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物画在儿童绘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常发现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卡通化、表现手段单一,怕画人物画,许多学生变得对绘画缺乏兴趣。笔者根据不同年段学生人物画发展阶段特征,探索适合小学各年段儿童绘画水平的、适合各年段不同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人物画教學指导方法。
【关键词】人物画;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绘画发展特征;指导方法
人物画是儿童绘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儿童用视觉认识世界,用图像表现客观生活和主观情感的载体。然而,当我们面对儿童绘画作品时,常发现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卡通化、表现手段单一,学生怕画人物画。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但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甚至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出现绘画能力发展停顿或倒退,绘画兴趣减弱等现象。
笔者在近20年的美术教学中,针对小学各年龄段学生不同生理、心理特征,结合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各年级相应的人物画教学内容,通过逐步的实践总结,摸索出一套针对各年龄段不同特点的人物画教学实践经验。
一、小学低年级人物画教学策略研究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人物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低年级儿童绘画作品往往都存在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的问题,具体体现为:这一阶段儿童的人物画都有类似的形象,圆形的头,圈上几根线就当头发,方形的身体,连着细细的胳膊和腿。表现开心的动作时,往往都把人物表现成身体直立、四肢展开的“大字”造型,形象不够生动。这是大部分儿童笔下共同的人物造型,已成为人类表达自我最概括、最原始的视觉符号,或者说真实的图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在主观感觉表现期阶段,他们的绘画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强调主观的感受与想象,不受规则和传统的约束,这一阶段儿童的作品非常迷人、非常具有创造性,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2.小学低年级人物教学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梳理小学人民美术出版教材一至四册的人物画教学内容,可以发现人物画教学的内容都以命题创作画的形式出现,如,一年级的《画自己》《伙伴》,二年级的《下雨了》《刷牙》《绘画中的节日》《假如我是巨人》《洗澡》等,都围绕一个活动主题或针对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生活中的人物动态,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绘画兴趣。评价标准不是看人体的表现是否准确,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画面是否生动、有趣。
3.小学低年级学生人物画教学有效指导方法
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人物图式是儿童所达到的对人的形体的概念,只要是没有经验影响他而改变它的概念,他会一次又一次地去重复它。”那么,图式的改变,在人物画中也就是人物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儿童主观经验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经验的干预,适当的干预对学生来说是主观经验的强化,而过度的干预则会伤害儿童的自由发展。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画准比例和结构,就会干扰学生内在的表现冲动,有揠苗助长的反作用。笔者针对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人物画的表现能力。
方法一:欣赏教学,培养兴趣
通过让低年级学生欣赏各种人物的头像图片及各种雕塑作品,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在课堂教授中,通过与学生一起玩一些游戏,让他们观察人体示意图,从图中让他们初步掌握人的比例关系,并给予指导性评价。例如,身体和头的适当部位,手臂和腿的正确比例应怎样安排等。
方法二: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局部观察局部表现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在主观感觉表现期阶段,强调主观感受,只能看到感兴趣的部分,画人时五官常常画不全,常会漏画眉毛或耳朵等,很难看到全部。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将人物分解为头、上半身、手、下半身、脚等等来画,这么做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观察和表现某一部分。如,在学习一年级《画自己》时,引导同学相互观察、比较脸形、发型、服装、身材等。
方法三:示范与临摹,相得益彰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非常崇拜,每当教师示范人物画时,常能使学生专注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浓厚。通过临摹他人的人物画能够降低绘画难度,学生对人物形象、表现方法能够做到“有法可学、有形可依”。但临摹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的示范过程是一个对作画步骤和作画方法的再次强化过程,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直接而具体的指导意义。为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学生真正理解之后再进行示范,通过讲解-示范-临摹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人物画的兴趣,并逐步提升整体观察能力。
二、小学中年级人物画教学策略研究
1.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人物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的学生画作,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开始摆脱低年级阶段图式化的绘画表现方式,注重描绘物体的逼真性,对色彩的感受开始变得丰富,人物画变得更为细致。这一阶段的儿童画不如低段自由,而变得更为传统和平实。常常会因画得不像而沮丧和灰心,这也导致这个阶段的许多学生慢慢地失去绘画的兴趣。
2.小学中年级人物教学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中年级人物画教学内容不多,只有《童年》《快乐的人》《猜猜我是谁》《放学了》四课,有欣赏与评述课,写生课和命题创作课。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要求学生能用概括的形画出人物形象,对人体的结构和动作特点有一个基本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
