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艺术呈现图片提高课堂艺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学目标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美术课程教与学的共同指向,预设了学生学习结果的框架。教学中,对“图片呈现对于达到教学目标的艺术性、有效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实践,认为美术课堂艺术地呈现教学素材图片,善于斟酌和把握呈现图片的目的性、视觉性和程序性,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艺术和教学目标达成度。
  关键词:图片呈现;课堂教学;艺术性;有效性
  G633.955
  一、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图片呈现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美术课堂,多媒体被大量地运用,图片充斥着整节课堂,教师对图片,缺少精选,所选图片目的性不强,典型性不够,同时呈现的方法缺少变化,没有章法,导致图片呈现无法很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面对繁复的画面信息应接不暇,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在这样的微观课堂背景下,教师通过对图片进行精选,并且合理地进行呈现,使每一张图片都能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并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呈现图片艺术性、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一)呈现图片的目的性
  1.呈现图片要具有引导性
  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除了语言的引导,呈现的图片同样对教学起到很好的引导性作用。艺术地图片呈现,可以创设课堂情境,创设课堂氛围,定向学习目标,引导学习进程。因此,成功的课堂图片呈现,其效果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在教学实践中,精选和适时呈现图片,力求所呈现的图片,妥帖地服务于知识点的学习、教学目标的达到。
  2.呈现图片要具有适切性
  呈现图片的适切性是指教学素材图片的选择和呈现契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认知情境。
  例如,笔者曾执教过《图像与眼睛》一课,这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因此,在设计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塞尚的《静物》、蜡染的《鸡》和康定斯基的《光之间五五九号》三张图片作品,旨在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区别,从而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概念。
  (二)呈现图片的视觉性
  一张好的图片,其视觉语言是新颖感人的,会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增添新的视觉认识,呈现图片的选择,要十分关注图片的视觉效果。主要策略有:
  1.呈现图片要关注清晰度
  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因此在呈现作品时,我们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图片的质量,图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2.呈现图片要力求经典性
  经典图片以其旺盛、持久的艺术生命力,用作课堂教学素材,一方面让学生见识、欣赏了经典作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注呈现图片的经典性,要求呈现的图片是艺术精品,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能抓住学生的眼球,给学生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增添新的视觉认识。
  例如,执教的《神奇的手》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手的认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沟通,并通过恰当的作品,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完成对手的联想造型。课堂上,我呈现了两组图片,第一组图片孩子稚嫩的小手,让人心生怜爱;成年人有力量的握拳,踏实而有劲头;老人的饱经沧桑的大手,给人无限遐想。第二组图片是在手上进行装饰的图片,很新颖、色彩很漂亮,感觉非常有趣。这两组所呈现的图片都相当的经典,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画面中体味出亲情与关爱。使学生在欣赏、分析图片的同时,将学科的基础知识引申到思想情感的教育。并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呈现图片的程序性
  追求呈现图片良好的程序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呈现图片的时机把握,二是呈现图片的梯度掌控。
  1.把握呈现图片的时机
  美术课堂呈现图片的“时机”,不是一个“点”的概念,而是一个“阶段”的概念。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验,同样的图片,呈现的时机不一样,会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呈现时机合适,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达成最终目标;呈现的时机不宜,最好的图片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掌控呈现图片的梯度
  一开始就呈现难度很大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有意义的学习就难以发生。而且图片难度过大,会降低学生学习效能感,削弱学生学习动机。所以,我们呈现图片要艺术地掌控图片的梯度。呈现图片的梯度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中针对学生课堂反馈信息,渐次加大呈现图片的认知难度、容量。
  三、藝术性、有效性呈现图片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的图片呈现,培养了教师思辨的能力,在图片的选择,对作品从认识到了解,由浅及深地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不仅激发了教师对作品求知的欲望,还加大了教师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的预设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因为对图片内容信息的掌握,使教师面对学生的生成能够不慌、不乱,进行有效的点评和引导。做到在生成面前教师能够通过丰富的知识含量在预设的前提下以不变应万变,同时使学生的生成有的放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的图片呈现,能够做到学生先行,教师断后,打破教师是演员学生为观众的局面,让学生从容易接受的图片呈现入手,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美术知识,对作品进行初体验,并能够简单地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利用呈现图片的顺序、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对作品的形式要素,作品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利用进行探究、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和点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地得到提升。
  (三)课堂实效的提升
  通过有效的图片呈现,使图片呈现更加具有引导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加经典、更有逻辑性,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目标而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对图片的精选,改变了走马观花式的欣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呈现的图片清楚地知道学习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自主地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消化、吸收知识,并做到学有所用,从而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综上所述,图片教学是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如何科学、艺术地呈现图片就成了我们每位教师课前策划和预设必做的功课。我们要对搜集来的大量图片进行筛选、整合,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征等因素,精心取舍、选择,使取舍、选择的过程也成为斟酌图片呈现的目的性、图片呈现的视觉性、设计图片呈现的程序性的过程,力求图片呈现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和提高教学目标达到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他文献
女性,42岁.右眼颞侧结膜肿物1年.双眼矫正视力均1.0.右眼颞侧球结膜一黄豆大小的半球形隆起物,约3 mm×3 mm×2 mm,呈囊泡样透明状,其上及周围血管充血扩张,与球壁无粘连,余
期刊
目的 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2002-2016年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NVG患者.方
G623.8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反之,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的话,上课时候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因此,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几年在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来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培养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