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指标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关系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ux_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指标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8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0例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正常组);159例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瘤(腺瘤组)。比较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关系。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长期饮酒史、规律运动、结直肠癌家族史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正常组相比,腺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大[(23.5 ± 3.2)kg/m2比(22.7 ± 2.8)kg/m2t= 1.97,P= 0.050],腰围长[(83.4 ± 10.3)cm比(79.6 ± 13.8)cm,t= 2.46,P= 0.01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1.3 ± 0.3)mmol/L比(1.2 ± 0.3)mmol/L,t= 2.03,P= 0.044]及胆固醇水平高[(5.4 ± 1.0)mmol/L比(5.0 ± 1.1)mmol/L,t= 2.39,P= 0.018];而两组患者臀围、腰围臀围比、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代谢综合征[69.8%(37/53)比51.7%(122/236),P= 0.017]、超重或肥胖[65.1%(56/86)比50.7%(103/203),P= 0.025]、高血压[67.3%(37/55)比52.1%(122/234),P= 0.046]及高胆固醇血症[66.7%(64/96)比49.2%(95/193),P= 0.005]患者结直肠腺瘤发生率明显更高。

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血清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所致的胆固醇分解代谢增强有关。有必要加强对代谢综合征,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直肠腺瘤。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0%~50%会出现复发和转移。目前,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CTC)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常用的CTC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PCR酶聚反应、免疫磁珠分离检测法、光导纤维阵列扫描技术和CTC芯片等。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学者们一致认为CTC在结直肠肿瘤中存在以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包括:(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系膜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Ⅱ~Ⅲ期结直肠癌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淋巴管有无浸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将120例患者分为浸润组(57例)和无浸润组(63例),以及转移组(65例)和无
术前放化疗已成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术前新辅助治疗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但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故越来越多研究聚焦于控制远处转移率,以获得长期生存。近年来直肠癌放化疗已取得一定的进展:(1)对于T3期直肠癌患者应细分成亚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T3a期可单纯手术治疗或采用低强度的放化疗方案;T3b及T3c期的患者应进行常规术前放化疗,以降低其复发转移的风险。(2)在联合用药方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LA-taTME)与传统腹腔镜(LTME)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检索2016年1月前,Pub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比较LA-taTME与LTME临床疗效的临床研究。由两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MINORS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共12项指标,每项2分,最高24分,16分以上
期刊
治疗前准确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放化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预后判断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影像诊断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直肠腔内超声(ERUS)、多排螺旋CT(MDCT)以及PET-CT等,但相关研究中关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将体积大小作为直肠癌淋巴结分期的标准准确性较低,应用高分辨MRI分析淋巴结形态、边缘与信号特征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结直肠癌的转化医学研究日益趋向于精准诊治这一目标。精确的分子分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而目前的结直肠癌分期分型尚不能完全解决临床需求,如:结直肠癌TNM分期的Ⅱ期及Ⅲ期对预后估计不足;对于Ⅱ期如何能区分高危与低危不同类型等。欧美等国家已提出了多项结合临床病理表型与分子表型的分子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治疗方案及靶向药物的选择。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均需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