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2002-2016年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趋势.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2-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NVG患者.方法 回顾200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NVG患者1094例(1152眼)的病历资料.分析2002-2006年及2012-201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构成比;并且分析2013年前后NVG手术治疗方式构成比.主要指标 病因构成比、手术方式构成比.结果 2002-2006年组(121例)及2012-2016年组(4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首要原发病(54.5%和52.1%);视网膜静脉阻塞其次(33.1%和26.7%).2012-2016年组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肿瘤病例明显增多.儿童NVG最常见原发病是Coats病(36.4%).2013年前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最多(37.2%),2013年后下降到18.1%(x2=53.997,P=0.000);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从2.9%上升到45.1%(x2=246.599,P=0.000).外滤过手术治疗者从32.6%下降到16.6%(x2=39.714,P=0.000),视网膜光凝或冷凝联合睫状体破坏类手术者从11.1%下降到2.2%(x238.495,P=0.000).去除单纯行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者,2013年前、2013年后,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均居于首位,其次为外滤过手术,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2002-2016年15年间北京同仁医院NVG住院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原发病因未发生明显变化.首要病因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次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随着抗VEGF药物临床应用,NVG治疗策略发生巨大变化,抗VEGF治疗取代睫状体破坏类手术成为首位初始治疗方式;睫状体破坏和外引流手术有下降趋势但仍是目前治疗NVG的重要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