3.小学中年级学生人物画教学有效指导方法
这一时期的画,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学生审美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但表现能力还跟不上眼睛。针对此阶段学生特征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学生人物画的表现能力。
(1)培养科学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科学的观察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感受的重要途径。不会观察,便无法表现。小学生的心理条件决定了他们观察目的不明确性和随意性,容易被事物的局部细节所吸引,缺乏分析和比较,整体观察能力差。针对“视觉观察随意性突出,缺乏整体意识”的群体特征,只有明确提出观察任务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重点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務。明确要观察什么,如,观察写生人物外形特征,包括形状特点,如人的高、矮、胖、瘦;脸的方、圆、长、尖……再进一步观察局部特征,如面部、五官特征、发型特征等。强调观察细节,找出用于装饰美化的部分,如衣服缝纫的针迹、花纹等。
形成整体和比较的观察习惯。整体的观察,先观察整体,再深入局部仔细观察,然后回到整体关系上来。在画人物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平面几何形体概括整体形象,然后顾及整体多方位比较逐步深入。
(2)抓住人物动态变化规律,突破人物教学的难点
相对低年级学生,中年级的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变得更具体、更深入,对作品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能满足以前的“火柴人”,但要画出人物的动态也不是容易的事。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态变化的关键——关节点,强调人物运动时关节点,人物动态的表现就容易了。如,四年级的《放学了》,该课表现学生放学后的一些体育活动,是以人物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创作。
方法一:采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动态变化。虽然学生在放学后会参加各种活动,但要把活动动态表现出来依然比较困难。为此,课前笔者拍摄了学生各种各样的活动照片,课上组织学生模仿各种运动动作,引导学生观察手臂及腿部各关节点的运动规律,为画课后各种活动奠定了感知基础。
方法二:创意设计纸人学具,在游戏中突破造型难点
通过观察、模仿已经对动态有了感知基础,认识了四肢运动的关节点及动态变化的规律后,在绘画作业中仍发现四肢描绘在比例和关节位置的错误。于是,笔者设计纸人学具,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膝关节与肘关节的位置及关节活动的方向。纸人学具关节可以任意的折与转动,学生操作方便,而且使纸人学具变得更可爱,动手折一折就能找到四肢各关节点。
方法三:教师具体示范,再次明确关节点绘画重点
学生能用纸人摆出人物运动各种动态,并不等于能画出来。此时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示范中教师依然抓住四肢活动的关节,一边示范,一边口述,每画到关节处停一停,并强调学生画准关节点的具体方法,学生在观察与模仿教师的作画过程中,掌握了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关于人物服饰的添加,教学中运用媒体播放的形式快速而直接地演示给学生,通过不同的服装体现不同的职业特征,以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3)通过美术日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日记画”又叫做美术日记。平常鼓励学生用画画的形式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感画出来。通过画日记画,有利于学生养成观察分析事情的好习惯,增强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有日记画的要求,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会更加留心:今天哪些场面、事情值得一画;哪些细节要画下来。日记画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为今后进行其它美术创作丰富素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人物画教学策略研究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物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根据美国世界幼儿教育协会麦卡德教授的关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划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绘画“写实期”,这是儿童绘画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要求画是更“像”了。他们已经开始注意透视、明暗、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并追求一定的审美性。随着儿童迈向“写实期”,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出现人物绘画能力发展停顿或倒退现象。教学中我们还观察到,处于这个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特别关注绘画作品的完美程度,关注描绘对象的细节。他们感到自己的绘画能力已经无法表现所感知的对象,他们缺少了向高一级绘画攀登的阶梯,只好长期处于低幼化的涂鸦水平,于是,有的学生有些灰心而不想再画了。
2.小学高年级人物教学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高年级人物画教学形式多样,有欣赏与评述课《肖像艺术》。欣赏中外名家肖像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点,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提高欣赏人物画的水平;《画人像》学画正面人物的特征和神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线造型能力;《人物与环境》、学习给人物添加环境,使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有特点的人脸》《戏曲人物》《画故事》学习用中国水墨画表现人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电脑美术—漫画肖像》《故事里的人》分别学习电脑和泥塑形式创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用发散思维。
3.小学高年级学生人物画教学有效指导方法
(1)从欣赏教学入手,向大师学习人物画表现方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绘画“写实期”,追求更“像”了,但处于“眼高手低”,不知如何表现。笔者常对学生进行欣赏教学,在欣赏中认真体会,让学生能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欣赏中外著名人物肖像画作品,师生认真观察、分析人物的表现方法,感受人物是怎样以形传神的,对作品构图和色彩、空间等艺术处理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欣赏之余再让学生临摹画家作品,学生兴趣高、效果好。
