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喜欢高三的新老师。”男孩闷闷地说。
“那么……”
“我想回原来的班上,真的。”男孩飞快地补上一句。
男孩十七八岁,黑黑瘦瘦,一望而知的精干。他叫小张,刚升入高三。按照惯例,学校到高三会把班级重新组合一下,小张被分到了新的班里,面对很多的新同学和新老师,陌生的环境让他很不适应。
“大家都不认识我……以前最喜欢我的班主任,也不再教我了。”
小张说,自己经常在下课的时候走到走廊上,郁闷地看着以前的教室发呆,就觉得以前的老师和同学是最好的,他们却离开了自己,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度日如年……这种心情困扰了他好几个星期,没兴趣看书做题,也没兴趣和新的老师同学展开交流。
“新班级怎么不好呢?”心理辅导老师问。
“气氛,”小张叹了口气,“新班级总是让我觉得死气沉沉的,虽然集中的是全年级的优秀生,可他们没有以前的同学好玩。他们只知道埋头学习,完全不会放松,那种沉闷的气氛让我觉得特别紧张。”
“气氛,”心理辅导老师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遍,“还有呢?”
“还有……老师也不喜欢我了。”
“哦,怎么讲?”
“我在以前的班上,一直在前五名,班主任特别重视我。但是现在我的排名下去了,大概只能排在中间二十来名,老师也就不重视了,以前我担任班干部,现在也没了。”
“看得出来你很失落,排名下降会让你非常担心,是么?”
小张沉默了一下。
“是,”他轻轻地说,“都高三了……”
有必要为这种现象起个名字了,心理老师想,就称之为“高三恐惧症”吧。
这段时间以来,不少高三学生都来寻求帮助。他们的困扰各不相同,有的在抱怨每天上课时间比高二增加了两个钟头,削减了体育和自习的时间,压得自己不堪重负;有的则是原本人缘很好的自己在进入高三之后,却发现再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关注,甚至约不到一个周末一块上网的玩伴;还有的人则是因为头晕,失眠,或是难以集中注意力……
但在心理辅导老师看来,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样——
他们从内心里,不愿意进入高三!
于是,他反复地拿这个问题问小张。
“你对于自己已经进入高三的这个事实,怎么看?”
小张一开始只是笑笑,说我知道自己已经是高三学生了啊。但是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地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再一次问到这个问题时,小张沉默了很久,终于低声地说出自己从未暴露出的一面:
“我很害怕……”
害怕。
是的,对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高考确实沉重了一些。
我们习惯把高考比作战争,战争这个词很残酷,但这是绝大多数的高三学生,自出生以来所面临的最残酷的战争。
战争的结局,关系到我们一生的命运。在此之前,我们很少体会到命运这个词的分量,我们很少遭遇大的变故和选择,然而这次面临无数个分岔口。一年以后,一部分高三学生会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一部分满怀不甘地加入到求职大军的茫茫人流之中,还有一部分又重新回到高三的补习班上——就在一年以后——所有这些残酷而又现实的分化就会发生。
这个挑战太大了,真的,大到一年的时间可以成就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一个在生存底线挣扎的工人和一个享受高薪的白领,这两个在其他场合下几乎不可能互相转换的角色,却可以在未来一年当中由人亲手选择;这个机会太宝贵,宝贵到很多人到了几十年以后,于庸碌的生活中回忆起这个时间点,会后悔自己当时竟全然不知珍惜。
但是当我们说说笑笑地,第一次走进高三教室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意识到了这些呢?而我们又能否如表面上那样轻松?
小张说出了他的心事。
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双双下岗。小张常常幻想着,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考入名牌大学,出来找一份好的工作,改变家庭的现状。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里还算优秀,一直到高二,这个想法似乎都是可行的。然而,进入高三以来,由于换了一个班级,小张看到自己的成绩并不是最好。而最让他烦闷不已的是,考试竟然就在一年之后!
