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人是教育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模范”的引导激励作用,增强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加快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德育发展,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学校德育教育 “模范”教育 重要性 运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永恒的最好的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具有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学生思想行为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用“堵”的方法有时是很难奏效的,应更多地采取“导”的办法,加强和运用典型形象人物的模范力量,从而进一步改进中学生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开辟德育教育新途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
我们教育学生,其实就是教育他们做什么人的问题。我把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人物统称为“模范”。“模范”们奋发向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示之以范,对规范学生言行,丰富思想,完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极为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言行举止,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会给人以自信向上的力量,是一种巨大无形的教育力量。德育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模范”的影响力,以点带面,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一
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榜样,“模范”的选择认定非常重要,既要符合需要和标准,又必须得到学生的悦纳。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体深入到学生的生活,“模范”的认定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影视中虚构的人物,还可以是历史人物,只要能对学生思想起到促进作用并为学生悦纳,都可以加以利用。对模范的认定,概括起来可归纳为现实人物模范和意念人物模范两大类。
(一)现实生活圈中的模范,是生活在学生现实生活圈中的模范人物。
1.教育工作者。这类是学生最重要的人生模范,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重要,其音容笑貌、言行乐好都为学生所关注,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加强修养,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给学生树立好人生标准的榜样。
2.朋友、同学中的成功者。这类模范大多为学生的同龄人,学习成绩好、品德好,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许多学生欣赏和羡慕。我们应把他们作为同学们前进的目标,学习生活的榜样。这些人有热情、有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用先进促后进,让他们为同学们树旗,对学校的德育建设很有益处。
3.校外优秀人士。此类人员范围较广,可以是优秀的父母、兄长、亲朋,也可以是社会贤达、劳动模范,他们德高望重,对学生成长也很有影响。
现实生活中的这类模范,就生活在学生中间,学生非常熟悉,接触较多,他们的行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耳濡目染,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
(二)意念中的模范。
这类“模范”农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原型,学生主要通过影视、书刊等媒介了解他们,但他们通过各种媒体的介绍,在学生心中形成丰富的形象表现力,对学生有更大的感召力。
1.各业成名人士。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奋斗者和成功者,农村孩子主要通过电视、书籍等媒介靠近他们,熟悉他们。像迈克尔、乔丹、杨利伟、白岩松等各界名人,在学生心目中,很有地位,他们的成功经历,他们的开拓进取,他们的超人才艺,会给学生前进的力量,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2.中外历史伟人。浩瀚的人类长河,璀璨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巨匠为我们演绎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素材。政治家的志向高远、宽广胸怀,科学家的缜密执著、无畏挑战,文学家的点墨成文、千古留篇,均令人敬仰,是学生崇拜的偶像。
3.优秀小说、热播影视剧虚拟的优秀主角。这类人物有其共性:开朗、热情,性格鲜活,坚强机智,其所为为学生们津津乐道,如电视剧《亮剑》中仁义豪爽的李云龙,《还珠格格》中仗义勇敢乐观的小燕子、善良温雅的才女紫薇,等等,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题材。他们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二
利用“模范教育”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推介模范。
建设名人走廊,设计名人橱窗,开设名人讲堂,开展名人论坛,在学校积极推广名人文化。同时,利用契机,努力向学生推介成功事例,把平凡人变成模范来教育学生,如2010年广州亚残会,我把残疾人拼搏进取、不甘人后的精神传染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体验人性的尊贵和力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说“模范”、议“模范”。
以“说”、“议”加深认识,是为了分清良莠,学会明辨是非,是为了学“模范”、做“模范”。各班级针对典型热议的“人物”,及时开展“模范”主题班会,在课余组织小组开展人物讨论。从人物的成长历史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人类精神的力量,深深体味,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模仿其行为。
(三)做好两个“结合”,有的放矢。
我校把模范教育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一生双爱好”活动相结合。许多“模范”是学生心中的偶像,但有些学生只是崇拜,不会学习利用,我校要求学生经常用“模范”的形象衡量自己,鼓励自己,让学生时常暗想:“我是……我会成功,一定会成功。”针对有些学生的某些弱点和缺点,如懒、躁、马虎大意等,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合弥补自己缺点的偶像,时时提醒自己“我是……,……是这样做的”,不断纠正自己生活的航向,走出困惑,走向成功。
(四)“模范”要做好表率。
“模范”是别人的标杆,是自己的砺石,身为模范,行为世范,“模范”要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特别是老师和模范学生。
我们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模范人物的教育作用,用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感染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言行,锤炼学生的性格,让他们在“模范”的感召下更好地学习、生活。利用“模范”教育,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更鲜活、更有力;让“模范”们使学生更坚强、更健康、更阳光;让“模范”们引领着孩子走出没落的阴影,走出艰难的泥潭,走向阳光、美好、胜利的明天。
