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镇供热碳中和发展模式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kubk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各类低品类余热,包括火电、工业余热和未来新兴产业的余热.同时,有世界上覆盖率非常高的集中供热管网.采用以低品位余热为主的零碳清洁供热模式是实现供热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余热供热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余热和供热负荷需求地理位置不匹配问题,第二是余热产生和供热需求时间不匹配问题,第三是不同余热热源的温度和热用户需求温度的不匹配问题.
其他文献
近代转型,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惯常的认知是,“近代”的一些重要特征出现在15世纪后期的西欧,而西欧近代国家制度于资本主义成熟时期臻于完成.近代转型的标志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有着明确政治边界的国家,取代中世纪分散的、封建的、边界模糊交错的政治体以及干预世俗事务的教会;其二,是人群同质化,并发展成为nation——“民族”或“国族”,成为近代国家的基础.学界引用这一标准判定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将它的内容大致归结为:面对外部,放弃“天下”中心的认知,以“民族国家”(nation-st
“新清史”兴起于美国,到底属于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还是属于阿尔泰研究(Altaic Studies),鲜有人追究.如果“新清史”属于前者,堪称“旁枝”,这是何炳棣(Ping-ti Ho)在与罗友枝(Evelyn S.Rawski)辩论中占据上风的原因.①如果将“新清史”归为后者,则似为“末流”,因为“新清史”代表人物的身份是汉学家,研究的主题与阿尔泰学者差异甚大.
城乡能源系统的分类和边界rn探讨城乡能源系统的碳中和路径,首先要把边界范围定义清楚.从能源供给侧的角度来看,城乡能源系统有电力供应、市政系统的热力供应;从能源消费侧的角度来看,城乡能源系统主要有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部门.
不同海拔带会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文化,新疆平原和绿洲有着成熟的农耕文化,半山草原有着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对于干旱、高寒地区,人类为了适应其环境而产生畜牧业生计及其文化.刘正江在《新疆牧民定居中的生产适应性及其制度保障研究》中发现牧民通过牲畜建立人与植物、人与土地的特殊关系来发挥主观意识熟练地、积极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系统,但是为了能够让植被有一个恢复的时间,牧民们会进行大空间范围内的有规律的转场.
无论是权威专业报告的分析和结论,还是许多区域出现的反常现象,气候变化正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难,这是无需质疑的事实.很多曾对气候变化将信将疑和漠不关心的人,已经开始讲述对气候灾害的直接感受,并对未来忧心忡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把传统的建筑领域改成城乡建设领域,使得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从过去传统的建筑四大支柱变成城乡建设四大支柱.本文将从“双碳”目标和战略的角度对2019-202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有关城市绿色发展和城市去碳路径的项目研究进行介绍.
3月27日,第十八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城乡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公开论坛召开,论坛分为六个主题: “城乡能源系统的碳排放核算和减排路径分析”“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过程”“零碳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建筑的零碳技术路径”“乡村的零碳能源系统”“碳中和园区案例实践”,20位与会专家针对不同主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并邀请专家对每一个部分进行了点评,为我国建筑节能与低碳发展路径分享了专业见解和研究成果,对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我国建材行业碳排放16.5亿吨,其中水泥作为用量最大的建材,碳排放量为12.3亿吨;建材行业减少碳排放,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建材的低碳化发展将助力建筑业的绿色发展.
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100亿吨,其中发电占比40%,电力部门是最大的排放部门,很多机构的研究表明,推动电力系统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证.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目标;同年,《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城市更新领域“杜绝大拆大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进一步发文指出城市更新要“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提升为主”“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等要求.从“拆改留”到“留改拆”这一战略性转变,不仅是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