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与古希腊纪念碑的形式差异及其原因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纪念碑的角度入手,以帕特农神庙及孔庙为例,分析比较了时间上相近的古希腊和东周时期艺术形式的差异,并对形成差异的政治制度、宗教观念等因素作了分析,以探求今日东西方文明中价值观的差异来源。
  【关键词】纪念碑;古希腊;东周;帕特农神庙;孔庙
  【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识码】A
  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而“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古希腊(公元前800—公元前146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存在时间几乎同步,却孕育出完全不同的文明。从纪念碑这种受政治、宗教影响较大的艺术形式研究,不仅可以反映出当时两地不同的政治制度与宗教信仰,甚至还可以窥得今日中西文明差异的根源。
  一、“纪念碑”概念的界定
  (一)传统的“纪念碑”
  “正如在诸如旅行指南一类文献中常常可以见到的那样,纪念碑经常是和公共场所中那些巨大、耐久而庄严的建筑物或雕像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纪念碑总是指代那些建在公共场所、尺寸巨大、质地耐久、形式庄严的建筑或雕像。巴黎小凯旋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是传统纪念碑的代表。
  (二)近代对于“纪念碑”概念的探索
  到了近代,“纪念碑”这一概念有了新的内涵。
  奥地利艺术史家李格尔在其1903年出版的《纪念碑的现代崇拜:它的性质和起源》一书中提出:“纪念碑性”不仅仅存在于“有意而为”的庆典式纪念建筑或雕塑中,所涵盖对象应当同时包括“无意而为”的东西和任何具有“年代价值”的物件,而一本发黄的古代文献就无疑属于后者,可凭借其特性被称为纪念碑。
  1980年,马塞诸塞大学出版了美国学者约翰·杰可逊的《对于废墟的需求》一书,杰可逊注意到美国内战后出现的、要求将葛底斯堡战场宣布为“纪念碑”的呼声,进而得出“纪念碑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结论。他强调“真正使一个物体成为一个纪念碑的是其内在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
  1992年,华盛顿大学召开了一个以“纪念碑”为名的学术讨论会,探讨“什么是纪念碑?它是否和尺度、权利、氛围、特定的时间性、持久、地点以及不朽观念有关?纪念碑的概念是跨越历史的,还是在现代时期有了变化或已被彻底改变?”
  2009年,巫鸿先生所著《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出版。巫鸿先生从文化比较的视角,反思了西方古代艺术中“纪念碑性”的普遍经验,进而重新定义“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特殊表现。
  (三)本文语境中的“纪念碑”
  近代关于纪念碑的讨论聚焦于是否应该用内在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而不是物质形态来定义纪念碑,对当下纪念碑概念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近年来关于纪念碑概念的探索,本文语境下的纪念碑是指具有内在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的美术作品,它树立了某位人物、某个事件或某种制度为不朽的典范,界定了某个政治活动或礼制行为,联系着现在和未来。
  二、从帕特农神庙看古希腊美术中的纪念碑
  “石雕传播古代诸神的庄严伟大, 建筑物和纪念碑传达了王国或统治者的丰功伟绩,这些非凡构想不仅召唤人群、传播生活方式, 而且传递民族的历史、讲述其对未来的希望。”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带有重大的的礼仪功能与教化意味,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政治制度与宗教信仰。
  (一)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反映
  卫城建于雅典城最高的山岩上,帕特农神庙则位于雅典卫城中心,它是女神雅典娜的栖息之处。“阳光射来,明朗而温煦,给人以亲切感。自由和民主的气质,在这里得到了形象的表达。”它还是古希腊城邦自由民公共活动的场所,进入神庙,置身诸神之间,遇见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气息,自己也成为神庙的一部分。
  在帕特农神庙中,有奴隶制国家自由民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有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美的要求。它无疑是古希腊这个城邦国家的纪念碑。
  (二)政权的象征符号
