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的氮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淋溶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土壤硝态氮通过淋溶进入水体会造成人体中毒和水体富营养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为探明我国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化肥施氮量、作物种类和监测方法等因素对硝态氮淋溶量的影响,利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英文数据库(WoS),收集1980—2020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硝态氮淋溶领域的相关文献,采用回归方程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作物种类和监测方法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化肥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季和玉米季硝态氮淋溶量均呈指数增长趋势.小麦季和玉米季平均施氮量差异不显著,但小麦季硝态氮淋溶量和淋溶率显著低于玉米季(P<0.01).在施氮量接近的条件下,采用渗漏计法和溶液提取器法测得的硝态氮淋溶量和淋溶率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方法均可作为监测硝态氮淋溶的可靠方法在田间应用.回归方程对施氮量和硝态氮淋溶量的拟合在施氮量低于300 kg?hm-2时较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拟合精确度降低.玉米季硝态氮淋溶风险大于小麦季,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玉米季的硝态氮淋溶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通过广泛的文献调阅及专利分析,总结日本北研株式会社品种申请授权趋势、重点研究领域、品种特征、亲缘关系;根据北研品种权布局及发展特点,探究企业内部食用菌品种权发展趋势.分析比较我国与日本食用菌品种权现状及布局,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本试验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12 h/12 h(对照)、16 h/8 h、20 h/4 h 3个光周期和叶面喷施0μmol?L-1、24μmol?L-1和48μmol?L-1纳米硒,两者完全随机组合,共9个处理,以此探究两者对生菜生长和品质提升的交互作用,并筛选出适宜生菜生长的最适处理,为植物工厂在光环境下施加纳米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1)16 h/8 h光周期叶面喷施48μmol?L-1纳米硒处理对生菜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和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较佳
近几十年来,我国大豆产需缺口不断扩大,提升大豆单产水平已成为当前提高大豆总产量的首要可行举措.然而,影响我国大豆单产的驱动因子及其地域空间差异特征并不明晰.本文通过搜集1952年、1965年、1978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的全国各省市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从大豆种植的管理措施、自然因素、科技水平、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选取与大豆生产密切相关的13个因子,以大豆单产作为目标变量构建增强回归树模型,量化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及其与大豆单产之间的关系,分析大豆单产的变异特征,揭示全国尺度
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为药材重楼的药源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炎等作用;野生七叶一枝花生于海拔1800~3200 m林下,目前已资源匮乏,人工栽培尚不成规模,同时,七叶一枝花生长受光强影响显著,强度不适时植株易萎蔫死亡,因此,研究遮阴处理对人工培育优质七叶一枝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年生的七叶一枝花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遮阴条件(70%、80%、90%),对重楼皂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
为探究农田土壤中真菌群落在时间序列对铬胁迫的响应机制及演变特征,本研究以种植\'晋谷21号\'谷子的土壤(偏碱性的褐土)为试验材料,并在铬处理(1 mmol·L-1 Cr6+)前(CK)及处理后6 h(Cr_6 h)与6 d(Cr_6 d)分别取样,通过高通量测序及数据统计分析,探究农田土壤中真菌群落在铬胁迫时间序列上的响应机制、群落构建驱动机制及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铬胁迫时间序列上,农田土壤中真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差异显著,α多样性中的Shannon指数在Cr_6 d阶段显著下降(CK为4.17
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光合荧光特性、授粉结实能力及产量构成对花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以期为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夏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模拟增温试验,选取2个耐热型玉米品种(\'浚单20\'和\'郑单958\')和2个热敏感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农华101\')为试验材料,设置花期高温胁迫和大田常温对照2个处理,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及恢复对不同耐热性玉米叶片光合荧光特性、授粉结实能力、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
洞悉农户采纳有机农业的影响机制是设计有机农业推广政策的前提.本研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Probit模型,利用新疆农户调查数据,探究了农户采纳有机农业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并将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以明确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示范区、加入合作组织、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合同保障、社会信任、风险偏好、引导政策、激励政策、劳动力、农户认知和年龄均对有机农业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总效应依序递减;其中不同维度社会网络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产业组织网络对于农户有机农业采纳正向作用大于邻里网络
作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的重要创新,农业水价政策改革旨在从需求侧管理角度出发引导农民进行灌溉行为的调整.本文以河北农业水价改革地区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水价政策改革对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并基于技术属性和禀赋差异探讨了农户分化在技术采用中的倾向差异.研究发现:1)“超用加价”模式的水价政策改革显著促进了节水技术的使用;2)农户分化导致了节水技术选择中存在倾向差异,低兼业农户倾向于使用抗旱品种和传统节水技术,高兼业农户倾向于仅使用抗旱品种,水价改革并未有效促进农户使用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设施;3)提升农民对节水
牛肝菌是一类美味的食用真菌,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生态价值,但多数未被人工驯化栽培.因此,探究牛肝菌环境适应性和食药用品质的遗传基础,对其栽培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利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BRF网站和微生物次级代谢物基因簇预测数据库对9种牛肝菌基因组进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植物细胞壁降解酶(CWDEs)和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簇进行注释和分析.9种牛肝菌的CAZymes基因分类属6种CAZymes家族,其CWDEs主要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鉴定牛肝菌的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和基因簇,发现
河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之一,作物高产稳产严重依赖灌溉,多年对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威胁区域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地下水限采政策实施后,如何实现地下水压采目标下利用有限灌水维持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对实现区域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依据国网河北电力公司对河北平原农用机井电气化改造实现的灌溉用电实时采集和计量,通过“以电折水”换算,根据用电数据调控地下水开采,实现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满足地下水压采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区域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有限供水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