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界的变革总是跟随着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教学模式顺势发展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逐渐兴起,并走进高校课堂。本文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况,并以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为例,设计了课程教学模型,为翻转课堂在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质量 理论知识
一、翻转课堂概况
1.翻转课堂基本内涵。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的两位高中教师将其授课用的课件加以讲解录制成教学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供缺课学生在家观看学习,后来这一教学方法逐渐演变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现实可行。
2.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在教学模式上都是分为三个板块,然而二者在这三个板块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由于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板块的前移,使得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及角色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板块,在翻转课堂中被移到了课前环节来进行,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翻转课堂在评价方式上也由单一的纸质测试变得更加多元化。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一种自主、创新的教育理念。
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现状分析
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困境。财务管理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研究的是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对于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与其他基础性学科不同,它需要学生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相应的财务活动,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案例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具备课外搜集资料、沟通与讨论、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之上的,而在目前的高校课堂中,单纯的由教师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布置题目学生课下完成,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大学的课程都安排在每周某个固定的时间和教室,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都把精力放在做笔记和完成题目上。很难得有机会去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面,少数学生也因胆怯、害羞等原因鲜有机会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课上PPT枯燥乏味,课堂设计无趣,从而无法融入到真正的专业学习中,这会严重阻碍教学的進程和效果。
2.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优势与机遇。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主导者的局面,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安排听课内容,通过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社交平台获取知识和信息。在课堂之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难点和答疑,课后也可反复的观看视频,教师依然可通过网络平台给予学生帮助,师生之间的交互性逐渐增强,双方的关系更加的趋于平等,翻转课堂锻炼了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实现了高效学习的效果让财务管理课程不再理论化、抽象化,同时也更加符合人类知识认知的规律。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思维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翻转课堂将更加符合未来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趋势。
三、基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以“项目投资为例”
由于项目投资这一章是财务管理课程的重难点,我们选取此章内容,做了一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1.课前教学设计。
1.1学习资源准备。教师根据这一章节的教学任务将录制的视频、相关文献、企业案例等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由学生自行下载观看视频和阅读文献,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设置组长一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知识的吸收程度。
1.2视频的制作与上传。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可以参考网络上已有的名校精品课程,借鉴其可取之处。项目投资章节的计算量较大,视频中可以引入名企的典型案例,将企业真实的经营场景展现在视频中,由案例引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
案例引入之后,教师开始讲解项目投资概述,该部分主要介绍投资的动机、投资的含义及分类、项目投资的构成和资金投入方式,主要以文字讲解为主,让学生对项目投资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第二节是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其估算,这一节主要涉及到项目计算期构成、项目现金流量的组成、项目现金流的计算。为强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在视频中插入少量简单的计算题,比如计算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净流量。第三节“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及应用”,这一节要向学生介绍评价投资决策指标-贴现指标和非贴现指标,要求学生会用评价指标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比如投资建设新的固定资等。
在视频录制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图像的清晰与完整,授课内容的并控制好每节课的时间。
2.课堂教学设计。
2.1课堂小组讨论。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参与性。学生在课前已完成视频的观看,在课堂上小组之间可根据案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式的学习思维,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答疑和点评,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2.2作业布置。作业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拓展思维的重要手段,课堂小组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可布置适量的作业练习。在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面,在传统经典的习题之后适量的增加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比如“写出一个企业项目投资失败或成功的例子,并分析其原因”。
3.课后反馈评价设计。为了保证翻转课堂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商、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观。在课后评价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小组表现、课堂互动表现、作业提交、卷面成绩的情况,并在每个方面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以得分之和计入期末成绩。
3.1小组表现(10%)。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时,每个小组的成员会分配到不同的任务,最终将收集的资料,案例分析、提出的疑问等汇总之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陈述,教师根据小组成员贡献成果的质量和PPT的展示来打分。
3.2课堂表现(25%)。课堂表现是衡量学生课堂参与度、交流能力和思维拓展的重要考核面,教师根据学生课上陈述的效果、交流的活跃度、提出问题的意义和质量给出评分。
3.3作业提交(20%)。教师根据要求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打分,对于附加思考题回答较好的小组可以适当的加分。
3.4卷面成绩(45%)。将学生的卷面考试分数按权重计入最终的评估。
四、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的实施与普及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财务管理是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普通的本科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和学习难度,在传统课堂上也很难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将翻转课堂这种创新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课堂,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索性和自主性。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教育界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翻转课堂的引入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熊磊;李涛. 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刍议[J].财会通讯, 2015, (22): 62-63.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1): 116-120.
[3]杨萍;王闽;张淑英.基于翻转课堂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J].价值工程, 2016, (10): 252-253.