他头一次想到:
一年之后,他极有可能名落孙山。这就意味着他多年的梦想会像一个肥皂泡般被戳破。他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父母伤心失望的脸色。
而周围的新同学,他们都在埋着头,不断地学习,学习,学习……
他忽然很讨厌学习,讨厌这种兵临城下的感觉,讨厌这个硝烟弥漫的地方。他开始想念过去的班级,在那里他还是高二的学生,高考的压力还离得很远,同学们把他当作最好的学生,老师也对他格外关照……
“所以小张,你并不是真的不能适应新班级,或者真的讨厌那里的老师同学。”
心理辅导老师给出了他的结论。
“你只是不喜欢高三带给你的感觉。”
花了很长时间,小张不得不承认老师是对的。
“是的,我没有办法接受,我已经高三了。”
学习环境变了,学习任务变了,面对的东西变了。以前考不好顶多回家挨骂,这次考不好,可就是一辈子的负担。进入高三,一切都是那么的心烦意乱。
“还是心态。”心理辅导老师说。
“所谓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心态的变化。”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张做出了调整心态的第一步。
他给过去的自己写了封长长的信。
在信里他说:“再见了,亲爱的小张。我知道这时候你过得很快乐,但是我必须还要前行。这是没办法的事,我已经高三了。在这个年级,我必须面对很多我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它们让我很烦心,可是我必须处理它们,否则我就会有更多麻烦。还记得你的那些梦想吗?现在到我来实现它们的时候了。这一年我会很辛苦,会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但是我没有别的办法。我会想念你那个时候,那些快乐的时光,但是我回不去了。”
他又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他说:“在最后这一年,我决定努力了。我会把我对成功的渴望全都转换为实际的行动。假如我考好了,你应该为我骄傲。假如我没考好,你也不要责怪我。因为我已经努力了,我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
他把这两封信压进自己的抽屉里。
第二天小张早早走进自己新的班级,坐到座位上,安安静静地拿出了课本和练习册。这一天他都安心地坐在那里没有动。尽管他知道以前的班级就在走廊那端,但他没有再去看着那里。即使听见那边同学的欢声笑语,他也只是叹了口气。坐在座位上,他一道道演算着笔下的题,感觉自己又恢复了久违的效率。
他知道,自己留恋的不是那个班级,他只是想逃避高三的压力。
但他更知道,自己不能逃避。
心理辅导老师渐渐地发现小张不来找自己了。偶尔在校园里遇到的时候,这个男孩的眼睛里多出了沉稳与自信。步履轻快,身板笔直,简简单单的一声“老师好”,也透露出干脆利落。
与此同时,小张也逐渐融入了新班级的人际圈子。他发现这个班上的同学同样有各自优秀的一面,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学习方法,也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他还发现他们并不是想象中的书呆子,空闲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去打打篮球,放松身心。他开始感谢自己换班的经历,因为这样,他有了多认识一些朋友的机会。
虽然刚分班时成绩只在中游,可后来小张一直稳步上升,基本每次考试都在新班级的前十名,稳稳是名牌大学的苗子。
“这样的学生,真是讨人喜欢。”班主任说。
小张终于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在高考中稳健发挥,最终被某重点大学录取。成绩出来以后,他专门找了一次心理老师,感谢他在一年前的指点。
别人问他:“你觉得自己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小张思考了一下,回答说:“那时候,第一次把自己当作高三的入。”
编校 徐进
“那么……”
“我想回原来的班上,真的。”男孩飞快地补上一句。
男孩十七八岁,黑黑瘦瘦,一望而知的精干。他叫小张,刚升入高三。按照惯例,学校到高三会把班级重新组合一下,小张被分到了新的班里,面对很多的新同学和新老师,陌生的环境让他很不适应。
“大家都不认识我……以前最喜欢我的班主任,也不再教我了。”
小张说,自己经常在下课的时候走到走廊上,郁闷地看着以前的教室发呆,就觉得以前的老师和同学是最好的,他们却离开了自己,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度日如年……这种心情困扰了他好几个星期,没兴趣看书做题,也没兴趣和新的老师同学展开交流。
“新班级怎么不好呢?”心理辅导老师问。
“气氛,”小张叹了口气,“新班级总是让我觉得死气沉沉的,虽然集中的是全年级的优秀生,可他们没有以前的同学好玩。他们只知道埋头学习,完全不会放松,那种沉闷的气氛让我觉得特别紧张。”
“气氛,”心理辅导老师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遍,“还有呢?”
“还有……老师也不喜欢我了。”
“哦,怎么讲?”
“我在以前的班上,一直在前五名,班主任特别重视我。但是现在我的排名下去了,大概只能排在中间二十来名,老师也就不重视了,以前我担任班干部,现在也没了。”
“看得出来你很失落,排名下降会让你非常担心,是么?”
小张沉默了一下。
“是,”他轻轻地说,“都高三了……”
有必要为这种现象起个名字了,心理老师想,就称之为“高三恐惧症”吧。
这段时间以来,不少高三学生都来寻求帮助。他们的困扰各不相同,有的在抱怨每天上课时间比高二增加了两个钟头,削减了体育和自习的时间,压得自己不堪重负;有的则是原本人缘很好的自己在进入高三之后,却发现再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关注,甚至约不到一个周末一块上网的玩伴;还有的人则是因为头晕,失眠,或是难以集中注意力……
但在心理辅导老师看来,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样——
他们从内心里,不愿意进入高三!
于是,他反复地拿这个问题问小张。
“你对于自己已经进入高三的这个事实,怎么看?”
