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以色列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随处可见的城镇和村庄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居住,这里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数千年来,受欧洲、中东、北非、拉丁美洲及亚洲各民族影响,以色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饮食风格。随着时代变迁,以色列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这里的美食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耶路撒冷的阳光炙热灿烂,只有老城有一些阴凉地方。我和妻子在大街的石头路面上闲逛,看着风景。到了吃饭时间,我们走上一条小路,路两旁种着橄榄树和松树。我们差点儿迷了路,不过终于找到了它:馬伊达餐馆,这家餐馆不大。以色列籍厨师约塔姆·奥图蓝吉在书里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家以色列餐馆。我们在绿树成荫的庭院里坐了下来,四周花草盛开。
  我们的面前摆着一盘丸子似的吃食,菜谱上写的是“沙拉三明治球”。这些丸子看上去像沙拉三明治球,但实际上并不是。我以前品尝过很多沙拉三明治球,这和我吃过的任何一种都不一样。我在近30年来常来以色列,在一定程度上,我已经成了沙拉三明治专家,可以说,沙拉三明治是以色列标准的大众吃食。在两河流域“新月沃土”地带,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常做的一道菜就是把一团团鹰嘴豆泥放进热油里炸,做法一直在变,不过大同小异。你在饭馆点一道沙拉三明治,不会想到吃到的是一个玫瑰黄的丸子,鲜嫩的虾肉,上面撒着薄薄的一层面包屑。但是如果你在马伊达餐馆点一道沙拉三明治,它就是这个样子,马伊达餐馆位于耶路撒冷城外的山里,很受游客欢迎。去年夏天,我和妻子莱拉在那个餐馆阳台上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那时候以色列各地厨师都在兴致勃勃地革新菜式,我们在马伊达餐馆尝了鲜。
  上世纪80年代时我还是个孩子,第一次跟着父母来到以色列,当时这里的食物没有一点儿特色。我的父亲从小在以色列一个集体农场里长大,那里的桔树枝繁叶茂,但是收获的大部分桔子最终都被装进集装箱运往欧洲。在餐厅里,桔农将桔子果汁兑入一杯杯苏打水里,这是桔农最常用的加工方式。科技不发达时,以色列谈不上拥有餐馆文化。我记得我们去过的唯一的餐馆是加油站旁边的一个烧烤店,那里的厨师做出的牛排梆梆硬,简直可以给汽车轮胎打补丁。后来有一段时间,以色列犹太人迷恋起了阿拉伯街头小吃:沙拉三明治、鹰嘴豆泥、黄瓜和西红柿做的沙拉,但是还没有像他们的邻国那样,流行做更复杂的吃食,比如,出了家门就很难吃到麦片汤,里面有绿小麦、茄子和砂锅米饭,有时还加一些肉。多数犹太人对于以色列这块土地的风俗和物产仍处于了解之中,想想吧,一个由波兰或摩洛哥移民在合作农场里抚养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犹太山上的野菜和漆树有何用处?一个流落异乡的犹太人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以色列人用几种当地药草混制的“扎塔”香料有何用处?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位位以色列名厨先后登上了世界顶级烹饪杂志。多数能品尝到马尔顿海盐的美食家都听说过梅厄·安东尼这个名字。2002年,安东尼在特拉维夫市开了一家专营以色列料理的卡蒂特餐馆,后来又开了一家更受顾客欢迎的姊妹店——米拉拉餐馆,从而使特拉维夫出现在了国际美食地图上。去年,安东尼关闭了这两个餐馆,专心致志地去经营他在纽约开的第一家餐馆——努尔餐馆,但是他在特拉维夫仍然有另外两家餐馆——蓝天餐馆和鲁米娜餐馆。烹饪书中对特拉维夫市里的名餐馆多有介绍,而对于和以色列这块土地联系最紧密的乡村烹饪方法却少有提及。所以去年我第一次带妻子莱拉来以色列,我们计划在以色列进行一次非主流地区旅行,从耶路撒冷到南部沙漠,然后再去北方山区,品尝一下各地吃食。
