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抵抗与妥协:微信头像背后的代际互动过程探析

来源 :未来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中的“表演者”用户,通过复杂的编码程序在微信头像这个“前台”进行自我呈现.由于微信头像中存在鲜明的代际标签,并且代际对微信头像解读中“编码”和“解码”行为的不对称,引发了多元的代际互动过程.采用深度访谈法和网络民族志,对不同年龄段的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和网络观察,发现微信头像背后的代际互动呈现规训、抵抗与妥协的过程,用户在代际互动与自我意识的相互作用下,选择了微信头像自我呈现的方式.
其他文献
小学学校当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都忽略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后勤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也使整个学校的运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原则和具体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供读者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师讲解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观察研究,再进行分析总结,对出现问题的部分提出针对性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短视频塑造“无名者”榜样形象,把生活中的普通人、 平凡人作为榜样镜像化.通过“无名者”榜样形象镜像化、“无名者”榜样情感镜像化、“无名者”榜样价值镜像化这三个层次唤醒受众,实现受众对“无名者”榜样的认同与追随.文章运用拉康镜像理论对这一传播现象进行分析,提炼此类短视频“情感共鸣—移情忧伤—情感治愈—情感升腾”的情感动员逻辑,通过镜像化价值生成、镜像化价值认同、镜像化价值追随三个方面优化情感动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