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一个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教育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始终都能够保持先进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从而为民族兴旺发达作出贡献。正是如此,我国教育教学管理者一直都致力于创新发展,希望能够从教学管理创新带动整个教育界的创新。本文主要通过对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条件与原则的介绍,探讨了创新策略,仅供交流使用。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性阶段,这一阶段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组织组需要依靠教育管理创新来实现持久发展,也需要依靠教育管理创新来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所质量优良,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学校,不仅仅有几名优秀教师、有充足的经费就可以,如果教学始终上不去,将难以成就名望,所以优质学校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工作至关重要。
1、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条件与原则
1.1创新条件
第一,教育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素质。教育发展需要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支撑,只有思想关键不断的创新发展,教育教学动力才会持久。而教育思想观念的直接作用者就是教学管理者。教学管理者对其他群体教育行为起着支配以及引导的作用,如果教育教学管理者自身并不具备创新素质,整个教育走向也将难以向创新发展迈进。这正如某学校校长=对待教学工作总是保守求稳,不敢于创新,教师也只能遵照校长的管理思想进行教学。在这样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的创新思维只会受到束缚,教育水平也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难以向前发展。所以任何教育团体要想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成功,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创新素质必须要强,能够为教育教学管理提出更符合实际的理性要求,只有如此我国的教育改革才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学校内部应该具备浓厚的创新氛围。现阶段,我国各个阶段的学校还无法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开展创新教育,这是因为教师整体水平与现代化的创新教育理念还不相适应。教育创新属于一种创新性活动,具有高度集中性、自主性的特点。该项活动并不是依靠教育管理者就能够完成,必须是所有教职员工共同、主动参与才能够完成。教育创新需要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真诚投入,需要各个教职员工真诚的交换意见。为此,学校内部必须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的创新气氛,创造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让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想象与创新,让教师彼此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展开合作,相互交流沟通,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出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
1.2创新原则
第一,教育教学管理创新需要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人为本是一种被社会大力提倡的领导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注重統筹规划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个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校中获得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第二,民主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
2、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2.1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某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2注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促进弹性管理模式的形成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推行的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3科研兴教,争创优质教学品牌。
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有创新、有价值的校本课程;有自编教材、有教学大纲、有课程管理与课题管理班子、有实验基地与推广步骤、有可喜成果的高水准的校本课程;利用自身教育优势组建贴近中考高考、贴近课堂教学的科研队伍,并以此为龙头,形成拳头产品;着力锻造名优教师,着力形成优势学科,发现和培养特长学生;以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推进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启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增强教学竞争力与吸引力;积极推进课题研究,以科研指导教研。
3、结语
综上所述,所述可知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包含着多方面内容,比如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制度创新等。每一方面都是一项项具体内容,而不是一个概念,需要教育管理者与深入一线的教职工去具体实践。我国各界教育员工需要具备忧患意识,还有一定的紧迫感,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是笔者多年研究经验的总结,仅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俊红. 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探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2] 段旭. 艺术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J]. 黄河之声. 2015(07)
[3] 胡连芝.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J]. 青春岁月. 2014(17)
[4] 李运姣,马进财,王志兴,彭志宏,何静,周秋生. 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传递过程原理”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04)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性阶段,这一阶段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组织组需要依靠教育管理创新来实现持久发展,也需要依靠教育管理创新来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所质量优良,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学校,不仅仅有几名优秀教师、有充足的经费就可以,如果教学始终上不去,将难以成就名望,所以优质学校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工作至关重要。
1、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条件与原则
1.1创新条件
第一,教育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素质。教育发展需要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支撑,只有思想关键不断的创新发展,教育教学动力才会持久。而教育思想观念的直接作用者就是教学管理者。教学管理者对其他群体教育行为起着支配以及引导的作用,如果教育教学管理者自身并不具备创新素质,整个教育走向也将难以向创新发展迈进。这正如某学校校长=对待教学工作总是保守求稳,不敢于创新,教师也只能遵照校长的管理思想进行教学。在这样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的创新思维只会受到束缚,教育水平也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难以向前发展。所以任何教育团体要想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成功,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创新素质必须要强,能够为教育教学管理提出更符合实际的理性要求,只有如此我国的教育改革才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学校内部应该具备浓厚的创新氛围。现阶段,我国各个阶段的学校还无法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开展创新教育,这是因为教师整体水平与现代化的创新教育理念还不相适应。教育创新属于一种创新性活动,具有高度集中性、自主性的特点。该项活动并不是依靠教育管理者就能够完成,必须是所有教职员工共同、主动参与才能够完成。教育创新需要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真诚投入,需要各个教职员工真诚的交换意见。为此,学校内部必须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的创新气氛,创造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让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想象与创新,让教师彼此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展开合作,相互交流沟通,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出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
1.2创新原则
第一,教育教学管理创新需要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人为本是一种被社会大力提倡的领导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注重統筹规划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个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校中获得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第二,民主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
2、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2.1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某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2注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促进弹性管理模式的形成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推行的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3科研兴教,争创优质教学品牌。
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有创新、有价值的校本课程;有自编教材、有教学大纲、有课程管理与课题管理班子、有实验基地与推广步骤、有可喜成果的高水准的校本课程;利用自身教育优势组建贴近中考高考、贴近课堂教学的科研队伍,并以此为龙头,形成拳头产品;着力锻造名优教师,着力形成优势学科,发现和培养特长学生;以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推进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启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增强教学竞争力与吸引力;积极推进课题研究,以科研指导教研。
3、结语
综上所述,所述可知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包含着多方面内容,比如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制度创新等。每一方面都是一项项具体内容,而不是一个概念,需要教育管理者与深入一线的教职工去具体实践。我国各界教育员工需要具备忧患意识,还有一定的紧迫感,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是笔者多年研究经验的总结,仅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俊红. 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探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2] 段旭. 艺术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J]. 黄河之声. 2015(07)
[3] 胡连芝.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J]. 青春岁月. 2014(17)
[4] 李运姣,马进财,王志兴,彭志宏,何静,周秋生. 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传递过程原理”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