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副损伤的预防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直肠癌根治手术副损伤的预防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和患者预后。如何预防直肠癌保肛手术副损伤的发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如何处理?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1)术前应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包括:确定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MRI评估T和N分期、直肠周围系膜的筋膜是否受侵、侧方淋巴结有无转移、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的站别以及与肿瘤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行钡剂灌肠观察乙状结肠的走行和长度,评估下拉肠管的长度等。术前也应准确了解患者及肿瘤自身因素等个体因素。(2)手术操作中应注意避免损伤腹盆腔脏层筋膜和植物神经丛,确保下切缘和环周切缘阴性,确保下拉吻合肠管的长度和血供,避免泌尿系统的损伤、盆腔大出血以及小肠损伤等,并注重团队合作和重视麻醉因素,培养团队术中应对意外的能力。(3)需避免器械设备因素造成术中副损伤,如术中因水雾和烟雾等因素影响摄像头的清晰度、反复使用中有时会出现器械操作不灵或吻合器操作失败等。(4)在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面,应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患者常规进行预防性造口;而留置引流管并不会降低患者的吻合口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直肠癌保肛手术后需注意预防吻合口出血和盆腔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肠坏死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若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现少量出血,可钛夹夹闭或电凝止血;延迟性盆腔大出血时可栓塞止血。对于术后的非肿瘤性肠梗阻可先予保守治疗。术后出现较小的吻合口狭窄时,可采用局部治疗(手指扩张、球囊扩张、经肛放射状切开或切除),较大的狭窄则需采用经腹手术。

其他文献
治疗前准确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放化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预后判断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影像诊断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直肠腔内超声(ERUS)、多排螺旋CT(MDCT)以及PET-CT等,但相关研究中关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将体积大小作为直肠癌淋巴结分期的标准准确性较低,应用高分辨MRI分析淋巴结形态、边缘与信号特征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结直肠癌的转化医学研究日益趋向于精准诊治这一目标。精确的分子分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而目前的结直肠癌分期分型尚不能完全解决临床需求,如:结直肠癌TNM分期的Ⅱ期及Ⅲ期对预后估计不足;对于Ⅱ期如何能区分高危与低危不同类型等。欧美等国家已提出了多项结合临床病理表型与分子表型的分子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治疗方案及靶向药物的选择。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均需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期刊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指标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8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0例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正常组);159例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瘤(腺瘤组)。比较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关
期刊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200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5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横结肠近脾曲及结肠脾曲癌41例(脾曲组),降结肠癌73例(降结肠组),乙状结肠癌442例(乙状结肠组)。T1期29例,T2期63例,T3期273例,T4期191例。均行D3根治术或全结肠系膜切除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诊断直肠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检索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影像信息系统中2015年2—11月间行3.0 T高分辨MRI检查且于MRI检查后2周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均未进行新辅助化疗。由两名影像科医生(评估者A和评估者B)在影像工作站上根据高分辨MRI盲法独立评估直肠癌和直肠癌T分期。两位阅片医师判
期刊
结直肠肿瘤外科正向着微创化和功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各种微创新技术层出不穷,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早已是美国NCCN指南的推荐,而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还需要等待生存率和复发率的长期随访数据来佐证。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成像设备的快速发展,最新的3D腹腔镜系统处理图像更加快捷,外科医生只需一副眼镜就能像开腹手术一样获得物体的空间纵深感,缩短了初学者学习曲线,优势众多,但并不能说明传统2D腹腔镜已经过时,笔者认为
目的探讨CD13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新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消退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5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标本。患者男60例,女45例,中位年龄59岁;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癌分别为39和66例;术前临床分期Ⅰ~Ⅱ期者68例,Ⅲ~Ⅳ期者37例。61例接受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组,术前放疗照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