关键词: 学校德育教育 “模范”教育 重要性 运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永恒的最好的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具有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学生思想行为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用“堵”的方法有时是很难奏效的,应更多地采取“导”的办法,加强和运用典型形象人物的模范力量,从而进一步改进中学生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开辟德育教育新途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
我们教育学生,其实就是教育他们做什么人的问题。我把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人物统称为“模范”。“模范”们奋发向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示之以范,对规范学生言行,丰富思想,完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极为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言行举止,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会给人以自信向上的力量,是一种巨大无形的教育力量。德育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模范”的影响力,以点带面,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一
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榜样,“模范”的选择认定非常重要,既要符合需要和标准,又必须得到学生的悦纳。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体深入到学生的生活,“模范”的认定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影视中虚构的人物,还可以是历史人物,只要能对学生思想起到促进作用并为学生悦纳,都可以加以利用。对模范的认定,概括起来可归纳为现实人物模范和意念人物模范两大类。
(一)现实生活圈中的模范,是生活在学生现实生活圈中的模范人物。
1.教育工作者。这类是学生最重要的人生模范,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重要,其音容笑貌、言行乐好都为学生所关注,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加强修养,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给学生树立好人生标准的榜样。
2.朋友、同学中的成功者。这类模范大多为学生的同龄人,学习成绩好、品德好,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许多学生欣赏和羡慕。我们应把他们作为同学们前进的目标,学习生活的榜样。这些人有热情、有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用先进促后进,让他们为同学们树旗,对学校的德育建设很有益处。
3.校外优秀人士。此类人员范围较广,可以是优秀的父母、兄长、亲朋,也可以是社会贤达、劳动模范,他们德高望重,对学生成长也很有影响。
现实生活中的这类模范,就生活在学生中间,学生非常熟悉,接触较多,他们的行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耳濡目染,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
(二)意念中的模范。
这类“模范”农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原型,学生主要通过影视、书刊等媒介了解他们,但他们通过各种媒体的介绍,在学生心中形成丰富的形象表现力,对学生有更大的感召力。
1.各业成名人士。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奋斗者和成功者,农村孩子主要通过电视、书籍等媒介靠近他们,熟悉他们。像迈克尔、乔丹、杨利伟、白岩松等各界名人,在学生心目中,很有地位,他们的成功经历,他们的开拓进取,他们的超人才艺,会给学生前进的力量,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2.中外历史伟人。浩瀚的人类长河,璀璨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巨匠为我们演绎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素材。政治家的志向高远、宽广胸怀,科学家的缜密执著、无畏挑战,文学家的点墨成文、千古留篇,均令人敬仰,是学生崇拜的偶像。
3.优秀小说、热播影视剧虚拟的优秀主角。这类人物有其共性:开朗、热情,性格鲜活,坚强机智,其所为为学生们津津乐道,如电视剧《亮剑》中仁义豪爽的李云龙,《还珠格格》中仗义勇敢乐观的小燕子、善良温雅的才女紫薇,等等,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题材。他们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二
利用“模范教育”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推介模范。
建设名人走廊,设计名人橱窗,开设名人讲堂,开展名人论坛,在学校积极推广名人文化。同时,利用契机,努力向学生推介成功事例,把平凡人变成模范来教育学生,如2010年广州亚残会,我把残疾人拼搏进取、不甘人后的精神传染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体验人性的尊贵和力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说“模范”、议“模范”。
以“说”、“议”加深认识,是为了分清良莠,学会明辨是非,是为了学“模范”、做“模范”。各班级针对典型热议的“人物”,及时开展“模范”主题班会,在课余组织小组开展人物讨论。从人物的成长历史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人类精神的力量,深深体味,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模仿其行为。
(三)做好两个“结合”,有的放矢。
我校把模范教育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一生双爱好”活动相结合。许多“模范”是学生心中的偶像,但有些学生只是崇拜,不会学习利用,我校要求学生经常用“模范”的形象衡量自己,鼓励自己,让学生时常暗想:“我是……我会成功,一定会成功。”针对有些学生的某些弱点和缺点,如懒、躁、马虎大意等,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合弥补自己缺点的偶像,时时提醒自己“我是……,……是这样做的”,不断纠正自己生活的航向,走出困惑,走向成功。
(四)“模范”要做好表率。
“模范”是别人的标杆,是自己的砺石,身为模范,行为世范,“模范”要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特别是老师和模范学生。
我们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模范人物的教育作用,用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感染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言行,锤炼学生的性格,让他们在“模范”的感召下更好地学习、生活。利用“模范”教育,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更鲜活、更有力;让“模范”们使学生更坚强、更健康、更阳光;让“模范”们引领着孩子走出没落的阴影,走出艰难的泥潭,走向阳光、美好、胜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