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口语培养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已愈加广泛,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但在当下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总是缺乏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环节。英语的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英语的词汇量、语法等板块的教学内容密度较大,导致压缩了教师在表达方面的引导互动时间,也让其对听与说的训练逐渐边缘化。加之应试评价体系中英语试卷对听与说的分值评估占比较低,因此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关注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学习英语用于交流这一初衷相悖。因此应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中重视对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关键词】口语交际;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王红艳(1977.11-),女,汉族,甘肃灵台人,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
  本文将从初中英语口语课堂的现状出发,剖析口语教育缺失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在当今英语课堂内外教师应承担起的重要引导者这一角色,提出有效、可行的研究方向与改善现状的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主动交流意愿,做到“说”服务于“写”的英语学习效果。同时也强调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的主体作用,作为发出交流的一方,应该树立表达自信、提升自身英语表达素养,通过参与校园交流活动、关注并参与课外英语第二课堂等方式,调动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英语口语真实情景真实交际能力。
  一、初中英語口语的教学现状
  1.英语交流环境的缺失,无法学以致用。早在以语法翻译、词汇量释义为代表的传统英语学习时代,英语中的“看懂”被赋予了首要且绝对重要的地位意义。教师们也认为,英语的学习最重要的在于能够看懂英语文章表述的内容以及能够用丰富的词汇量进行英文写作,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的单一灌输让英语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后还要对文章及词汇进行死记硬背,无法提起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还是传统英语学习时代已经过去,在当今社会学习英语,应该从其实用性角度来进行评估。语言的本质就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课堂上短暂的授课时间如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与环境,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就会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哑巴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英语学习的完整架构,每日所学句型句式无法真正运用在实际交流中,也无法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一些看似较为复杂的语法例句,例如定语从句,完全也可以从日常的对话出发引导学生朗读记忆。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围绕语法随机造句,例如“The boy who are playing football are from Class one.”,并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加入造句,实时运用,巩固语法,加强语感。
  2.应试教育中对英语交际能力的评估缺失。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成绩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考卷上的分数不仅是教学方向的指挥棒,也拥有教学内容孰轻孰重的话语权。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构成中,对英语“说”这一方面仅设置了分值较低的额外考察,且整个口语表达评价体系较为死板,多数只在意最后的呈现结果。对整体表达中的精神面貌、表达完整度的细节考评较为缺乏,导致最终的考核差异化不高,较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学生家长眼中,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得分远不及客观题考试中的卷面分数。这种情况会导致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无法在口语交际这一项上的培养重视程度达成一致,导致英语学习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更不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的英语交流视野受限。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交汇的印证。应当承认,面对不同的城市基础,身处其中的学生群体面对的英语交流环境与教育资源是不同的。较为发达的城市商业人口汇集较多、商业往来频繁,英语的标识、广告也随处可见。外教在课外培训机构更是普遍资源,课外的英文音乐剧、英语角等都可以作为充分的兴趣补充。这些文化交汇的印证与支持,足以让学生们在课后也有英文交流的浸润环境,城市也让“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这一理念得到最强有力的体现。而在发达程度较为欠缺的城市,往往难以获取到这样全面的教育资源。在外界对英语使用真空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主动交流、将口语主动融入日常生活可以说是遥不可及、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作为英语知识比较集中且单一的交授地,提升教师队伍的口语表达素质和增强口语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设置比重是十分关键的。
  二、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1.加强教师队伍的口语表达素质培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路人、促进者。教师的课程专业素质修养与实际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收与反馈。英语也是一门随时在变化的语言,既然是文化与时代的体现,一些热门、新潮的表达方式,前沿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做到随时更新。作为英文教师不能对以往的备课内容墨守成规,对教学方式循规蹈矩。在素质教育号召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也应不断突破自我,终身学习,始终在英语学科上保持年轻的心态与积极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当地教育部门举办的一些英语教学分享课堂,也应该主动与发达城市中校内的英语教师就英语口语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教学交流与探讨,提升自身教学技能。
  2.开展以表达为目的的一系列口语活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扮演着课堂权威的角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英语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多加引导学生也加入主动表达的英语课堂中来。可以在每学期的教学开始之前,对全校的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活动调查意向问卷,摸底学生喜爱的英语学习方式。例如每周在课堂上播放一至两次英语微电影,例如Titanic、Twilight等等,并选取其中十分钟的经典桥段,在下一次课堂上让同学进行分组演绎展示并让同学就表演呈现进行打分;每月就一个实事热点问题或是学习生活有关的共性话题进行一次班级英语辩论赛,争取让每位同学有话可说,增强参与的积极度。在班级辩论结束后,可以挑选表现优异的班级角逐辩论赛的年级冠军,在集体荣誉感的促使下让更多的学生愿意投身到英语口语的锻炼交际中来;每学年可以在全校规模范围内举行一次英语活动汇报演出,以班级为单位选送英文歌曲、英文音乐短剧或经典英语电影的演出展示。这一系列的英语活动都可以从本质上帮助学生们打破英语学习只能做题的桎梏,解放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更有助于其进行自主表达。   3. 强调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表达。在网络信息化发展迅猛的当下,课堂不应该成为学生单一接收知识的窗口。除了课堂上的教授之外,教师也应适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语言的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除了教授基本的语法、词汇之外,也应注重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前沿的英剧、美剧剧目,在学生家长的监督配合下允许学生作为课后调节观看。或者更新城市内一些英语话剧演出、英语角的线下交流活动,在丰富其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能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只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的本位地位,才能更好地自主归纳进步。同样的,只有感受到了西方文化下的英语魅力,才能启发学生对英语交流表达的兴趣。例如日常发生的问好场景,并不只有书中的对话“How about you?”和“I’m fine,thank you.”根据不同情境、不同关系的对话发生者之间有不同的回答。学生只要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有了英语表达、倾诉的兴趣,才更有助于整个英语交际能力、学习成效的提升。
  三、设置多元化的口语教学评价体系
