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各大民办高校为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建立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实验室,以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探讨其实践课程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然后针对分析的情况找出完善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 财会类专业 实践课程
一、引言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郑州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民办高校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实践教学的开设是民办高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尽快适应各岗位的优秀人才,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民办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起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能,从而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技能。
二、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财会类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进行设置教学方式,不同的实践课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以下四种实践课程教学加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财会类专业的实验室一种是依托软件系统,如:会计电算化实验、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这些实验课属于模块化较多的实验课,需要老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操作;再比如依托软件的纳税申报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等等,这些实验课属于系统性较强的实验,分几大模块进行操作的,教师结合软件平台进行讲解演示,然后学生在软件上进行操作,学生操作时间占较大比例,教师需要不停的解答问题。依托软件平台的实验学生可以很快的熟悉一种软件操作和一种专业技能。另一种是手工操作,如会计手工核算实验等。老师把需要手工做的凭证、账簿及报表等,一边讲解演示,学生跟着联系和操作。
2.分组比赛与岗位结合的教学。学生对于比赛都有一种特别的兴趣,但是每个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担任着不同的岗位,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不能判定哪个组的决策是对的还是错的,只是大家讨论后再做决定,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比如创业沙盘实训、ERP沙盘模拟、跨专业综合实训等实训课,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每个团队的发展是模拟的一个企业的经营。财会类专业学生通过比赛,还能尝试不同的岗位,学习到经营企业的流程,体会到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经营决策的能力。但是分組比赛容易出现团队中就几个学生参与度较高,剩余极个别的学生主动性较差。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保持和谐互动,需要学校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于社会,把教学与企业联系起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多样化,比如校内外基地建设、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引入企业进校园及企业委托学校培养定向人才等等,有些民办高校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促进后续合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双赢,最终让企业“愿参与,乐合作”让学校“育人才,优服务”。民办高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各个高校也是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最经济的方式寻求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些民办高校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创业平台,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锻炼,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些民办高校,提供场所、技术支持和专业教师的辅导等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找到施展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平台,而且在毕业后的两至三年内还能在学校提供的平台里进行经营企业,为创业团队解决了刚进入社会一些经济上的顾虑等等。这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需要高校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针对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最近几年民办高校加大投入建立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的利用率偏低,只是在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内使用,对于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还是以教师教然后学生学的模式,教师只关注了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而弱化了实践课程的效果及学生提升的能力;分组比赛与岗位结合的教学体现的是团队协作,但是在开展实践课程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缺少倾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会出现团队中积极性较低的学生。
三、完善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对策
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的情况等综合考虑,从而提高实践课程的效果,每一种实践教学都有针对性的课程特点进行展开的,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针对的对策,进而完善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
1.提高实践课程实验室利用率。民办高校在实践实验室建设方面,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学校的收入来投入学校实践实验室建设,既然建立起了实验室,就要提高其利用率,最大化的提高其效用,比如ERP沙盘实验室与商战实训室就可以在同一个实验室里进行操作。在教师与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上课外,实验室还应该在没有课程安排时是开放形式的,课程安排会在学校网站进行公布,这样对某门实践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去实验室进行练习,还可以对每间实验室配有专业教师,这样就可以为不懂实践课程内容的进行讲解,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兴趣课堂。
2.关注实践课程实施效果。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才能完成的工作,是“学校—教师—学生”的递进关系,所以学校的支持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教与学的设置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如果出现脱节,整个实践课程效果就会出现打折情况,所以教师设置教学活动时要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脱节。教师应该关注实践课程对学生相对能力的提升的效果如何,后续需要教师与学生讨论实践课程实施中哪些可以完善,哪些做得比较好,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做好反思日志,从而形成“学生—教师—学校”这样一个反馈机制,为后续实践课程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3.改变实践课程教学观念。“ 教学”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教”一个是“学”,实践课程的教学,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然是实践课程,就需要学生多参与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大学的学习是高级的学习,教学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要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师生协作,充分的进行教学沟通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兴趣,鼓励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体会其中的乐趣。
4.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实践课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在学校,在参加了实践课程的财会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发展及在工作单位的服务情况等进行调查和反馈,这样就可以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无论是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还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都为学生提供了零距离的接触企业,对企业的相关流程和财会相关工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有助于民办高校未来的实践课程的建设,也有助于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财会类专业人员,但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支持才能把实践教学完成的比较到位。
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需要多样化,在财会类专业上加以延伸,比如跨专业综合实训实验课等。对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的上课形式应该不断的探索,从实验室内走到教室外,从简单的教学形式到教学形式多样化,从各个角度来对实践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从而对民办高校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大坤,马冬梅. 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56-58.
[2]黄平.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财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106-107.