  莱拉对以色列宗教不怎么关心,对于奥图蓝吉的厨艺倒是饶有兴致,奥图蓝吉2011年写的烹饪书《耶路撒冷美食》让当代以色列饮食又火了一把。奥图蓝吉将世界各地的烹饪方法巧妙地融入了他的家乡菜之中,这让莱拉一提起以色列,想到的不仅是上帝和战争,还有冒着油烟的茄子,点缀着石榴籽的美味佳肴。
  马伊达餐馆是一家夫妻店,男主人雅各布·巴胡姆是穆斯林,女主人米甲·巴拉尼斯是犹太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开的夫妻店,能像样经营起来的屈指可数,所以他们即使只卖炸肉排,也会成为一个吸引人的亮点。这家夫妻店没有炸肉排,但却有更好的,我们先吃了一块名叫“法奇特”的三明治,又品尝了一条肚子里塞满了药草、包在羊皮纸里的烤鱼。接下来,老板为我们端来了一个铸铁锅,里面盛的美食名叫“沙克舒卡”,这是一道混搭菜,里面有酸辣西红柿汤、新鲜的沙丁鱼、鸡蛋、绿叶菜和肉。
  巴胡姆在厨房里告诉我,他和巴拉尼斯是30年前认识的。结婚后,他俩向他的姐姐和妈妈学了一些传统菜,后来他俩古为今用,将老菜谱和新做法相结合,开了这家餐馆。2013年,美国旅游频道主持人安东尼·波登在他的美食探索节目中讲述了他俩的故事,马伊达餐馆一下出了名。他俩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厨,还成了文化大使。“如果你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穆斯林、犹太人、基督徒经常发生冲突。为什么不友好相处呢?”巴胡姆这样对我说。
  第二天,我们开车经过一片麦田,然后穿越内盖夫沙漠,再往前是一座峡谷,车正在峡谷里行驶,忽然之间,一片葡萄园跃然出现在我们眼前。18年前,汉娜和埃亚勒·伊兹埃拉尔在纳巴泰人的一块废墟上开发了这片葡萄园,并且建起了卡梅·阿夫达特农场酒店。纳巴泰人1500年前就知道在这个峡谷里开垦梯田种葡萄了。
  我们在卡梅·阿夫达特农场酒店的一间客房住了下来,门外就是一座石头游泳池,旁边是一个吊床和一棵无花果树。夕阳西下之时,我们去主人的酒庄品酒。
  在多数美国人的想法里,以色列葡萄酒充其量就是逾越节里的几杯甜饮料。但是在过去20年间,技艺精湛的专业葡萄酒酿造师在以色列层出不穷。我在特拉维夫喝过一次以色列葡萄酒,柔和香醇,实乃酒中上品。我们喝了一杯味道醇厚的葡萄酒,俯瞰着下面的葡萄园。夜色降临,远处一望无际的沙漠变成了金黄色。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去温哥华参加一个侄子的婚礼,我的一个姐姐10多年前移民到了那里。推杯换盏之间,我的旁遮普亲戚们问她,怎么自2012年以来很少听说她的消息。我知道个中缘由:我们两人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各自想要的信息;她有互联网恐惧症,我对打电话厌烦透顶;倒霉的时差也让我们不在一个频率上……然而,她的回答很有趣,她说:“哎呀,我一直忙得要死呢!”  常春藤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近来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泰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处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有标识的存在,大到各国国旗,小到各种商标,甚至是人们的发色、肤色和手机聊天中使用的表情符号,这些标识在潜移默化中都对我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从原始社会时期的象形文字,到后来部落混战中为了区分敌我而使用的不同颜色的旗帜,再到现在商业社会中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里的企业商标,和网络时代人们聊天软件里层出不穷的表情符号,标识的使用一直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尽管经济向好,但是意大利第二城市米兰很长时间以来却给人传统而缺乏生气的印象。如今,米兰迎来了变革的时代。2015年世博会在米兰举行。因为世博会的契机,米兰的城市面貌经历了巨大的革新,10年的时间,米兰转变成了一个极其现代化的城市,成为奢侈品的胜地和国际设计之都。这一转变还得益于个人的创意,以及政策的宽松。真的要在主教座教堂前种上棕榈树吗?如果我们这样问了,那就说明这样的改造可能有些过了。3月初,4
