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本文在探索分析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及其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关键:一是注重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二是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三是营造浓郁的校园医学人文教育氛围。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本质;任务;实施
【中国分类法】:G4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面临当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更应具备“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因此,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
人文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和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1]。“医学”与“人文”的结合便构成了“医学人文”这个新概念[2]。这个概念也诠释了医学人文教育必须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渗透融合在一起,在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与关怀,对生命和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崇,对社会、对他人以及自然的深切关怀[3]。
2医学人文教育的任务
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医学创新型人才[4]。这就要求在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体系中全面开展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的任务应体现在从理论层面构建医学生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从实践层面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2.1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人文学包括医学哲学、医学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等,是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5]。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必须纳入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主体计划中。第一,开设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时可融入医学职业伦理和价值以及法律知识的内容。第二,设置医学人文必修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史学等,重视人文课程学时的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第三,增设医学人文选修课。如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卫生管理、传统文化等课程,让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精神。
2.2在实践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在医学生临床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尤其在临床实训课、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学生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教育学生赋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从而强化学生的人文信念。
2.3在实践中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第一,在医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与病人、家属间的沟通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培养医学生学习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追求卓越,具备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第三,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科研思维对事物进行研究的能力。第四,培养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医疗工作管理能力。
3.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关键
3.1注重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医学人文教育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大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培养,开展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第一,通过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评出师德典范。学校组织其进行专题讲座,并以各种途径向师生宣传其先进事迹。安排师德标兵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师德榜样的辐射作用。第二,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爱生月活动。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善教爱生,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第三,以“师德”为主题开展演讲、征文比赛、专项学习,在教师中全面渗透提高师德水平的精神。第四,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水平作为重要考查项目,纳入各种评优评先考核系统。
3.2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医学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并不需要专业教师另找人文素材,只需直接应用医学知识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就地取材就可进行人文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延伸医学专业知识,如讲授学科、专业发展史时,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介绍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感人事迹,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第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啟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第三,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的学识、教学态度、人格素质都直接熏陶、感化着学生。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温暖学生的心灵,传达人文关怀给学生,将人文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到学生心里。
3.3营造浓郁的校园医学人文教育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修养,把对美的追求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组织文明健康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文交流与提升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和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华山.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教改路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4-215.
[2] Greaves D,Martyn E.Concep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J].J Med Ethics; Nedical Humanities,2000,26: 65-67.
[3]张多来,江婷.论医学教育中人文医学精神的培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42-44.
[4]邹苏.论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合[J]. 中医教育ECM,2012,31(2):83-85.
[5]张俊. 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8):64-66.
课题来源: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SZ132157,课题负责人:宋瑞佳。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本质;任务;实施
【中国分类法】:G4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面临当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更应具备“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因此,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
人文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和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1]。“医学”与“人文”的结合便构成了“医学人文”这个新概念[2]。这个概念也诠释了医学人文教育必须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渗透融合在一起,在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与关怀,对生命和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崇,对社会、对他人以及自然的深切关怀[3]。
2医学人文教育的任务
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医学创新型人才[4]。这就要求在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体系中全面开展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的任务应体现在从理论层面构建医学生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从实践层面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2.1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人文学包括医学哲学、医学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等,是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5]。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必须纳入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主体计划中。第一,开设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时可融入医学职业伦理和价值以及法律知识的内容。第二,设置医学人文必修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史学等,重视人文课程学时的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第三,增设医学人文选修课。如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卫生管理、传统文化等课程,让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精神。
2.2在实践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在医学生临床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尤其在临床实训课、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学生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教育学生赋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从而强化学生的人文信念。
2.3在实践中培养人文关怀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第一,在医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与病人、家属间的沟通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培养医学生学习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追求卓越,具备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第三,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科研思维对事物进行研究的能力。第四,培养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医疗工作管理能力。
3.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关键
3.1注重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医学人文教育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大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培养,开展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第一,通过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评出师德典范。学校组织其进行专题讲座,并以各种途径向师生宣传其先进事迹。安排师德标兵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师德榜样的辐射作用。第二,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爱生月活动。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善教爱生,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第三,以“师德”为主题开展演讲、征文比赛、专项学习,在教师中全面渗透提高师德水平的精神。第四,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水平作为重要考查项目,纳入各种评优评先考核系统。
3.2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医学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并不需要专业教师另找人文素材,只需直接应用医学知识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就地取材就可进行人文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延伸医学专业知识,如讲授学科、专业发展史时,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介绍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感人事迹,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第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啟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第三,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的学识、教学态度、人格素质都直接熏陶、感化着学生。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温暖学生的心灵,传达人文关怀给学生,将人文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到学生心里。
3.3营造浓郁的校园医学人文教育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修养,把对美的追求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组织文明健康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文交流与提升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和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华山.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教改路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4-215.
[2] Greaves D,Martyn E.Concep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J].J Med Ethics; Nedical Humanities,2000,26: 65-67.
[3]张多来,江婷.论医学教育中人文医学精神的培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42-44.
[4]邹苏.论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合[J]. 中医教育ECM,2012,31(2):83-85.
[5]张俊. 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8):64-66.
课题来源: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SZ132157,课题负责人:宋瑞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