小张一开始只是笑笑,说我知道自己已经是高三学生了啊。但是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地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再一次问到这个问题时,小张沉默了很久,终于低声地说出自己从未暴露出的一面:
“我很害怕……”
害怕。
是的,对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高考确实沉重了一些。
我们习惯把高考比作战争,战争这个词很残酷,但这是绝大多数的高三学生,自出生以来所面临的最残酷的战争。
战争的结局,关系到我们一生的命运。在此之前,我们很少体会到命运这个词的分量,我们很少遭遇大的变故和选择,然而这次面临无数个分岔口。一年以后,一部分高三学生会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一部分满怀不甘地加入到求职大军的茫茫人流之中,还有一部分又重新回到高三的补习班上——就在一年以后——所有这些残酷而又现实的分化就会发生。
这个挑战太大了,真的,大到一年的时间可以成就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一个在生存底线挣扎的工人和一个享受高薪的白领,这两个在其他场合下几乎不可能互相转换的角色,却可以在未来一年当中由人亲手选择;这个机会太宝贵,宝贵到很多人到了几十年以后,于庸碌的生活中回忆起这个时间点,会后悔自己当时竟全然不知珍惜。
但是当我们说说笑笑地,第一次走进高三教室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意识到了这些呢?而我们又能否如表面上那样轻松?
小张说出了他的心事。
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双双下岗。小张常常幻想着,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考入名牌大学,出来找一份好的工作,改变家庭的现状。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里还算优秀,一直到高二,这个想法似乎都是可行的。然而,进入高三以来,由于换了一个班级,小张看到自己的成绩并不是最好。而最让他烦闷不已的是,考试竟然就在一年之后!
他头一次想到:
一年之后,他极有可能名落孙山。这就意味着他多年的梦想会像一个肥皂泡般被戳破。他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父母伤心失望的脸色。
而周围的新同学,他们都在埋着头,不断地学习,学习,学习……
他忽然很讨厌学习,讨厌这种兵临城下的感觉,讨厌这个硝烟弥漫的地方。他开始想念过去的班级,在那里他还是高二的学生,高考的压力还离得很远,同学们把他当作最好的学生,老师也对他格外关照……
“所以小张,你并不是真的不能适应新班级,或者真的讨厌那里的老师同学。”
心理辅导老师给出了他的结论。
“你只是不喜欢高三带给你的感觉。”
花了很长时间,小张不得不承认老师是对的。
“是的,我没有办法接受,我已经高三了。”
学习环境变了,学习任务变了,面对的东西变了。以前考不好顶多回家挨骂,这次考不好,可就是一辈子的负担。进入高三,一切都是那么的心烦意乱。
“还是心态。”心理辅导老师说。
“所谓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心态的变化。”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张做出了调整心态的第一步。
他给过去的自己写了封长长的信。
在信里他说:“再见了,亲爱的小张。我知道这时候你过得很快乐,但是我必须还要前行。这是没办法的事,我已经高三了。在这个年级,我必须面对很多我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它们让我很烦心,可是我必须处理它们,否则我就会有更多麻烦。还记得你的那些梦想吗?现在到我来实现它们的时候了。这一年我会很辛苦,会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但是我没有别的办法。我会想念你那个时候,那些快乐的时光,但是我回不去了。”
他又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他说:“在最后这一年,我决定努力了。我会把我对成功的渴望全都转换为实际的行动。假如我考好了,你应该为我骄傲。假如我没考好,你也不要责怪我。因为我已经努力了,我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
他把这两封信压进自己的抽屉里。
第二天小张早早走进自己新的班级,坐到座位上,安安静静地拿出了课本和练习册。这一天他都安心地坐在那里没有动。尽管他知道以前的班级就在走廊那端,但他没有再去看着那里。即使听见那边同学的欢声笑语,他也只是叹了口气。坐在座位上,他一道道演算着笔下的题,感觉自己又恢复了久违的效率。
他知道,自己留恋的不是那个班级,他只是想逃避高三的压力。
但他更知道,自己不能逃避。
心理辅导老师渐渐地发现小张不来找自己了。偶尔在校园里遇到的时候,这个男孩的眼睛里多出了沉稳与自信。步履轻快,身板笔直,简简单单的一声“老师好”,也透露出干脆利落。
与此同时,小张也逐渐融入了新班级的人际圈子。他发现这个班上的同学同样有各自优秀的一面,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学习方法,也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他还发现他们并不是想象中的书呆子,空闲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去打打篮球,放松身心。他开始感谢自己换班的经历,因为这样,他有了多认识一些朋友的机会。
虽然刚分班时成绩只在中游,可后来小张一直稳步上升,基本每次考试都在新班级的前十名,稳稳是名牌大学的苗子。
“这样的学生,真是讨人喜欢。”班主任说。
小张终于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在高考中稳健发挥,最终被某重点大学录取。成绩出来以后,他专门找了一次心理老师,感谢他在一年前的指点。
别人问他:“你觉得自己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小张思考了一下,回答说:“那时候,第一次把自己当作高三的入。”
编校 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