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智能机器人微专业为例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无法满足市场的人才需要,高校通过智能机器人“微专业”的培养模式,扩大了机器人人才培养规模。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兴趣为导向,以机器人背景的项目为载体,实践制作为主,分级建构课程项目序列,按照小组学习和双导师制模式,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支撑,完成微专业的学习,微专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在《高等数学》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明确课程的改革思路、设计方案、教学方法、信息资源的配套建设,并进行实践效果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实践表明创新教
为了适应“新工科”对人才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培养需求,在分析了“数据结构”目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BL),提出“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PBL教学方法为辅”的混
文章依托项目驱动教学理念,探索分析了基于建筑云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实践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项目驱动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要求高等农业教育必须创新发展。基于“新农科”背景,农学专业综合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需契合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旨在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成果
案例教学是适合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它通过案例的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掌握决策方法,培养学生的决策敏感度,进行多层面思考。疫情等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冲击下,当
分析了具有工科特色的地方高校金属材料加工学科的发展现状,对学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存在产教融合不良、工程能力差及实践教学无实效等问题,
根据《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我国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寻找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之间的
能力素质模型是指驱使个体在某个岗位(或行业)产生所需绩效的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包括知识、技能、自我形象、动机和个性等。针对士官职业教育能力素质模型构建问题,以能力素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分析了当前关于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内涵,提出了“三闭环”人才培养
亲和力是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潜在动力。交互主体性视域下,学校思政课程亲和力生成依赖于师生交互的合力。“力在则聚,力亡则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