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走创新之路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qa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即课程再创造能力。”这里提出的“课程再创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再创造,课本教学中的一种再创造。我认为中学语文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教学的内容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要在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材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三维的语文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破课堂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做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民主交流,调节气氛。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 。在课堂上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或见解。教师要相信和尊重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求异,创造课堂上自由争鸣的气氛。
  2.情感交融,渲染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真挚深切的情感色彩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以渲染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用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其次,教师要力求把自己对课文的深切体验借助语气、表情、手势等表达出来,用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3.精心设计,活跃气氛。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事物的稳定趋向,它具有动力作用。要使学生喜欢语文课,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首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诸如地域性、人文性都各有新异,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由于地域的不同,其学科创新的内涵不同,课堂教学不是公式,它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切入点。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二、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求实性。所谓求实,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穿插于素质教育的新课堂教学。求实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能摆花架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落到实处,语文的应用来自于生活, 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求实、一种教会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积累的过程。学了语文,就是要在生活中运用,而生活的积累反过来又影响语文的学习。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要采取严谨的态度,求实的精神,要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要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求变性。在十几年前的教学里,教材的内容成了一种指定、指令,教材的课本内容成了一种圣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千篇一律,在考试时也体现出考试范围的一种指令。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一种再创造,这再创造就是一种求变,在课堂教学中是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在学习中活起来,学生能说想说,敢说敢想。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求变,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现他们思想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如上《秋水》这篇自读课文,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读,并鼓励他们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可别小看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从文中提出的问题还真不少,但都讓其他同学解答出来了。在这节课里,学生唱了主角,我只是起到主导作用,但却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文言文,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我何乐而不为呢?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求变,这就是创新的开放性,很多语文知识点,教师可以举一,而让学生去反三。
  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重头戏是作文的改革,作文的题材以及写作技法都是创新的大天地。比如三农问题,城市的学生觉得题材的陌生,可村镇的学生来表现这样的题材,就很切近,以小天地写大时代,这是农村学生的优势,可写到城市的发展和改革,那是城市学生的优势;同是西部大开发的题材,城镇学生熟悉网络、多媒体,而乡村学生则熟悉退耕还林、税费改革等实事。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上,有非常广阔的天地,创新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定法可循。
其他文献
“以文写情”、“文为心声”是自古以来文人进行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看来,在我们学生的笔下,我们应该看到与少年人相符的七彩人生,应该看到少年人应有的激情与梦想,浪漫与活力,偏执与真切以及更多的与少年心事密切相关的文字。这些文字读来该是清新的,纯朴的,洁净的甚至可能是狂妄
综观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想品德试卷不难发现,这套试题难度适中,紧扣课程标准,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开放题设置合理,充分体现了《2010年中考命题说明》中规定的指导思想。这既遵循了选拔性考试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精神。此套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此次考试立足基础,贴近生活,关注人文,引领教学,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广大教师今后的教
黑龙江大学的郭艳君在其著作《历史与人的生成: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解释》表示:人与历史是统一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通过自身的活动现实地生成的过程。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现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下称本课)为例,将本人的一些看法提出来,与广大同仁探讨。  本课讲述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知识点多而零碎。我以前
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工作过程中的脱产进修。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这是众多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下面就教师的自我成长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      一、接纳他人经验,在学习中学会教学      无论是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还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都要不断吸取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此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做到与时俱
从教十多年,对音乐教学略有心得,下面根据我多年的实践,谈谈高考声乐训练的一些体会。    一、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对初学者,首先应该在思想上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声音观念,方法是:克服用自然话语的意识和状态去歌唱发声,反复给他们做示范(运用一段歌曲),边示范边讲解。从发声原理到歌唱器官的协调,把科学歌唱的发声和自然说话的状态发声做对比。自然说话虽然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却不可和科学的歌唱发声等同。自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引入了中学政治教学之中,正是由于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所认识。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互联网查找教学资料,使用多媒体网页软件制作课件,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在政治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激
一、 试题总析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聚焦点之一。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原动力,是一种成才的高效催化剂,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兴趣性原则,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循的。  通过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借鉴前辈的一些经验,我从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五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心理需要    兴趣来源于需要。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感到所学内容必须知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19日,首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评选盛典在万人瞩目下盛大开幕,一批IT产业内的新精英登场,她们既改造了自己又改造了国家,逯巧真作为新精英中的卓绝者捧得了本年度最重量级大奖——云计算技术创新奖。正是有着一股子勇者无畏的精神,逯巧真才会在市场的召唤下,与她的雨溪双和同仁艰难行走在智慧云节能的道路上,并以实际行动,实践了智慧云节能产品的全球首创,分享了互联网 的业态新模式。作为IT产
语文教学大师于漪说:“语文是一门实用而精彩的人文学科,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   人文思想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做进步的现代人,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他们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拥有更开阔的心胸和重视精神追求。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语文》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人为本,重视人内在生命的道德主体性,成为当今思想教育的理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