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钢琴教育的规律,掌握相关理论体系及新的进展,是摆在钢琴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尤其在教学實践及理论研究基础上,寻找一种实用的容易操作的教学方法更具实际意义。在实践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基础上,在教学理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因材施教 个别课 集体课 节奏 速度 音乐素质
  钢琴教学中应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我接触了各种年龄段的不同学生,发现对其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幼儿钢琴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弹钢琴。由于幼儿的教学方法与辅导方法与青少年有较大差别,更不同于成人,所以往往教师和家长满腔热情地教学和辅导,而效果却又不那么理想。
  1、孩子初学阶段的上课方式
  五到七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十五分钟,年龄稍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只有充分利用孩子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变换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并及时休息,才能让孩子减轻疲劳度,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学琴已有一定程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可以上课时间略长,要求他约束自己专心听讲,逐渐锻炼其毅力和增强意志。但发现孩子确定因疲劳而不集中了,则需及时休息,使紧张的大脑松驰下来,否则会由于过度疲劳而损伤大脑的细胞,再说,在疲劳的状态下上课也是徒劳的,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式上课。
  a.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龄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手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讲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孩子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发情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唤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B、个别课要动静结合的方式:
  “静”是指端端正正地坐在钢琴前弹奏,“动”是指离开钢琴在放大的五线谱表上摆摆音符,跟着教师练练听音,或听着音乐声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击乐器、唱唱歌等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渡到以“静”代替“动”。
  C、课堂安排要劳逸结合的方式: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一般说来,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得住一些。教师要能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地逐步延长,如开始是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步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坐得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2、初步弹好一首乐曲的标准
  完美的演奏一首乐曲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意味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把孩子当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他不可能做到,会望而生畏;要求过低,又会使孩子得不到提高。因此,对于孩子只能根据其学琴的不同年龄,程度以及接受力、音乐感、技术条件的差别提出高低不同的要求。总的来说,下面几个要求是应当力争达到的:
  a、在知道了乐曲的标题、作者和性质之后,要准确地读谱,完整地弹奏;
  b、用良好的姿势及奏法演奏,声音基本通畅、均匀;
  c、弹出乐曲的情绪,力求有表情,有对比——强弱的对比,旋律和伴奏的对比;
  d、用内心歌唱带动手指弹奏,能够弹出基本的分句来;
  e、节奏准确,速度基本合理。
  二、青少年钢琴教学中的特殊性原则
  一般说,由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接受启蒙教育的程度、内容和方法均有所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起点并不一样。加上他们事实上存在的个体音乐素质、生理条件、琴感和悟性,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用统一的模式去实施教学是肯定行不通的。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特殊性,才能迅速地、针对性地找到各自的突破口,走上适合个人的成长和提高之路。
  在我们分析因材施教之前必须辨别和了解学生。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综合素质怎样,教师必须心中有数,才可能决定施教的内容和方法。
  一般说钢琴学生应基本具有音乐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当然不同的学生,在听觉感受性、曲调感、节奏感、对钢琴作品的领悟和理解能力等等方面,肯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青少年学生大致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程度高、悟性高:这些学生有着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和敏锐的反应能力,是可塑之材;
  2、程度低、悟性高:学生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和敏税的反应能力,但因条件所限,接触音乐作品的量少,程度低;
  3、程度虽高,但对作品的理解定位不准,规格较低;
  4、程度与技能掌握不匹配,或前者高后者差,或前者低后者较好。
  基于这些不同情况,教师必须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等方面有的放矢。以我县钢琴教学为例,我们的生源多数来自业余教学,一般没有进行正规的系统训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在使用教材、对技术的要求及各种风格的掌握方面,只能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人民音乐出版社,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
其他文献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
【摘要】追根溯源,结合双声、叠韵知识去理解字音的来历,就可以提高辨别字音、记忆字音的准确度。  【关键词】追根溯源 双声 叠韵 字音  高考题中的第一题考查的是常用汉字的形音义。虽然这道题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系数不大,但对于广东学生来说仍是一个难点。学生不理解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不理解这个字的读音的来历,就很难把字音记得准确记得牢固。如果学生能追根溯源,借助双声、叠韵的知识去正确理解汉
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这种良莠不齐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新时期对学生素质教育方向的培养。  现状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科研能力差。  此状况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表现。观念方面,很多教师的教育观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于新出现的教育理念,不是积极思索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而是排斥、恐慌,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这些新出现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项目学习是素质教育要求下进行学生技能培训教学应用的最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时期,进行项目学习进行学生新时期技能培养方法的分析论述,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意义。本文将以ThinkQuest Projects全球竞赛中的获奖案例为主,对于项目学习方式进行中小学生21世纪技能培养的方法分析。【关键词】项目学习方式中小学生21世纪技能培养分析随着21世纪社会经
邹小凤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的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非常重要,教师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要重视低年级教学的范读作用,培养朗读技能,还要以景激情,采用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朗读热情,从而指导感情朗读。  【关键词】激发兴趣 培养技能 提升热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语文教学
摘要:在教学理念创新的今天,课堂是师生间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是新时期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也是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及发展趋势。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探究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设立教学情境以及如何巧妙的对学生提问,最后指出了如何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来促进学生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1.前言  在课堂上的一些时间内,除了教师在将可以外,还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短而空到长而杂,再到短而精或长而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易出现内容拖沓,甚至跑题的毛病。出现这个毛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是学生感到“没的可写”学生把写作文视为“完成任务”,有一种“让我写,我不得不写”的被动感。  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  我们知道,作文是一项包括知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笔者认为,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为此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关键词】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一、背景  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局限性,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选取的是
【摘要】目前小学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生学业负担减轻,家长转而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小学生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用在了课外辅导班上,家长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小学生是否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课外辅导班为小学生带来了什么,课外辅导班是否影响了小学生的课业学习态度。此次调查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家长和小学生正确对待课外辅导班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课外辅导班课业学习态度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