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不怯

来源 :市场瞭望·集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寿山石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发展至今,亦有1500多年历史。然寿山石雕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流传至今,与其深刻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一千多年来,正是一代代寿山石艺人不懈努力,薪火传承,用他们的斧凿刀笔和才识智慧,推动着寿山石文化不断的向前发展。郭祥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郭祥忍(1960年-)家学渊源颇深,其父郭功森是最早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家,堪称一代宗师。郭祥忍自幼随父研学寿山石雕技艺,因其天姿聪慧及勤奋好学,不断有所创新。尤其在印纽雕刻上,吸取中国汉唐石刻艺术养分,将古代文化融于雕刻之中,并借鉴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作为题材,丰富其寿山石印钮雕刻的创作。他的这些思想,在后来的雕刻实践中不断发展,成为他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古兽钮雕的艺术魅力
  郭祥忍所雕刻的古兽具有四美:古拙之美、现代之美、诙谐之美和情感之美。
  为了研究、揣摩古代汉唐石刻所蕴含的艺术,他曾多次到西安、北京等各地学习考察,哪里发现古石刻,就往哪里跑,并认真拍照片、做笔记,心摹手追。并在古代汉唐艺术的基础上,掺人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成雅逸古朴、栩栩如生的风格,并带着一种悠长的回味,散发着历久弥香的气息。
  为了拉近传统题材同现代生活的距离,他更加注重性格与情绪的表达,更加关注物象与精神的对应,在表现形式上,更为浪漫、更为强烈的夸张与变形,线条强调流畅中见节奏、富有韵律和力度,注重追求幽默诙谐的效果等等。
  他创作的古兽,神态威武,形体生动,筋骨道劲,个个神完气足,栩栩如生,同时又富有个性和情感,形成古拙、雄强、俊逸、天真的个人明显创作特征。
  郭祥忍怀着一个艺术家对自然和生命的关爱在实践自己的艺术创作。所以他创作的古兽总有着同人一样的丰富表情,雄浑的外在力量和内在的精神气度总是完美的统一起来,有强烈的生命冲击力。在早期,郭祥忍的艺术创作比较趋向于规范、朴茂、清灵和流畅的风格,充分发挥寿山石柔而易攻的特色,施以精艺,突出兽钮的神形与情趣。如1 988年他创作的“寿山石十宝章”、“古兽水盂”、“九螭戏钱”、“飞鳌”和“三羊开泰”等作品均体现了这一特点,并且在省内外和国家级大赛中获奖。2003年的中国国石评选,郭祥忍选用寿山石中名品——红、黄、白三色荔枝精心创作的一套20套古兽钮雕“王者至尊”以石的色彩斑斓,艺的巧夺天工,倾倒京城的业内外人士。“十年磨一剑”,这套力作标志着郭祥忍古兽钮雕刻艺术的成熟并开始走向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石取巧,依形就势
  郭祥忍在雕刻艺术上,充分利用了“相石取巧”,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等特点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因色取巧,使自然色相和奥妙神工浑然一体。特对于钮雕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10多年来,郭祥忍颇有心得,他常说:“在钮雕的创作中,要牢牢把握相石选题与一般的寿山石雕刻的异同点。相石构思,依形就势,以势审形、取色分巧,这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印章钮雕是一种特殊艺术,它于方寸之间要表现气象万千的题材,这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缜密的构思和精巧技艺的施展。”因此,创作之前,他总是要对印章四周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襟怀全局,下刀惜石如金,点石亦如金。寿山石雕的最大特点是巧色的利用,寿山石有十多种颜色,色彩非常绮丽。郭祥忍在雕刻过程中也会不断修整巧色的利用,并且强调自然顺畅,创作不能有拼接感,整件作品应浑然天成。因此他的作品,华美的石质与精湛的雕工相映成辉,让无数收藏家为之倾倒。
  超脱的文房雅聚
  郭祥忍在作品的相石、勒线、剔地、开纹,都有着独到之处,近年来他的创作也在不断的丰富,尤其在文玩雕刻上不断创新,在风格和技法上都有着创造性的突破。在传统寿山石雕刻中,麒麟、凤凰、龟、龙、饕餮等瑞兽往往是被反复描绘的传统题材,难有新意,而郭祥忍却能别出心裁,他十分重视物象典型环境的营造,或淙淙一涧山泉,或云蒸霞蔚的海角山崖,或祥云缭绕的喷薄红日,或亲情缠绵的生命嬉戏。郭祥忍总是通过自己的巧思妙构,恰到好处的让心目中的物象主体处在活跃着蓬勃生命气息的典型环境之中,情意互见,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洋溢着深厚的生活气息,宛如一幅幅生命的赞歌,使每一个欣赏者受到感染,回味无穷,产生巨大的艺术共鸣。
  在抽象的作品中藏有具象的造型,在具象的作品中另有抽象的内涵,这是郭祥忍寿山石雕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它们所共同表达的就是动物、人和天地之间共同唱和的情感赞歌。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郭祥忍无疑三者皆得。其过人的天分更兼有执着和勤奋,开拓了寿山石雕刻艺术的新天地,成为了当代寿山石雕艺坛巨匠,为寿山石的雕刻艺术宝库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其他文献
在艺术品市场上,古玩瓷杂类藏品向来颇受重视。如果以板块来区分,古玩瓷杂与中国书画、油画一起可并称艺术品市场的三大板块,成交总额之高低直接影响艺术品市场的成交总量:如果以艺术门类来区分,那么这三大板块又可简单地分为两大门类:即绘画视觉艺术与工艺艺术。绘画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书画与金石篆刻艺术,因其本身所具有的深厚传统文化气息,历来都是藏家关注的重点;而古玩瓷杂类藏品中,古玩类藏品也一向受到藏家青睐而
