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落后的因素,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学方式呢?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谈谈在平时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及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精神内核。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大统一”、模式化的局面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教学中没有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习内容相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而且,教学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不重视过程,考试追求标准化的答案。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权力的实现,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中采用A、B、C卷,试题设计开放化,使部分试题答案不唯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做中学”,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三、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存在代沟的,如何更好的确立教师的参与者、引领者地位,师生间的情感与思维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间平等的交往,通过师生间民主的对话,让学生从教师那里体会到平等与自由,民主与尊重,信任与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而不再象以前一样被动的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多用激励性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任何课堂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评价中既要重视学生得出的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肯定学生在评定回答中的个性化优点,同时又要恰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严禁责骂学生,倡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他们的要求可适当放低一些,题的难度浅一些,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比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用Excel软件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六、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有趣,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地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使你提高教学的能力。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做得好的,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教学中的优缺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以后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
鼓励学生不能迷信老师,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与老师争论,要敢于怀疑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我还经常以聊天的方式引入复习课和新课,让学生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思维课,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柴代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误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1期
[2]薛水官.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李诗鸿.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学习(上)》; 2011年05期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精神内核。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大统一”、模式化的局面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教学中没有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习内容相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而且,教学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不重视过程,考试追求标准化的答案。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权力的实现,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中采用A、B、C卷,试题设计开放化,使部分试题答案不唯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做中学”,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三、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存在代沟的,如何更好的确立教师的参与者、引领者地位,师生间的情感与思维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间平等的交往,通过师生间民主的对话,让学生从教师那里体会到平等与自由,民主与尊重,信任与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而不再象以前一样被动的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多用激励性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任何课堂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评价中既要重视学生得出的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肯定学生在评定回答中的个性化优点,同时又要恰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严禁责骂学生,倡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他们的要求可适当放低一些,题的难度浅一些,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比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用Excel软件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六、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有趣,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地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使你提高教学的能力。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做得好的,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教学中的优缺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以后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
鼓励学生不能迷信老师,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与老师争论,要敢于怀疑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我还经常以聊天的方式引入复习课和新课,让学生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思维课,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柴代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误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1期
[2]薛水官.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李诗鸿.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学习(上)》; 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