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工艺在吴忠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中的应用及运行效果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aohua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为案例,探讨和验证了 MBBR工艺的应用效果.该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3×104m3·d-1,采用“MBBR+沉淀+滤布滤池处理”组合工艺,尾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后,进行了运行模式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扩建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适当,主要构筑物参数合理,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为解决直接热脱附设备二燃室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高的问题,利用热平衡计算方法建立其输入和输出能量平衡关系式,得到二燃室温度维持1 100℃时所需燃气量和助燃风量;同时,结合空气分级技术、燃料分级技术和部分预混燃烧技术对燃烧器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其燃烧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热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维持二燃室燃烧温度1 100℃所需的燃气量和助燃风量分别为1 003和22 066m3·h-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燃气预混喷口可显著强化燃气/空气混合,使燃烧更为迅速,可防止滞后的火焰冲刷壁面,也有助于分散火焰,避免局
从以苯酚为燃料且运行至稳定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碳毡上筛选驯化获得一株能够降解高浓度苯酚的产电菌株ZY07,经18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初步探究了菌株ZY07的生物学特性和产电特性.结果表明,经驯化后,菌株ZY07的耐酚质量浓度可达到2 000mg·L-1,48 h 基本能完全降解1 700 mg·L-1的苯酚;菌株ZY07的最适生长及降酚条件为:接菌量为8%、pH为8、温度为35℃.循环伏安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Y07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以Z
为提升菌渣的堆肥效率,研制了一种保质期较长且可应用于堆肥体系中的固态微生物菌剂.利用堆体中筛选出的微生物制备了混合菌液M,利用多孔淀粉作为吸附载体对其进行吸附,并经冷冻干燥得到包埋基础产品固态菌剂D,然后采用包埋技术将D制成固态菌剂Q.结果表明,新鲜制备的3个阶段微生物菌剂(M、D、Q)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制备3个月后,菌剂Q的存活率仍高达47.69%,远高于菌剂M的0,与比菌剂D提高了 8.10%;最终堆肥验证中,菌剂D、Q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堆肥过程启动得更早,且腐殖酸含量分别提高了 2.61%、
赤泥和煤矸石是典型的铝硅酸类固体废物,两者协同还原焙烧有助于实现其所含Fe、Al等有价元素的回收.采用热力学计算、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方法,考察了赤泥-煤矸石协同还原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赤泥-煤矸石质量比对还原焙烧产物物相组成及其所含Fe、Al等有价元素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物料中铝硅酸盐物相和含铁物相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呈现规律性变化,如高岭石相转变规律为,高岭石→偏高岭石;钙霞石相转变规律为,钙霞石→钙黄长石;水化石榴石相转变规律为,水化石榴石→铝酸
为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探索了混菌体系中以剩余污泥为底物连续产中链脂肪酸(MCFAs)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乙醇/乙酸人工配制废水,采用热碱水解污泥-短期厌氧发酵-微生物碳链延长(CE)反应的“两相发酵”技术合成MCFAs,并逐步优化水力停留时间(HRT)与底物醇酸比以驯化厌氧污泥微生物.结果表明:在为期135d的连续模式CE过程中,在醇酸比为2∶1的条件下,驯化期(Phase Ⅰ~Ⅲ)的HRT由20 d逐步缩减至5d后,典型CE微生物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_12成为优势菌种
油田压裂返排液中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盐类物质和悬浮物等污染物,如不妥善处置直接外排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以配制的胍胶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厌氧颗粒污泥对其进行处理,以COD、TOC去除率及甲烷产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压裂返排液的厌氧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压裂返排液经168h厌氧处理后,COD和TOC由处理前的1 735.2 mg·L-1和698.5 mg·L-1降低至277.2 mg·L-1和94.9 mg·L-1,去除率分别为84.0%和86.4%,每克COD能产生688.2 mL的甲烷.采用红外光谱
为探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可行性,启动了两段式亚MBBR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并成功运行.结果表明,经过90d的启动,在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750mg·L-1的条件下,亚硝化反应器负荷(以NH4+-N计)可达到9 000 mg·(m2·d)-1,平均出水NO2--N和NH4+-N质量浓度比值为1.28,满足厌氧氨氧化的反应要求.经过180d的启动,在进水NH4+-N和NO2--N质量浓度分别为360mg·L-1和380 mg·L-1的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负
以絮状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250d运行后成功启动了 ANAMMOX-UASB反应器.结果表明:在启动过程中,絮体污泥逐渐颗粒化并以不规则状的红色颗粒污泥和褐色絮状污泥为主;脱氢酶活性由启动前的3 909.51 μg·(h·g)-1最终降至72.13 μg·(h·g)-1;EPS含量在启动过程中先降后升,EPS组成中主要为TB-EPS,占比由54.4%升至75.7%;启动过程中LB-EPS和TB-EPS中均以PN为主,且PN占比逐步增大,分别由初始的88.7%和89.5%增至99.6%和94.7%;
将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作用的人工快速渗滤(CRI)装置与反硝化除磷(DPR)型CRI装置耦合为基于同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SNADPR)作用的复合式人工快速渗滤(H-CRI)系统,探究了其运行性能及微生物学特征.当H-CRI系统按照内循环潮汐流模式连续运行时,反应装置在水力负荷为0.18m3·(m2·d)-1的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4.39±1.32)%、(97.87±0.43)%、(99.00±0.32)%和(95.
通过调控SBR的进水COD、曝气量和污泥沉淀时间,对储存于苯酚溶液后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了活性恢复研究,为好氧颗粒污泥活性恢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室温下在60mg·L-1苯酚溶液中储存150 d的好氧颗粒污泥,经过28 d的培养即可恢复其结构完整性和微生物活性.在活性恢复期间中,好氧颗粒污泥经历了破碎到重塑的演变过程.恢复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微生物量较大且活性较高,SVI30 和 SVI5分别为26.1 mL·g-1 和27.6 mL·g-1,MLSS 和 MLVSS 分别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