(2)尊重个性,增强自信,培养绘画兴趣
高年级学生处在绘画“写实期”,追求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于是,许多学生变得有些灰心而不想再画,不敢画,失去自信。为了培养学生自信,笔者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肯定,体现自己特色,教师的评价导向关键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体现学生自己特色,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发现性地给以一句表扬,一片真诚的掌声,这种满足感给予了学生不仅仅心情愉悦,还增强自信心、绘画兴趣。
(3)加强人物写生练习,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为了满足这一阶段儿童追求写实的审美心理及“眼高手低”绘画危机,笔者加强写生练习,为自己画像,为朋友、家人画像。为降低难度,采用局部深入写生,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肯定的描绘。如,在学习《画人像》时,笔者课前用数码相机拍一些班上有特点的学生,并为他们线描写生。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观察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引导观察发型、脸形、五官、表情、服装等。再出示几个学生的画像,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了解人物形象的差异,接着观察笔者的局部示范,特别是五官的表现。通过局部练习后,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都要有很大的提高。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各发展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笔者寻找着适合小学低、中、高年段学生绘画水平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深深感到只有确定了合适的人物画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绘画发展阶段特征,采用合适的的方法指导,才能取得生动、感人、特征分明的儿童人物画作品。低年级学生能画出人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初步掌握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鼓励学生肯定、大胆、随心所欲地画人物,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中年级学生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要求观察与描绘细致些,抓住人物的关节活动,引导将四肢活动的动态加以表现,逐步学会观察人物头、胸、髋及四肢活动的动态变化,使人物动态活动的表现更具体。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在人物结构描绘上能抓住特征,较准确地描绘人物形象,以满足写实期学生的审美心理。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各年段中学生均存在发展不一致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概而论,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指导,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美)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张家素,庄弘醒.人物速写与儿童人物造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李秀丽.浅谈儿童人物画教学[N].扬州日报,2013.
【关键词】人物画;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绘画发展特征;指导方法
人物画是儿童绘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儿童用视觉认识世界,用图像表现客观生活和主观情感的载体。然而,当我们面对儿童绘画作品时,常发现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卡通化、表现手段单一,学生怕画人物画。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但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甚至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出现绘画能力发展停顿或倒退,绘画兴趣减弱等现象。
笔者在近20年的美术教学中,针对小学各年龄段学生不同生理、心理特征,结合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各年级相应的人物画教学内容,通过逐步的实践总结,摸索出一套针对各年龄段不同特点的人物画教学实践经验。
一、小学低年级人物画教学策略研究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人物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低年级儿童绘画作品往往都存在画面人物“造型概念化”的问题,具体体现为:这一阶段儿童的人物画都有类似的形象,圆形的头,圈上几根线就当头发,方形的身体,连着细细的胳膊和腿。表现开心的动作时,往往都把人物表现成身体直立、四肢展开的“大字”造型,形象不够生动。这是大部分儿童笔下共同的人物造型,已成为人类表达自我最概括、最原始的视觉符号,或者说真实的图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在主观感觉表现期阶段,他们的绘画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强调主观的感受与想象,不受规则和传统的约束,这一阶段儿童的作品非常迷人、非常具有创造性,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2.小学低年级人物教学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梳理小学人民美术出版教材一至四册的人物画教学内容,可以发现人物画教学的内容都以命题创作画的形式出现,如,一年级的《画自己》《伙伴》,二年级的《下雨了》《刷牙》《绘画中的节日》《假如我是巨人》《洗澡》等,都围绕一个活动主题或针对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生活中的人物动态,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绘画兴趣。评价标准不是看人体的表现是否准确,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画面是否生动、有趣。
3.小学低年级学生人物画教学有效指导方法
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人物图式是儿童所达到的对人的形体的概念,只要是没有经验影响他而改变它的概念,他会一次又一次地去重复它。”那么,图式的改变,在人物画中也就是人物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儿童主观经验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经验的干预,适当的干预对学生来说是主观经验的强化,而过度的干预则会伤害儿童的自由发展。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画准比例和结构,就会干扰学生内在的表现冲动,有揠苗助长的反作用。笔者针对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人物画的表现能力。