作者简介:董育军(1978.12—)男。民族:汉。湖北安陆人。管理学博士。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公司财务。邹梓箐(1992.05—)女。民族:汉。湖北仙桃人。湖北经济学院会计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北省2015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362)资助.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质量 理论知识
一、翻转课堂概况
1.翻转课堂基本内涵。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的两位高中教师将其授课用的课件加以讲解录制成教学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供缺课学生在家观看学习,后来这一教学方法逐渐演变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现实可行。
2.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在教学模式上都是分为三个板块,然而二者在这三个板块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由于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板块的前移,使得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及角色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板块,在翻转课堂中被移到了课前环节来进行,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翻转课堂在评价方式上也由单一的纸质测试变得更加多元化。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一种自主、创新的教育理念。
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现状分析
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困境。财务管理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研究的是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对于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与其他基础性学科不同,它需要学生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相应的财务活动,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案例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具备课外搜集资料、沟通与讨论、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之上的,而在目前的高校课堂中,单纯的由教师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布置题目学生课下完成,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大学的课程都安排在每周某个固定的时间和教室,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都把精力放在做笔记和完成题目上。很难得有机会去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面,少数学生也因胆怯、害羞等原因鲜有机会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课上PPT枯燥乏味,课堂设计无趣,从而无法融入到真正的专业学习中,这会严重阻碍教学的進程和效果。
2.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优势与机遇。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主导者的局面,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安排听课内容,通过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社交平台获取知识和信息。在课堂之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难点和答疑,课后也可反复的观看视频,教师依然可通过网络平台给予学生帮助,师生之间的交互性逐渐增强,双方的关系更加的趋于平等,翻转课堂锻炼了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实现了高效学习的效果让财务管理课程不再理论化、抽象化,同时也更加符合人类知识认知的规律。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思维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翻转课堂将更加符合未来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趋势。
三、基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以“项目投资为例”
由于项目投资这一章是财务管理课程的重难点,我们选取此章内容,做了一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1.课前教学设计。
1.1学习资源准备。教师根据这一章节的教学任务将录制的视频、相关文献、企业案例等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由学生自行下载观看视频和阅读文献,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设置组长一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知识的吸收程度。
1.2视频的制作与上传。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可以参考网络上已有的名校精品课程,借鉴其可取之处。项目投资章节的计算量较大,视频中可以引入名企的典型案例,将企业真实的经营场景展现在视频中,由案例引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
案例引入之后,教师开始讲解项目投资概述,该部分主要介绍投资的动机、投资的含义及分类、项目投资的构成和资金投入方式,主要以文字讲解为主,让学生对项目投资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第二节是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其估算,这一节主要涉及到项目计算期构成、项目现金流量的组成、项目现金流的计算。为强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在视频中插入少量简单的计算题,比如计算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净流量。第三节“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及应用”,这一节要向学生介绍评价投资决策指标-贴现指标和非贴现指标,要求学生会用评价指标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比如投资建设新的固定资等。
在视频录制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图像的清晰与完整,授课内容的并控制好每节课的时间。
2.课堂教学设计。
2.1课堂小组讨论。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参与性。学生在课前已完成视频的观看,在课堂上小组之间可根据案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式的学习思维,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答疑和点评,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2.2作业布置。作业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拓展思维的重要手段,课堂小组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可布置适量的作业练习。在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面,在传统经典的习题之后适量的增加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比如“写出一个企业项目投资失败或成功的例子,并分析其原因”。
3.课后反馈评价设计。为了保证翻转课堂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商、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观。在课后评价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小组表现、课堂互动表现、作业提交、卷面成绩的情况,并在每个方面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以得分之和计入期末成绩。
3.1小组表现(10%)。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时,每个小组的成员会分配到不同的任务,最终将收集的资料,案例分析、提出的疑问等汇总之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陈述,教师根据小组成员贡献成果的质量和PPT的展示来打分。
3.2课堂表现(25%)。课堂表现是衡量学生课堂参与度、交流能力和思维拓展的重要考核面,教师根据学生课上陈述的效果、交流的活跃度、提出问题的意义和质量给出评分。
3.3作业提交(20%)。教师根据要求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打分,对于附加思考题回答较好的小组可以适当的加分。
3.4卷面成绩(45%)。将学生的卷面考试分数按权重计入最终的评估。
四、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的实施与普及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财务管理是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普通的本科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和学习难度,在传统课堂上也很难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将翻转课堂这种创新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课堂,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索性和自主性。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教育界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翻转课堂的引入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熊磊;李涛. 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刍议[J].财会通讯, 2015, (22): 62-63.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1): 116-120.
[3]杨萍;王闽;张淑英.基于翻转课堂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J].价值工程, 2016, (10): 252-253.
作者简介:董育军(1978.12—)男。民族:汉。湖北安陆人。管理学博士。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公司财务。邹梓箐(1992.05—)女。民族:汉。湖北仙桃人。湖北经济学院会计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北省2015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36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