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分化视角下农业水价政策改革与节水技术采用倾向研究——基于河北地区农户调研数据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14382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的重要创新,农业水价政策改革旨在从需求侧管理角度出发引导农民进行灌溉行为的调整.本文以河北农业水价改革地区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水价政策改革对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并基于技术属性和禀赋差异探讨了农户分化在技术采用中的倾向差异.研究发现:1)“超用加价”模式的水价政策改革显著促进了节水技术的使用;2)农户分化导致了节水技术选择中存在倾向差异,低兼业农户倾向于使用抗旱品种和传统节水技术,高兼业农户倾向于仅使用抗旱品种,水价改革并未有效促进农户使用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设施;3)提升农民对节水技术有效性认知和水资源稀缺预期,降低农民对节水技术使用的风险性感知可有效促进农户使用节水技术,家庭非农就业程度对节水技术采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未来应进一步推进水价政策改革试点,同时需关注节水技术属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推广.
其他文献
( INBAR 网站新闻 11 月 24 日消息) 2021年11月, 国际竹藤组织 ( INBAR ) 发布《2019全球竹藤商品国际贸易报告》.报告显示, 2019年全球竹藤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4. 17亿美元, 较2018年增长5. 14%;其中,竹产品出口贸易额为30. 54亿美元, 藤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3. 63亿美元, 分别占全球竹藤商品国际贸易总额的89. 38%和10. 62%;2019年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 而印度尼西亚则是藤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美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国际竹藤贸
期刊
研究不同模型对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的性能差异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采样策略、提升采样效率和提高土壤空间预测精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将6496个土壤样点按8:2的比例分层随机分成训练集与验证集,应用普通克里格、随机森林以及随机森林-回归克里格三种有代表性的数字化土壤制图(Digital Soil Mapping,DSM)模型,对河南省许昌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对三种模型性能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三种模型输出的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一般,均值为18.70~ 18.8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地膜覆盖、灌溉用水、有机肥施用等措施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都会导致塑料残留.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残留塑料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直径<5 mm),进入土壤、作物与食物链系统,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系统总结了农田微塑料的来源、丰度、迁移特点和检测方法,重点关注了微塑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微塑料对作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微塑料含有的毒性添加剂(即增塑剂)与携带的有害物
通过广泛的文献调阅及专利分析,总结日本北研株式会社品种申请授权趋势、重点研究领域、品种特征、亲缘关系;根据北研品种权布局及发展特点,探究企业内部食用菌品种权发展趋势.分析比较我国与日本食用菌品种权现状及布局,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本试验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12 h/12 h(对照)、16 h/8 h、20 h/4 h 3个光周期和叶面喷施0μmol?L-1、24μmol?L-1和48μmol?L-1纳米硒,两者完全随机组合,共9个处理,以此探究两者对生菜生长和品质提升的交互作用,并筛选出适宜生菜生长的最适处理,为植物工厂在光环境下施加纳米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1)16 h/8 h光周期叶面喷施48μmol?L-1纳米硒处理对生菜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和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较佳
近几十年来,我国大豆产需缺口不断扩大,提升大豆单产水平已成为当前提高大豆总产量的首要可行举措.然而,影响我国大豆单产的驱动因子及其地域空间差异特征并不明晰.本文通过搜集1952年、1965年、1978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的全国各省市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从大豆种植的管理措施、自然因素、科技水平、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选取与大豆生产密切相关的13个因子,以大豆单产作为目标变量构建增强回归树模型,量化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及其与大豆单产之间的关系,分析大豆单产的变异特征,揭示全国尺度
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为药材重楼的药源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炎等作用;野生七叶一枝花生于海拔1800~3200 m林下,目前已资源匮乏,人工栽培尚不成规模,同时,七叶一枝花生长受光强影响显著,强度不适时植株易萎蔫死亡,因此,研究遮阴处理对人工培育优质七叶一枝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年生的七叶一枝花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遮阴条件(70%、80%、90%),对重楼皂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
为探究农田土壤中真菌群落在时间序列对铬胁迫的响应机制及演变特征,本研究以种植\'晋谷21号\'谷子的土壤(偏碱性的褐土)为试验材料,并在铬处理(1 mmol·L-1 Cr6+)前(CK)及处理后6 h(Cr_6 h)与6 d(Cr_6 d)分别取样,通过高通量测序及数据统计分析,探究农田土壤中真菌群落在铬胁迫时间序列上的响应机制、群落构建驱动机制及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铬胁迫时间序列上,农田土壤中真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差异显著,α多样性中的Shannon指数在Cr_6 d阶段显著下降(CK为4.17
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光合荧光特性、授粉结实能力及产量构成对花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以期为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夏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模拟增温试验,选取2个耐热型玉米品种(\'浚单20\'和\'郑单958\')和2个热敏感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农华101\')为试验材料,设置花期高温胁迫和大田常温对照2个处理,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及恢复对不同耐热性玉米叶片光合荧光特性、授粉结实能力、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
洞悉农户采纳有机农业的影响机制是设计有机农业推广政策的前提.本研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Probit模型,利用新疆农户调查数据,探究了农户采纳有机农业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并将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以明确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示范区、加入合作组织、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合同保障、社会信任、风险偏好、引导政策、激励政策、劳动力、农户认知和年龄均对有机农业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总效应依序递减;其中不同维度社会网络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产业组织网络对于农户有机农业采纳正向作用大于邻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