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细节 成就精彩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安邦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影响化学实验的因素很多,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这些一般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方面,我们要注重“生成”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我们要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用他们的理智、经验、情感去感受、领悟、解决课堂中不断的、即时生成的问题.
  一、抓“意外”,促生成
  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起满地的碎片,并将这些瓷片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他惊奇地发现,依次大小的碎片重量均为16倍的关系,从而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
  化学实验中也常出现一些意外,我们可以机智地将课堂上的这些“意外”转化成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对课堂带来尴尬的因素转化成动态生成的资源.
  二、抓“异常”,促生成
  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曾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进行试验,别人对他的研究失去信心,甚至是嘲笑他,但他自己却并不认为自己失败了1600多次,而是已经证明16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在教学中,尽管教师在课前已预测学生的信息走向,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但仍然会遇到一些失败的实验,我们应像爱迪生一样,对失败进行总结,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例如,一个失败的但又相当成功的探究实验.
  “呀,我们的气球烧穿了!”整个实验室沸腾起来了.这是发生在“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课上的一幕.
  稍把同学安顿好之后,我赶快走到那组同学处查找原因.看到玻璃管上布满了磷,我认定是燃着的白磷把气球烧穿的.是这组同学“太贪心”,挑了最大颗的白磷,玻璃管又对准白磷加热,白磷剧烈燃烧,迅速往上窜,把气球烧穿了.
  我急中生智,要求那组同学先不要称量,在其他同学称完,并得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后,我请那组同学报告他们的实验现象,并让大家猜测实验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白烟的冒出,会使质量减少.但当锥形瓶放上托盘,指针偏向左盘——质量变大了!课堂再次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争相讨论,结果有不少同学联系“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得到了正确解释——磷燃烧后,瓶内压强减少,气球穿了,空气进入瓶中,使质量变大了.
  用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气球破了,装置内外的物质发生了交换,实验肯定是失败的,但关键是如何处置这一“失败”,是责怪学生,对此一言带过?还是把它当成一种资源?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应将它当成一种资源,把这组同学的实验设计成其他小组的对比实验,让学生掌握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掌握了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通过对这一“失败”实验结果的猜想与进一步探究,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的能力.
  三、抓“精彩”,促生成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些精彩源于思维的灵感,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精彩的瞬间,把学生的精彩作为活的教学资源,让擦出的智慧火花燃烧起来.
  例如,物质燃烧条件实验.
  为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下面的场景:家住农村的红梅和小涛都要帮家里做饭.红梅家用柴草生火做饭,烧火时,红梅往灶膛里放满了柴草,用火柴点燃.可是,柴草烧了一会儿就熄灭了,反复几次都是同样的结果.小涛家用煤炉生火做饭,小涛先把一些干燥的小树枝放入炉底,再在树枝上面放上煤块儿,烧火时,他先用火柴点燃小树枝,再用扇子往炉内扇风,一会儿煤就燃烧起来了.要求学生分析情境后,归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分小组讨论,主要讨论:①红梅在做饭时,柴草不能燃烧的原因是什么?②小涛生煤火时,他的做法有什么道理?③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经过讨论,学生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正要进行灭火方法的探究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老师,我也能用实验证明燃烧所需的条件.”我鼓励他到前面演示,他拿起一张硬纸板,用火柴在下面烧,火柴烧尽,纸板也没被点燃,他另取一张硬纸板,用手撕成碎片,迅速用火柴引燃,纸板很快烧完.“我认为这个实验能充分说明可燃物要想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我带头鼓起掌来,并表扬他:“A同学的方法比我的要简洁得多,我们都应该向A同学学习.”
  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智慧地处理好实验教学中的每一个意外,化尴尬为动力,化错误为资源,就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江苏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成宏伟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想象性强的学科,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兼顾学生认知规律与数学知识规律特点.  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深度学习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量研究证实,当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面对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面对新课标提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怎样才能把这两者完美地统一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我们知道,无论是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是新课标要求的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最关键
摘要: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学习物理面对着知识的挑战和学习方法的跟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认识到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根本区别点,化难为易,删繁就简,艺术化处理教材,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一个突破.  关键词:物理知识 思维 解题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就很可能在高二被理科“淘汰”而选学文科.众所周知,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仅靠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具多样性.相比以前,家长也承担起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甚至有着自己教育孩子、传递给孩子知识的觉悟,但是他们始终不是专业的教师,对于像化学这样专业的科目知识掌握不够.因此,教师依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传递给学生的正能量是无可比拟的.尤其是在高中这样关键的一个学习时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有没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现在就以化学科
在各种考试中,有的学生对题目中的一些条件或者关键字词视而不见,从而导致解题失败.高考是知识水平的竞争,同时也是速度和准确率的竞争,这就需要学生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质量.解题的第一步和关键就是审题,有较强审题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够慧眼察秋毫,独辟蹊径,快速解题,处处占得先机.  一、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骤,它是解题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细致深入地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必要前提.“好的开端是成
有些人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变化和各种等量关系的相互转换,如何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数学有实用,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设计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
江苏盐城市初级中学王玲玲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往往感到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从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两极分化的情况.所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知识的衔接  1.从数的方面  小学学习的是算术数,即正有理数和零,初中数学研究的是有理数和实数。有理数和算术数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  1.物理实验是一种科学活动  物理学的发展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因此,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谓实验,即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控制,创造或纯化某种自然过程,使之按预期的进程发展.同时,在尽可能减少干扰客观状态的前提下进行观测,以探求物质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而这里的物理实验,就是人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科学素养的概念,各国有不同的定义,解释也不尽相同.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一切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时所剩下来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是科学素养.这
摘要 于2019年对南京市溧水区小麦赤霉病进行飞防作业,根据飞防的不同飞行参数及不同用药量对防治效果进行示范总结。结果表明,用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5 g/hm2,担架机喷雾防治2次;用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剂225 g/hm2,无人机防治2次(飞行参数高度1.8~2.0 m,宽度3 m),防治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