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广大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相当比例,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习困难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或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有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并且对于子女学习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家的学习状况。由于自身等原因,对于孩子的作业无法进行检查,更谈不上辅导孩子的学习了。而且很少直接到学校,向教师询问一些具体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居然赞成孩子退学。认为上学没用,不如外出打工挣钱。还有的家长重男轻女,认为女孩读书无用。这些家长的表现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子女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学习,产生了惰性,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本来就差。因此,成绩更是明显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系统,缺乏基础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知识的系统性变强。已经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逻辑性思维,这种性质首先表现在各个章节知识的链接上。每一个章节的知识都是在上一个章节的基础上进化的,而且还是下一个章节的基础:并且知识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的,需要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因此,如果在学习中学生对于一部分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就会让他在后继的学习中遇到很大的障碍。因为基础不行,自然难以维持,最终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滑。
(三)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自制力差,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往往是上课听完课后,课下迅速完成作业就完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在学习中自卑感强
由于来自教师、家长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有些困难生在未接触到某数学知识之前。就对它有种畏惧心理。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稍一不慎,就会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以致最终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措施
(一)隨时保持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针对第一种原因,与家长多沟通、勤联系,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使学生明白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很高。
(二)将情感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致力于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困难生也希望发挥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这就需要教师从关怀、信任出发,深入了解学困生的认识障碍与情感创伤,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拨动学生心弦的说明教育,进行引导学生奋进的榜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潜能,要综合应用道德导向、情趣导向、法纪导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增强他们克服消极因素的内在动力。
(三)在因材施教上有所作为
我们可尝试把学生按差、中、优分为三层次,对学习困难生在知识方面要了解。在技能方面要模仿,在自学时教师的指导应有所倾斜。设计的问题可简单点,梯度小一点,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则。如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概念的教学,对学困生只要求在一些常见图形中能找出即可。
(四)不惜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
在解完每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想一想: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有没有更简单的解法?证明的关键是什么?是如何想出来的?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例如:对于条件“在三角形ABC中,D在AB上,E在AC上且DE∥BC”从这个条件出发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又如:直线DE交三角形A曰C的边AB于D。交AC于E,问满足什么条件可以使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DE相似?通过这样的开发型试题,培养学生勇于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五、题设置尽量做到层次化
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上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下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中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知识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
六、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要学好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学好数学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困难生的学习情绪。困难生往往上课容易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课听不进去,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八)加强对学习困难生个别的、有效的辅导
通过对学习困难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你要我学”变为“我自己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网难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数学困难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加以分析。讲究策略,因材施教,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学习方法。如此,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农村数学困难生的转化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在广大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相当比例,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习困难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或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有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并且对于子女学习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家的学习状况。由于自身等原因,对于孩子的作业无法进行检查,更谈不上辅导孩子的学习了。而且很少直接到学校,向教师询问一些具体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居然赞成孩子退学。认为上学没用,不如外出打工挣钱。还有的家长重男轻女,认为女孩读书无用。这些家长的表现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子女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学习,产生了惰性,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本来就差。因此,成绩更是明显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系统,缺乏基础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知识的系统性变强。已经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逻辑性思维,这种性质首先表现在各个章节知识的链接上。每一个章节的知识都是在上一个章节的基础上进化的,而且还是下一个章节的基础:并且知识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的,需要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因此,如果在学习中学生对于一部分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就会让他在后继的学习中遇到很大的障碍。因为基础不行,自然难以维持,最终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滑。
(三)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自制力差,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往往是上课听完课后,课下迅速完成作业就完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在学习中自卑感强
由于来自教师、家长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有些困难生在未接触到某数学知识之前。就对它有种畏惧心理。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稍一不慎,就会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以致最终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措施
(一)隨时保持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针对第一种原因,与家长多沟通、勤联系,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使学生明白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很高。
(二)将情感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致力于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困难生也希望发挥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这就需要教师从关怀、信任出发,深入了解学困生的认识障碍与情感创伤,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拨动学生心弦的说明教育,进行引导学生奋进的榜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潜能,要综合应用道德导向、情趣导向、法纪导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增强他们克服消极因素的内在动力。
(三)在因材施教上有所作为
我们可尝试把学生按差、中、优分为三层次,对学习困难生在知识方面要了解。在技能方面要模仿,在自学时教师的指导应有所倾斜。设计的问题可简单点,梯度小一点,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则。如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概念的教学,对学困生只要求在一些常见图形中能找出即可。
(四)不惜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
在解完每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想一想: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有没有更简单的解法?证明的关键是什么?是如何想出来的?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例如:对于条件“在三角形ABC中,D在AB上,E在AC上且DE∥BC”从这个条件出发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又如:直线DE交三角形A曰C的边AB于D。交AC于E,问满足什么条件可以使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DE相似?通过这样的开发型试题,培养学生勇于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五、题设置尽量做到层次化
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上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下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中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知识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
六、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要学好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学好数学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困难生的学习情绪。困难生往往上课容易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课听不进去,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八)加强对学习困难生个别的、有效的辅导
通过对学习困难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你要我学”变为“我自己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网难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数学困难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加以分析。讲究策略,因材施教,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学习方法。如此,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农村数学困难生的转化才会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