及课下时间两方面来做。  【关键字】中学 信息技术 教学 经验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信息技术教学  1.做好课堂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
在课改之前,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自成体系,从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从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现行的课程改革彻底打破了应用题的封闭体系,不再说应用题,而是“解决问题”,这不只是表述名称的更换,而是对过去应用题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将“解决问题”教学贯穿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方式,其课程实施与开展的先期,有待于构建与之相应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作支持。本文结合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从校本教材构建的必要性、校本教材的课程目标、构建理念、内容框架等方面作出阐述并进行了前瞻性的设想与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校本教材构建  在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挑战和变
目的:探讨免疫促进剂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0例喉乳头状瘤患儿行全麻下显微支撑喉镜下C02激光手术治疗,术后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手术
摘要: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体育课上来。   关键词:体育课教师与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激增的时代,传统教育方式甚至是教育思想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求,确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此之前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盲点,总会茫茫然或抱怨新课标推行的不周,我们总在讲诉:你说新课标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是怎么样一个确立法,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要求、学习情绪为主要的教学设计参数,还是在课堂上要处处尊重学生的学
期刊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但考场上,考生往往难以应对阅读试题,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共同探讨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阅读是一个生疑求答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
期刊
“作文好写,就是得分不高”;“作文难写,还是因为得分不高”;“写作文真难呀!”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始。  一、多读,是写作的基础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其中不乏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很适合学生阅读,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