期刊
201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一件沉香木雕山水人物山子以194万港币成交。同年,北京保利春拍的“耄念八徵——乾隆帝八旬圣寿宝玺与御赏珍玩”专场上的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拍出了2070万的高价;西泠春拍“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中的清沉香木雕千秋如意也以132.25万成交。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匡时秋拍专设“雕镂方直”——香道具专场颇受关注。此前,在艺术市场火爆的2011年
期刊
紫砂壶是近年来国内收藏拍卖界的热门。自1994年中国嘉德开启国内紫砂壶拍卖的先河,瀚海、朵云轩、保利、西泠等拍卖公司陆续开始拍卖紫砂壶。当时国内茶文化正处于复兴阶段,人们对紫砂壶的投资收藏认识不高,因此少见天价拍品,总体成交差强人意。直至2010年春拍,一把创作于1948年的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装饰的“相民石瓢壶”,以123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的同时,让紫砂壶的拍卖成交价
期刊
经过2012年,虽然整体艺术品经济环境出现下行调整的趋势,然而,尤为可喜的是,当代工艺美术中的优秀作品作为资本市场的价值洼地保持了其稳中有升的态势,竹木雕刻版块也不例外,好的作品依然是市场的抢手货,价格合理的作品也为藏家所热捧。此前,在2011年福建东南春拍中,黄宏疆作留青竹刻《山寺图留青臂搁》以20.16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亮点;而在本场拍卖会上,藏家也能以数万元的价格买到适于日常收藏的竹木雕刻
期刊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未经雕琢的玉石是无法绽放光彩,自然也称不上器物,引申而来是对一个成大器的君子的期许和勉励。在古代,玉一直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古人对玉的钟爱可见一斑。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荡,直至今日,国人崇玉、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的。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便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魅力,因琢而成器,因琢而不群。有一群人始终如一地热衷古玉器收藏,也有一群人
期刊
近年来,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体现出精致文雅气息的高品味藏品越来越受各路藏家青睐,其中,文房雅玩类珍品的受追捧便是一例。  国内外的很多拍卖公司,大型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西泠印社及香港苏富比,中小型如古天一、博观等,几乎每年皆针对文房雅玩类藏品开辟专场。著名者如以往在中国嘉德经常出现的。而最近即将转移到保利推出的“翦松阁一一文房宝玩”专场。在去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此专场成交金额1267
期刊
艺术品市场在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关于艺术品收藏投资、审美鉴赏以及相关文化研究等话题,受到大众普遍的关注。这其中,古典家具由于自身所拥有的文化底蕴,成为艺术品市场中受到藏家追捧的品类之一。加上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定律,一些如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材质的古典家具更是独领风骚,成为众多藏家和投资者梦寐以求的藏品。对此,国内各大拍卖机构都开展了古典家具的相关拍卖业务,一些重要拍品也在拍场中频频亮相,成交金额也
期刊
编者按:二十年前,1994年嘉德的第一场拍卖会前,当时还是二十多岁的刘益谦对很多新鲜事物都显得“盲目和冲动”。从报纸上看到消息的他赶到北京,花200元买了一本图录,翻看图录下来,只有郭沫若和李可染两位的名字算是“知道”,于是在20年前的嘉德春拍上,他花了7万元买了一张郭沫若的书法,另外还有一张李可染的作品。就这样,刘益谦带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冲动闯进了艺术品的收藏圈。这一闯,就是二十年。  在这次
期刊
艺术品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大幅度攀升,为社会展示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寿山石等新兴收藏门类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受国内艺术品市场整体态势的影响,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展现疲态,寿山石的市场行情也相应回落。不过,值得宽慰的是,从数据上看,与其他门类相比,寿山石的市场表现非常稳健,部分品种像田黄石甚至表现出逆势走强的格局。2月初,香港首轮春拍取得了不错拍卖成绩,让人对于2013年的春拍市场有了较为乐观的预期。但
期刊
数字  2.9亿港币  4月5日,中国嘉德(香港)结束了为其两天的2013年春季拍卖。两天拍卖共取得2.9亿港币成交额,超过拍前估价的五成。其中首次在香港推出的《观古……瓷器工艺品》和“香港水墨”专场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前者汇集80余件古代精品,呈献了从商朝(公元前17到1]世纪之间)到现代中国的各式瓷器,专场总成交额达4232万港币;后者包括20位香港艺术家如刘国松、吕寿琨、靳埭强及陈福善等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