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敲》的推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多次听《推敲》一课,教师的教法都如出一辙: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明确用“敲”的三点好处;然后通过介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故事,启发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要养成推敲的习惯。而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这课时,却一改这种方法。他在学生明确了用“敲”的三点好处后,“节外生枝”地安排了如下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环节——
  师:诗人贾岛接受了韩愈的指点,后来的许多学者和文章大家也都认同了韩愈的观点。可是,现在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原诗中还是用“推”好。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们也来推敲推敲,他的依据是什么呢?
  在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思考了很久,可没有一个人举手。(可能是思维定势的影响)于是,教师作了些提示:贾岛是和尚,和李凝是好朋友,他的住处是幽居等,学生们若有所悟,纷纷举手。
  生1:既然贾岛和李凝是老朋友,所以贾岛去拜访他,根本不需要敲门,推门更能说明他们的关系很亲密。
  生2:既然是幽居,那么这地方肯定很偏僻,也很少有人来。那么大门就不必要紧闭,应该一直是虚掩着的。所以贾岛不需要敲,轻轻一推就可以进去了。
  生3:(迫不及待地补充)我从课外资料上曾经看到,李凝是个与世无争的不爱财的人,既然与世无争又不爱财,那么他应该没有什么钱财的,所以的确不需要紧闭大门的。
  生4:夜晚,周围万籁俱寂,鸟儿们正宿池边树,贾岛是不愿意影响这些鸟儿休息的。用“推”更能体现出和尚的慈悲为怀。
  生5:诗的意境是静谧的,用“敲”字反而破坏了诗的意境。用“推”字,更能突出幽居的寂寞荒凉。韩愈曾经说过“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嘛!
  师:(激动地)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刚才我们通过对“推敲”的再一次推敲。又推敲出了这么多精彩。假如贾岛和韩愈在世,他们一定会为我们的行为喝彩!
  这一“节外生枝”的安排,乍一看,似乎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细细“推敲”,这正是教师的匠心独运,用心良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常务理事周光旋说:“教材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首先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防止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过早、过多补充其他内容等做法。”我们有很多时候喜欢舍近求远,常常放着课文中现成的资源不用。而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去搜罗许多教材之外的材料,结果往往是“高耗低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这位教师似乎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已经熟知的课文,让学生做“有源之水”的推敲,结果“推敲”出那么多的精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想,适度的拓展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如何在用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2、即时巧引学生实践“推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推敲》一课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要养成“推敲”的习惯,要勤推敲,善推敲。而这位教师让学生讨论用“推”的好处,实际就是在巧妙地引导学生演绎着“推敲”,是“推敲”的现实版。他不仅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推敲”的平台,而且还在不着痕迹地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他通过贾岛是和尚、和李凝是好朋友以及幽居等提示,使学生豁然开朗,在悟到用“推”好的同时,也明白了“推敲”不是凭空臆想,更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结合当时的情、景、境等进行周密地思考,从而寻找到更恰当的答案。他的这一安排妙就妙在,以前教师的教学最终还是落脚在要求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要养成“推敲”的习惯上,而他却实现了由要求到实践的跨越。
  3、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传统、挑战名家的批判精神。其实在这一课教学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这一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推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逐步完善、螺旋提升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重要的是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增强学生“推敲”的意识,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培养学生“推敲”的习惯,这是这一课我们真正应该教给学生的。而“推敲”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敢于怀疑。
  我们要使学生具有“推敲”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仅要怀疑自己的做法,还要敢于怀疑别人的做法,甚至是传统、名家的。这位教师恰恰就抓住了这个关键。
  这“乍看多余、实为精妙”的安排,我们还能从中“推敲”出什么呢?
其他文献
分析了规模猪场疾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为生猪养殖者提供参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
<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诚然,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认真地按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也的确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生态猪在生态养殖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秉承无污染、无色素的理念进行
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2016年引进的6只刺豚鼠为例,总结了其在国内的饲养管理、日常管理及繁殖等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材料首先是语文教材,即文本。这表明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立足文本。小语专家崔峦提出: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的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必须回归文本,引领学生走近、亲近、走进文本。    一、走近
新课改实施至今,小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与课改精神相悖的症结。例如,在实施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的教师仍有意无意地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开来,或各持一端,或分疆而治;在教学内容把握上,或就文论文,或尽情发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或机械实施教法,或过于突出学为主体,信马由缰。凡此种种,究其实质,是小语课堂教学中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缺失,表现为小语课堂教学的筋骨分离、失之一端。小学语文是一门独具灵气的学科,课堂教
分蜂在中华蜜蜂养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将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中蜂分蜂热的原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