方法一:欣赏教学,培养兴趣
通过让低年级学生欣赏各种人物的头像图片及各种雕塑作品,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在课堂教授中,通过与学生一起玩一些游戏,让他们观察人体示意图,从图中让他们初步掌握人的比例关系,并给予指导性评价。例如,身体和头的适当部位,手臂和腿的正确比例应怎样安排等。
方法二: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局部观察局部表现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在主观感觉表现期阶段,强调主观感受,只能看到感兴趣的部分,画人时五官常常画不全,常会漏画眉毛或耳朵等,很难看到全部。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将人物分解为头、上半身、手、下半身、脚等等来画,这么做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观察和表现某一部分。如,在学习一年级《画自己》时,引导同学相互观察、比较脸形、发型、服装、身材等。
方法三:示范与临摹,相得益彰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非常崇拜,每当教师示范人物画时,常能使学生专注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浓厚。通过临摹他人的人物画能够降低绘画难度,学生对人物形象、表现方法能够做到“有法可学、有形可依”。但临摹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的示范过程是一个对作画步骤和作画方法的再次强化过程,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直接而具体的指导意义。为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学生真正理解之后再进行示范,通过讲解-示范-临摹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人物画的兴趣,并逐步提升整体观察能力。
二、小学中年级人物画教学策略研究
1.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人物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的学生画作,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开始摆脱低年级阶段图式化的绘画表现方式,注重描绘物体的逼真性,对色彩的感受开始变得丰富,人物画变得更为细致。这一阶段的儿童画不如低段自由,而变得更为传统和平实。常常会因画得不像而沮丧和灰心,这也导致这个阶段的许多学生慢慢地失去绘画的兴趣。
2.小学中年级人物教学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中年级人物画教学内容不多,只有《童年》《快乐的人》《猜猜我是谁》《放学了》四课,有欣赏与评述课,写生课和命题创作课。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要求学生能用概括的形画出人物形象,对人体的结构和动作特点有一个基本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
3.小学中年级学生人物画教学有效指导方法
这一时期的画,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学生审美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但表现能力还跟不上眼睛。针对此阶段学生特征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学生人物画的表现能力。
(1)培养科学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科学的观察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感受的重要途径。不会观察,便无法表现。小学生的心理条件决定了他们观察目的不明确性和随意性,容易被事物的局部细节所吸引,缺乏分析和比较,整体观察能力差。针对“视觉观察随意性突出,缺乏整体意识”的群体特征,只有明确提出观察任务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重点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務。明确要观察什么,如,观察写生人物外形特征,包括形状特点,如人的高、矮、胖、瘦;脸的方、圆、长、尖……再进一步观察局部特征,如面部、五官特征、发型特征等。强调观察细节,找出用于装饰美化的部分,如衣服缝纫的针迹、花纹等。
形成整体和比较的观察习惯。整体的观察,先观察整体,再深入局部仔细观察,然后回到整体关系上来。在画人物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平面几何形体概括整体形象,然后顾及整体多方位比较逐步深入。
(2)抓住人物动态变化规律,突破人物教学的难点
相对低年级学生,中年级的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变得更具体、更深入,对作品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能满足以前的“火柴人”,但要画出人物的动态也不是容易的事。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态变化的关键——关节点,强调人物运动时关节点,人物动态的表现就容易了。如,四年级的《放学了》,该课表现学生放学后的一些体育活动,是以人物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创作。
方法一:采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动态变化。虽然学生在放学后会参加各种活动,但要把活动动态表现出来依然比较困难。为此,课前笔者拍摄了学生各种各样的活动照片,课上组织学生模仿各种运动动作,引导学生观察手臂及腿部各关节点的运动规律,为画课后各种活动奠定了感知基础。
方法二:创意设计纸人学具,在游戏中突破造型难点
通过观察、模仿已经对动态有了感知基础,认识了四肢运动的关节点及动态变化的规律后,在绘画作业中仍发现四肢描绘在比例和关节位置的错误。于是,笔者设计纸人学具,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膝关节与肘关节的位置及关节活动的方向。纸人学具关节可以任意的折与转动,学生操作方便,而且使纸人学具变得更可爱,动手折一折就能找到四肢各关节点。
方法三:教师具体示范,再次明确关节点绘画重点
学生能用纸人摆出人物运动各种动态,并不等于能画出来。此时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示范中教师依然抓住四肢活动的关节,一边示范,一边口述,每画到关节处停一停,并强调学生画准关节点的具体方法,学生在观察与模仿教师的作画过程中,掌握了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关于人物服饰的添加,教学中运用媒体播放的形式快速而直接地演示给学生,通过不同的服装体现不同的职业特征,以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3)通过美术日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日记画”又叫做美术日记。平常鼓励学生用画画的形式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感画出来。通过画日记画,有利于学生养成观察分析事情的好习惯,增强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有日记画的要求,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会更加留心:今天哪些场面、事情值得一画;哪些细节要画下来。日记画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为今后进行其它美术创作丰富素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人物画教学策略研究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物绘画发展阶段特征