  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雅典卫城,烧毁了帕特农神庙。公元前447年,就在同一地点,雅典人开始修建新的、更大的神庙献给雅典娜,这项浩大工程一直到公元前432年才终于结束。
  “在战争中毁掉一座城市并不意味着一个城邦的灭亡。只有当神庙特别是城邦守护神的神庙被夷为平地时,城邦的公民才会有真正亡国的切肤之痛。”城邦的灭亡以其神廟被毁为标志;而对新邦而言,建立神庙成为首要任务。在这个意义上,帕特农神庙早已成为古希腊政权的象征符号。
  (三)时间长河中流动的生命
  “帕特农神庙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意义。继作为雅典娜女神的神庙之后,它在好几个世纪内都是天主教圣母玛利亚的教堂,其后又成为清真寺。十八世纪末,它成为土耳其治下孱弱的雅典城的一堆废墟。但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希腊人赢得独立,他们的欧洲同盟给他们安排了一位德国统治者。”……这座伟大的纪念碑在流动的时间长河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它不只是一个古老城邦的象征,也是现代国家不断更新的自我认知。
  三、从孔庙看东周美术中的纪念碑
  “在独立的艺术家和私人艺术作品出现之前,中国艺术和建筑的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均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它们告诉人们应该相信什么以及如何去相信和实践,而不是纯粹为了感官上的赏心悦目。这些建筑和艺术形式都有资格被称为纪念碑或者纪念碑群体的组成部分。”在古希腊同时期的东周,宗庙是其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纪念碑,它又体现出中国人怎样的宗教和政治观念呢?我们将以孔庙为例一探究竟。
  孔庙作为纪念碑,“其纪念碑性是人为设置、有意而为之的”。
  (一)确立孔子及其思想的地位   孔庙的主要功能是祭奠 “至圣先师”——孔子。“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孔庙不仅是对孔子个人的纪念,同时也是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巩固和延续。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隋唐时期政权统一,儒家文化被广泛认同,开始大规模传播;宋元以来,各朝沿袭“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帝王纷纷追封尊崇谥号于孔子,孔庙的建筑规制也被一再提高;当代,儒家“和”的观念在社会中被广泛传播与接纳…孔庙作为一座集合性的纪念碑,不断地确立、巩固与延续着孔子及其思想的地位。
  (二)政治与文化的博弈所
  元代曹元用曾说:“孔子之教,非帝王之政不能及远;帝王之政,非孔子之教不能善俗。”一方面,孔庙建筑规模的兴衰、祭奠仪式的存废、从祀人员的增减,均受政治权力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历代帝王借助其尊孔崇儒的政策确立自身在文化与政治上领导权的正统性。在这一意义上,孔庙反而成为帝王拥有道统的先决条件。在中国历代帝王“治教合一”的企图下, 孔庙作为政治与文化的博弈所,成为一座纪念碑。
  (三)在空间中流动的生命
  今天,孔庙已然从曲阜迈向全国各地,从中国迈向东南亚各国……作为纪念碑的孔庙,其流动的生命不仅体现在孔庙建筑的空间分布上,还体现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中流淌的儒家思想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纪念的主体,都是孔庙这座纪念碑的传承者。
  四、关于差异的思考
  宗教信仰与政治制度对古代艺术有指向性的意义,在纪念碑这种艺术形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雅典卫城灵活、开放,充分体现了“人神合一”的哲学观,突出人的力量。孔庙则以其重复、巨大的格局让人叹服。从帕特农神庙和孔庙的建筑格局中,我们不难看出“西方‘纪念碑’的核心是人,即‘人本’的价值;中国‘纪念碑’的人是沟通‘天地人’的人。”
  现代的希腊与中国先后于2004年、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在这两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古文明的印记。“在希腊的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放大的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缩小的人,但是他们组成了集体,一个整体震撼了世界。”这就是从古希腊与东周时期传承下来的“人在价值观中的尺度”的体现吧。
  参考文献:
  [1]第七十四期“三味奇杯”对联擂台揭晓[N].中华楹联报,201(1):3.
  [2][美]巫鸿著,郑岩,李清泉译.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2.
