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g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和不可代替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实验器材不断的更新引进,使得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做书本上的实验,观察到原先只能靠想象得到的实验现象和靠推理得到的实验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習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引进与优化,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学科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实验器材不断的更新引进,使得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做书本上的实验,观察到原先只能靠想象得到的实验现象和靠推理得到的实验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的。而初中化学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化学的时候,是对化学充满好奇的时候,恰恰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为什么对着水吹气,水不变浑浊,而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就变浑浊了?为什么紫色的石蕊是变色龙,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这些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不再干巴巴地学习抽象的理论。
  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初中学生在学习阶段知识面比较窄,见到的事物也较少,在学习的时候会对所学知识中提到的事物不知所云,这样根本不可能让学生继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学到镁的时候,学生根本没见过镁,怎么可能知道它在氧气中燃烧会是什么样子?化学实验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感知物质的本质属性,使学生通过真实的实验形成化学思维,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如果教师在讲解完之后让学生直接看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学生不会明白到底是怎么收集的,也不知道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但是,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方法,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还可以检验它的存在。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学生对形成物质这一过程充分了解,把抽象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形成化学概念。
  三、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学生需要掌握其规范才能进行基本操作,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仅仅靠学生自己规范还不行,教师在学生平时做实验时,应该对学生加强检查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一切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其规范要求,因为学生会以教师为模版进行效仿。
  尤其是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也无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比如,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导致在给学生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就忘记了要演示检查装置气密性这一步骤,这样会对培养学生的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的事先设置好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探究、总结,最终得出所要的结论。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现象等。比如,学生在做氧气的制取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试管口应该向上还是向下倾斜?2.药品要怎样放置到试管中?3.收集氧气时应该用什么方法?4.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5.怎样检验你收集到的是氧气?设置问题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不再盲目地观察而是有目的性的观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效果。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验开始时就有了探究实验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和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想法,再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就会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调动自己的嗅觉、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认清物质的本质,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使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对事物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能动地提高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它的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研究思维,都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指导、实验程序的规范要求、实验数据的简单计算、基本操作方法的指导,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提高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比如,我们让学生观察一个化学实验现象,完全可以通过实验的现象,让学生在领会其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并通过能力的学习与转化,促进对化学的学习与研究。
  总之,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作为有进取的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同时,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和不可代替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我们在强化“六无”班集体管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安全工作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明确安全责任,建立起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网络  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实现“六无”工作目标,我们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警务室,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实行了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值周教师、学生会干部及专职安保人员等组成的交叉管理网络,切实做到了学生在校期间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一
[摘 要]“体验式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动眼观察,学会动脑思考,学会动口沟通,学会动心体会,学会动情感受。  [关键词]新课程 体验式 学习探讨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强调了学习过程的教育价值,尤其在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中,倡导“让学生去经历”特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激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
目前朝鲜各地区之间客货运输十分困难,因为几十年来运输基础设施不断老化加上后期缺乏维护以及对设施的进一步投资有限.因此,在交通运输建设上进行大规模投资势在必行.此外,
【摘 要】针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重要的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有助于创建具有扶持性、激励性的高品质幼儿园户外环境空间,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体系  一、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幼儿园的大量建设,幼儿园户外环境的问题越来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我认为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 探究  学习了新《数学课程标准》后,我认为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