根据美国世界幼儿教育协会麦卡德教授的关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划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绘画“写实期”,这是儿童绘画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要求画是更“像”了。他们已经开始注意透视、明暗、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并追求一定的审美性。随着儿童迈向“写实期”,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出现人物绘画能力发展停顿或倒退现象。教学中我们还观察到,处于这个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特别关注绘画作品的完美程度,关注描绘对象的细节。他们感到自己的绘画能力已经无法表现所感知的对象,他们缺少了向高一级绘画攀登的阶梯,只好长期处于低幼化的涂鸦水平,于是,有的学生有些灰心而不想再画了。
2.小学高年级人物教学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高年级人物画教学形式多样,有欣赏与评述课《肖像艺术》。欣赏中外名家肖像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点,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提高欣赏人物画的水平;《画人像》学画正面人物的特征和神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线造型能力;《人物与环境》、学习给人物添加环境,使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有特点的人脸》《戏曲人物》《画故事》学习用中国水墨画表现人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电脑美术—漫画肖像》《故事里的人》分别学习电脑和泥塑形式创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用发散思维。
3.小学高年级学生人物画教学有效指导方法
(1)从欣赏教学入手,向大师学习人物画表现方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绘画“写实期”,追求更“像”了,但处于“眼高手低”,不知如何表现。笔者常对学生进行欣赏教学,在欣赏中认真体会,让学生能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欣赏中外著名人物肖像画作品,师生认真观察、分析人物的表现方法,感受人物是怎样以形传神的,对作品构图和色彩、空间等艺术处理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欣赏之余再让学生临摹画家作品,学生兴趣高、效果好。
(2)尊重个性,增强自信,培养绘画兴趣
高年级学生处在绘画“写实期”,追求其人物绘画表现水平却没有获得自然的提高,于是,许多学生变得有些灰心而不想再画,不敢画,失去自信。为了培养学生自信,笔者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肯定,体现自己特色,教师的评价导向关键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体现学生自己特色,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发现性地给以一句表扬,一片真诚的掌声,这种满足感给予了学生不仅仅心情愉悦,还增强自信心、绘画兴趣。
(3)加强人物写生练习,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为了满足这一阶段儿童追求写实的审美心理及“眼高手低”绘画危机,笔者加强写生练习,为自己画像,为朋友、家人画像。为降低难度,采用局部深入写生,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肯定的描绘。如,在学习《画人像》时,笔者课前用数码相机拍一些班上有特点的学生,并为他们线描写生。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观察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引导观察发型、脸形、五官、表情、服装等。再出示几个学生的画像,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了解人物形象的差异,接着观察笔者的局部示范,特别是五官的表现。通过局部练习后,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都要有很大的提高。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各发展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笔者寻找着适合小学低、中、高年段学生绘画水平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深深感到只有确定了合适的人物画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绘画发展阶段特征,采用合适的的方法指导,才能取得生动、感人、特征分明的儿童人物画作品。低年级学生能画出人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初步掌握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鼓励学生肯定、大胆、随心所欲地画人物,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中年级学生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要求观察与描绘细致些,抓住人物的关节活动,引导将四肢活动的动态加以表现,逐步学会观察人物头、胸、髋及四肢活动的动态变化,使人物动态活动的表现更具体。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在人物结构描绘上能抓住特征,较准确地描绘人物形象,以满足写实期学生的审美心理。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各年段中学生均存在发展不一致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概而论,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指导,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美)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张家素,庄弘醒.人物速写与儿童人物造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李秀丽.浅谈儿童人物画教学[N].扬州日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