  [3][法]雷吉斯·德布雷著,陈卫星,王杨译.普通媒介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4(9):4.
  [4]裔昭印.世界文化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114.
  [5]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8):74.
  [6][英]尼爾·麦格雷戈著,余燕译.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1):169.
  [7][美]巫鸿著,郑岩、李清泉译.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6.
  [8]王闯.孔子的媒介记忆传播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4).
  [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82.
  [10]王尔敏.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71.
  [11]周兵,徐欢.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7):71.
  作者简介:程婷(1993-),女,汉族,山西临汾,研究生在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地处云南西南部的德宏芒市傣族剪纸,民族特征鲜明,地方特色浓郁,体现了芒市傣族卓越的艺术创造才能。傣族民间剪纸艺人邵梅罕从小酷爱剪纸,常以身边的田园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展现傣乡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乡土气息浓厚。2011年,邵梅罕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关键词】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梅罕;乡土气息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一、芒市傣族剪
【摘要】博物馆课程是馆校合作的一种模式,是系统化、可持续性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做好博物馆课程建设要立足于博物馆展览和藏品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整合资源,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  【关键词】博物馆课程;馆校结合;寻找回家的路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博物馆领域广泛兴起馆校合作运动,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有联合办展览、流动的博物馆走进校园、组织学生定期参
【摘要】本文结合曲阜孔庙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深入探讨了木结构建筑预防性保护和维修的方案,对木构架常见的残损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加固修缮方法,以期为今后曲阜孔庙木结构古建筑开展预防性保护和维修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维修保护  【中图分类号】K826.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木结构古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现存的木结构古建筑往往在不同程度存在损坏的现
【摘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南平市级51位农村“非遗”传承人为例,研究南平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分析现状折射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村;南平市 
【摘 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将校园欺凌预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打造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包括以心理班会基地项目、校园心理情景剧明星项目为契机教育学生,利用“星爸心妈”讲师团、班级家委会成员影响带动家长,营造适宜校园环境,全面化、多途径、深层次地开展校园欺凌预防工作。  【关键词】校园欺凌;心理健康;预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摘要】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新时期杭州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作为杭州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标志性地区,江干区紧握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城市国际化要求,取得一定成果,但还需进一步提升区域软实力。文化影响力是软实力的重要构成,江干区在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分析了江干区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优势、难点和着力点,旨在为城市国际化建设助力。  【关键词】国际化;杭州;文化影响力
【摘要】本文针对《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及后现代状况》这部作品进行了叙述与评价。笔者以书作者伊万?休伊特的视角为线索,进一步明晰“古典音乐”所面临的问题与处境。此外,在书中休伊特给出了消弭“裂痕”的办法并加以分析,可以看到他深厚的音乐素养。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问题依旧如故,“古典音乐”的处境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因此,称之为“不是答案的答案”。  【关键词】伊万·休伊特;古典音乐;裂痕  【中图
【摘要】网络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献数据资源建设包含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两个部分,准确了解到处理好该部分关系是目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创建中一定要处理的重要问题。公共图书馆属于本区域的文献数据服务中心与文化数据共享中心,地区文献信息库创建属于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创建中的一个关键任务。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网络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关系,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创建的途径。  【
【摘要】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丰富。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建立60年以来始终秉承“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中外、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突出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将云南民族民间舞引入高校教学,让民族民间舞在高校更好地传承、发展。本文以瑞丽傣族孔雀舞在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传承、发展为案例,尝试以点带面的分析、解读、总结其中的经验、方法、成果,从而探寻高校傣族民间舞蹈教学、教
【摘要】潮汕音乐,就广义而言,是指潮汕地区所有民间音乐活动,包括器乐和声乐两大门类;就狭义而言,则是指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潮汕音乐中,主要有大锣鼓、笛套古乐、弦诗、庙堂音乐、细乐五大品种,是一种极其少见的历经近千年至今仍保留完整的古乐。  【关键词】华厦正声;笛套古乐;二四谱;轻三六;重三六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潮汕音乐,就广义而言,是指潮汕地区所有民间音乐活动,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