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水生态保持综合治理中小河流的对策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引言
  河道兼具泄洪排涝、供水灌溉、输水排沙、交通航运、景观休闲、水量调蓄、水质保护、渔业水产及生态等多项功能。在满足这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当今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使河流景观与人类、生物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维护人类与河流自然生态环境的协同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自然河流生态建设
  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应尽量恢复河流的近自然状态,即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旅游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河岸带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河流的自然环境并不是摒弃混凝土、石料等的应用,而是在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采取生物措施,再现河流自然景观。也就是说可以采用砌石、抛石等来加固岸堤,与此同时,在其上建造由土和植物构成的自然河岸,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护原有的生物栖息环境,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河流。
  近自然河流生态工程治理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流域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及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按照自然流域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实施的一种多功能的工程措施。改平直河道为自然生态河道,建设蜿蜒曲折的水流形态。拆除部分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岸墙。修建主槽与滩地相结合的断面型式。采用木桩、山石、石笼、植物毯等生态护岸,重点开发植物扦插护坡技术。这些材料纹理和亮度富于变化,综合使用这些材料,结合植物配置,可以营造丰富多彩的水边景观。
   2.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
  河流治理主要是减轻或避免水灾对人类及其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失,而当今河流治理所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河流景观与人类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中心区河道的堤岸整治,由于土地原因,大都采用单调的浆砌条石垂直断面或水泥堤岸,只考虑了泄洪、排水功能,基本没有考虑生态功能。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出发,在河道治理方面,对生态河堤建设要给予充分重视。与人工混凝土河堤相比,生态河堤有如下优点:
  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生态河堤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通过科学的配置,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建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河堤的坡脚护底具有高孔隙率、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带、多鱼类巢穴等特点,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两岸的绿树草丛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浸入水中的柳枝、根系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也提供了空间。而混凝土河堤把水、河道与河畔植被分隔,隔断了护堤土体与水体的交换和循环,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上的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和避難场所。
  增强水体自净作用。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有机污染物受氧化作用而变成无机物的过程。排入河中的污染物首先被细菌和真菌作为营养物而摄取,并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细菌又被原生动物吞食,所产生的无机物(如氮、磷等)又作为营养盐类被藻类吸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又产生氧供其他水生生物利用,过量的藻类又被浮游动物、鱼、虾、蝎、牛、鸭等所食,即按食物链的方式使其污染物浓度降低。
  生态河堤采用种植于水中的柳树、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既能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其生长舒展而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的好介质,利于水质净化。
  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生态河堤的植被有涵蓄水分的作用,同时,河堤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使河堤土壤具有很高的孔隙率。丰水期,水向堤中渗透储存,减少洪灾;枯水期,储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
   3.保护水环境,还河流以空间
  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较低,一般不足10年一遇,一旦降大雨,市区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对城市水的出路有很好的考虑和安排。尽可能地保留城市内原有的河流、湖泊、洼地及排水通路,不得任意填埋和淤塞。必要时应开挖人工湖和运河,这不仅可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也可以改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
  治河普遍采用修建节制闸或橡胶坝,在河道内形成大面积水面的做法,但实践证明,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没有彻底改善,往往达不到设计的水位。即使达到了,由于水体不流动,很快造成水质恶化,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且增加了很多管理人员,防洪时增加了调度的难度。因此,采用修建多处小型石材跌水的做法,既能在河道中形成深潭、浅滩等不同形态的变化,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也能利用跌水形成多级曝气,对净化水体大有好处。在河道断面形态规划设计上,既要注重河流防洪排水的功能要求,又要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尽可能采用复式断面。这样可以加大洪水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长年不淤积,增加人们良好的亲水感和视觉美感。
   4.多部门多目标协调与河流综合治理
  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以规划为指导、为基础。应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中小河流逐条进行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的全面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治理的目标、建设的标准和内容、采取的措施等,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防止一些地区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开发、拦河设障、挤占河道、危害生态,进一步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结论
  当前,水利部提出了新时期的水利现代化的要求。水利建设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水的安全性和水环境建设为主线,以优化配置水资源为中心,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充分发挥水资源多功能作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与生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种子企业及种子科研单位作为种子市场的经营者、培育者也要提高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意识,抵制和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当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中国农业发展迅速,种子市场日益泛滥,保护工作也日益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简要浅析种子质量问题。   1.种子质量问题的概念和范围  1.1不合格种子的概念和范围  种子质量不合格,是指种子质量不
【摘 要】稻纵卷叶螟防治以保护水稻3片功能叶为重点,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要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在幼虫初孵期用药,提高防效。   【关键词】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  稻纵卷叶螟俗称稻纵卷叶虫、刮青虫。青虫,白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   1.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纵卷水稻叶尖,并躲藏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受害重的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东经133°07′ 30″至134°20′ 30″,北纬46°31′ 00"至47°35′00″.土壤气候与生态环境对小麦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国家实施的优质粮产业工程和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因此,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蔬菜种子占整个种子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然而,作为小宗作物的蔬菜种子市场管理来说,似乎被广大农民群众所忽视,被农业执法部门所遗忘,也就是说,在蔬菜种子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种子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有关种子管理工作的法律条文不健全。有关种子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多,同
【摘 要】本文论述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引导大豆种植趋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期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关键词】高蛋白大豆;高产;高效;栽培  高蛋白大豆是指大豆种子粗蛋白质含量达到45%以上的品种,做为大豆故乡,黑龙江省占有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而且农民富有种植大豆的经验,大豆主产区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避开国际大豆商的锋芒,实施“差异化”战略应对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的现实意义。   1.
【摘 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园林绿化的功能,道出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就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找出我国园林绿化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问题;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已经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使人类懂得人类与自然必须是一种共存的、和谐发展的关系。园林绿化是环境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
【摘 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美化城市环境、减少污染的重要使命。随着城市的發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城市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了政府和人们的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1.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我国的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独创性。只要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不拘泥于教条,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寻求多元化发展,就不难营造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环境设计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业促农业、以城市带乡村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明显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其中
【摘 要】文章略述了目前国外研究技术现状,阐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处理方法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防治策略;环境   0.前言  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低,绝大部分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非常少,很多处理技术仅仅处于示范研究的阶段。开发适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还涉及到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