  1.注重表达过程而非应试结果。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不同,语言天赋上也有所差异。在进行口语评价时不该过多地参照其应试成绩,对其产生刻板印象,先入为主。在学生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其叙述的完整性、逻辑性才是交流过程中最应该考察的。也许有些同学在语句、词汇的表达上稍有逊色,但只要能比上一次更加进步,更敢于表达、更有表达的思维框架,这就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体现。因此,口语评价的结果也是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肯定,需要更加全面而完整。
  2.丰富口语评价打分项的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学习能力量身定做其口语能力评价考核方式。可以从课中表现、课后的英语日记作业、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做到各有区分,尊重每位学生一点一滴的努力与进步。抛开成绩论英雄的定性衡量指标,在整体打分时应定性定量相结合,注重学生表达时的精神面貌与语音语调。只有切实地帮助每位学生找到在英语表达中的自信,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交际兴趣,让学生的口语表达从“完成任务”到“主动倾诉”,从“小心翼翼”到“敢想敢说”,从而形成口语能力教学培养方向上的良性循环。
  3.注重英文综合运用的表达。当然,脱离了语法、词汇规范的英文也是不符合当下教育培养目标的。为了引起当下学生与学生家长对口语的重视,可以增加听与说在学校期中、期末考试中的分数占比,考题的选择除了应试中涉及的语法、词汇等知识,还应增加一定的情景案例题供学生发挥。相信只有从意识上、根本处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初中英语整体教学质量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进步。将良好的口语表达、情景交汇融入课本教材中较为枯燥的语法点中去,才能真正地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也能建立学生英语的学习思维框架。
  四、结语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门语言的浸润与运用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紧密的配合与长期有效的互动。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引导者角色,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所在,充分挖掘其英语表达的潜能,使用恰当的引导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表达的自信心。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提升对自身英语储备的要求,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散教学思维,更好地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应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诉求,根据其性格特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英语交际情境,将学生从英语课堂的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杜琳.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0 (22):69-70.
  [2]苏东阳.新课标下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20(8):58-59.
  [3]董宜波.往来交互,思维碰撞——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9(18):15.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程正经历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变革。高考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然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针对目前初中深度阅读和写作教学出现的读写困境,提出读写结合这种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式。通过对话听读,复述,缩写,续写,仿写和读书报告等训练,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文化品格 。  【关键词】读写结合;深度阅读;核心素养
【摘要】“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现代教学模式可行性比较高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还可以让小学英语发展需求与生活的进步达到一致。“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将综合实践体现到课堂教学中,以此在实现高效率英语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应用效果  【作者简介】包慧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寺沟中心小学。  英语作为
【摘要】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意识的培养本就是语言思维形成的关键,同样也是文化的基础。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应用的语言文化也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的实质体现。本文从高中阶段英语课堂教学,对文化意识的思维现状入手,探讨一些有助于高中生文化意识形成的方法与策略,并且从读与写的角度解析其内在价值与实践方式。  【关键词】读写结合;文化意识;高中英语  【作者简介
【摘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是独立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英语教学,将英语阅读和写作阅读有效结合,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结合  【作者简介】王芳,济宁孔子国际学校。  引言  英语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提高二者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随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课后作业一直都是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更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基本情况,导致课后作业布置不够合理。因此,各大初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减负增效在英语作业布置中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布置的合理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布置;减负增效;有效性探空  【作者简介】孙慧芳,甘肃省定西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以及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位教育人员的心中。为提升英语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应当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内涵,并且积极引入合作学习模式,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展开培养。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在中学英语教学环节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中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合作学习;英语课程;中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不断深入,英语外来词也迅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外来词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发展,展示出汉文化强大包容性和兼容性。本文从英语外来词的功能体现以及语义内涵方面来分析外来词被汉化的概貌,以便于提高人们对英语外来词的认知程度,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英语外来词;汉语;功能体现;语义内涵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目的在于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切实形成能对日后的自身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王晓霞,山东青岛富源路小学。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
摘要:本文以“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个案,深入探讨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旨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学习效益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合作学习往往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的,对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自
【摘要】从形式上来看,汉语拼音与英语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因此,对于小学的英语初学者而言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汉语拼音的影响。本文将就汉语拼音对小学英语初学者的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提出如何有效的利用汉语拼音来辅助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汉语拼音;小学英语初学者;英语教学;影响  【作者简介】葛金莲(1988.01.09-),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万秀小学,本科,中小学系列一级教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