几乎所有整日在办公室格子间呆坐在电脑前的人,都期望可以义无反顾地辞去工作去实现自己真正的梦想。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年轻人更想要接触清新的空气、开阔的天空、真实的人,而不是在枯燥的Excel或Visual Studio前一坐就是十几小时。世界这么大,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浪漫生活。本文将向大家讲述5个关于如何离开办公室的格子间实现梦想的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放弃声望和高薪,去实现自我的。银行家马克·弗兰
他们乔装打扮,唱歌跳舞,拿着弓箭穿过森林。在欧洲,有数万成年人热衷于扮演印第安人。加拿大摄影师彦·奥斯博恩跟踪这些“现代部落”的足迹数年。德国文学家席勒是个智者。他写道:“只有当一个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孩子们玩躲猫猫以及牛仔和印第安人的角色扮演游戏,他们长大后,就会玩成年人的游戏——高尔夫、象棋、足球或纸牌。然而有些人——可能正是响应老席勒的“号召”,成年后仍然爱玩牛仔游戏,或是将
在办公桌前无法集中精力;文字阅读困难;一到傍晚,就感到视力低下;吃饭和与人交谈时习惯摘掉眼镜;与人交谈的过程中目光总是不自觉地移开;视力疲劳,眼内疼痛;长时间操作电脑后头疼肩酸……如果你有以上这些症状,有可能存在视力矫正过度的情形。最近半年多的时间,东京都50岁的A先生总觉得头晕耳鸣,眼睛疼痛,视力降低,尤其是看手机时突如其来的恶心反胃让他苦恼不已。他多次去内科和心理科就诊,却始终没有找出病因。一
在盖伊·金泰尔(Guy Gentile)跟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达成协议的那个晚上,他原本要去康涅狄格州参加堂兄的告别单身派对。他是从巴哈马搭飞机过去的,彼时他在巴哈马经营着一家在线股票经纪公司,每年无需自己多费神,就能净赚上百万美元。时年36岁的金泰尔出身于工薪阶层家庭,后来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得以进入这个投机性很强的领域。他一副典型业内人士的打扮:修剪整齐的短髭、时髦牛仔裤、银色的劳力士腕表
当今时尚圈,没有哪个设计师、模特或者时装编辑不知道马里奥·特斯蒂诺(Mario Testino)这个名字。在人们眼中,这个专注地透过相机镜头看世界、看时尚以及看女人的超级老男人就代表着前所未有的性感、魅惑以及勾魂夺魄的魅力。  无论是著名不著名、漂亮不漂亮、年轻不年轻的女人,都梦想着有一天能站在他的镜头前。按动快门发出的声音,就是最美妙、最令人陶醉的音乐,它让面对着镜头的女人们幻想自己有生以来最迷
全球有超过7亿的苹果手机用户在使用自2011年起面世的虚拟个人手机助理Siri。Siri几乎可以帮你在手机上做一切事情:接打电话、播放音乐、查看天气预报、搜索网页,你甚至可以向它提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类问题。令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生活在苹果手机内部的助理Siri居然是真人配音,并非电脑合成声。她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个生活在苹果手机里的助手,她叫苏珊·本尼特。为Siri配音改变了她的生活,
关于兽迷有很多离奇的传闻。兽迷亚文化源于70年代末科幻小说、漫画和其他娱乐题材的爱好者。野兽的服装可以代表兽迷们异化了的自我,反映了兽迷向往的生活方式。一些兽迷甚至用好几套兽装来表达自己的多重人格。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在交通工具上、商场门前、商业街上,我们经常能见到穿着毛绒绒兽服的人。“毛绒绒亚文化”现今已经传播得很广,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保税商业等领域。我们经常会在儿童聚会和节日上看到穿着毛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