[3]张秀珍.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6,(06):100.
关键词:民办高校 财会类专业 实践课程
一、引言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郑州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民办高校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实践教学的开设是民办高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尽快适应各岗位的优秀人才,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民办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起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能,从而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技能。
二、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财会类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进行设置教学方式,不同的实践课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以下四种实践课程教学加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财会类专业的实验室一种是依托软件系统,如:会计电算化实验、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这些实验课属于模块化较多的实验课,需要老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操作;再比如依托软件的纳税申报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等等,这些实验课属于系统性较强的实验,分几大模块进行操作的,教师结合软件平台进行讲解演示,然后学生在软件上进行操作,学生操作时间占较大比例,教师需要不停的解答问题。依托软件平台的实验学生可以很快的熟悉一种软件操作和一种专业技能。另一种是手工操作,如会计手工核算实验等。老师把需要手工做的凭证、账簿及报表等,一边讲解演示,学生跟着联系和操作。
2.分组比赛与岗位结合的教学。学生对于比赛都有一种特别的兴趣,但是每个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担任着不同的岗位,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不能判定哪个组的决策是对的还是错的,只是大家讨论后再做决定,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比如创业沙盘实训、ERP沙盘模拟、跨专业综合实训等实训课,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每个团队的发展是模拟的一个企业的经营。财会类专业学生通过比赛,还能尝试不同的岗位,学习到经营企业的流程,体会到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经营决策的能力。但是分組比赛容易出现团队中就几个学生参与度较高,剩余极个别的学生主动性较差。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保持和谐互动,需要学校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于社会,把教学与企业联系起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多样化,比如校内外基地建设、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引入企业进校园及企业委托学校培养定向人才等等,有些民办高校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促进后续合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双赢,最终让企业“愿参与,乐合作”让学校“育人才,优服务”。民办高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各个高校也是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最经济的方式寻求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些民办高校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创业平台,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锻炼,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些民办高校,提供场所、技术支持和专业教师的辅导等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找到施展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平台,而且在毕业后的两至三年内还能在学校提供的平台里进行经营企业,为创业团队解决了刚进入社会一些经济上的顾虑等等。这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需要高校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针对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最近几年民办高校加大投入建立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的利用率偏低,只是在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内使用,对于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还是以教师教然后学生学的模式,教师只关注了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而弱化了实践课程的效果及学生提升的能力;分组比赛与岗位结合的教学体现的是团队协作,但是在开展实践课程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缺少倾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会出现团队中积极性较低的学生。
三、完善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对策
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的情况等综合考虑,从而提高实践课程的效果,每一种实践教学都有针对性的课程特点进行展开的,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针对的对策,进而完善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
1.提高实践课程实验室利用率。民办高校在实践实验室建设方面,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学校的收入来投入学校实践实验室建设,既然建立起了实验室,就要提高其利用率,最大化的提高其效用,比如ERP沙盘实验室与商战实训室就可以在同一个实验室里进行操作。在教师与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上课外,实验室还应该在没有课程安排时是开放形式的,课程安排会在学校网站进行公布,这样对某门实践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去实验室进行练习,还可以对每间实验室配有专业教师,这样就可以为不懂实践课程内容的进行讲解,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兴趣课堂。
2.关注实践课程实施效果。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才能完成的工作,是“学校—教师—学生”的递进关系,所以学校的支持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教与学的设置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如果出现脱节,整个实践课程效果就会出现打折情况,所以教师设置教学活动时要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脱节。教师应该关注实践课程对学生相对能力的提升的效果如何,后续需要教师与学生讨论实践课程实施中哪些可以完善,哪些做得比较好,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做好反思日志,从而形成“学生—教师—学校”这样一个反馈机制,为后续实践课程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3.改变实践课程教学观念。“ 教学”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教”一个是“学”,实践课程的教学,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然是实践课程,就需要学生多参与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大学的学习是高级的学习,教学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要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师生协作,充分的进行教学沟通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兴趣,鼓励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体会其中的乐趣。
4.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实践课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在学校,在参加了实践课程的财会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发展及在工作单位的服务情况等进行调查和反馈,这样就可以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无论是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还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都为学生提供了零距离的接触企业,对企业的相关流程和财会相关工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有助于民办高校未来的实践课程的建设,也有助于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财会类专业人员,但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支持才能把实践教学完成的比较到位。
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需要多样化,在财会类专业上加以延伸,比如跨专业综合实训实验课等。对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的上课形式应该不断的探索,从实验室内走到教室外,从简单的教学形式到教学形式多样化,从各个角度来对实践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从而对民办高校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大坤,马冬梅. 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56-58.
[2]黄平.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财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106-107.
[3]张秀珍.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6,(0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