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是指垂体柄明显变细或缺如、垂体前叶发育不良和垂体后叶异位,使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输送到垂体所致的临床系列症候群。PSIS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围生期损伤和先天性下丘脑垂体发育不良可能是导致PSIS的病因。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10种点突变及多种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导致PSIS的报道。现就PSIS的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是一组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生长发育的内分泌临床症候群。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被漏诊误治。现从PSIS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垂体磁共振成像特点入手,提出精确识别、诊断儿童PSIS的条件及依据,并对PSIS患儿激素替代治疗的方案步骤及随访重点提出建议。
目的探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各种类型发病特点和血液、尿液代谢指标谱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儿童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科确诊的137例HPA患儿,通过血液串联质谱(MS/MS)、尿液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患儿血液、尿液代谢物浓度分析,同时根据四氢生物蝶呤(BH4)药物负荷试验、红细胞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活性进
目的总结胎儿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特点,探索胎儿NB的产前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经病理确诊的10例胎儿NB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儿中,男7例,女3例;中位产前诊断胎龄为31+1周。原发肿瘤6例位于右侧肾上腺,2例位于左侧肾上腺,1例位于双肾上腺,1例位于左侧胸腔,其中3例并肝脏转移。临床分期:1期6例,4S期4例。产
期刊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3-HMG)是一种罕见的有机酸尿症,这种遗传代谢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基因突变引起,多于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起病。近年来,随着遗传代谢病筛查水平的提高,3-HMG患儿陆续被发现,据欧洲、美国报道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10万,我国发病情况不详。本文对3-HMG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例儿童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随访等情况。结果12例患儿中男3例,女9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位于胰头4例(33.3%,4/12例),胰体尾8例(66.7%,8/1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33.3
期刊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有效率,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筛查ATP1A3基因突变。随访AHC患儿口服氟桂利嗪对改善交替性偏瘫等发作性症状的临床效果。结果共收集96例AHC患儿,随访到75例患儿口服氟桂利嗪治疗。其中男45例,女30例。随访时间1~11年,末
结合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关于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指南,现主要综述了儿童及青少年DTC的临床、病理和癌基因突变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术后分期和危险度分层、131I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儿童脑外伤后癫痫发作(PT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PT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388例脑外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癫痫发作,分为PTS组及脑外伤后非癫痫发作(nPTS)组。对PTS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PT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88例脑外伤患儿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