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词教学实践摭拾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开展有效的诗词教学成为中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从“以文为基”“以想为翼”“以理为本”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从而提高高中诗词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提升学生诗词鉴赏的素养。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词素养;立足文本;有效教学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有同感:难度很大,如果不借助于教师的解读和教辅资料的助读,学生难以读懂诗词文本。
  笔者拟以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
  一、以文为基,展开印象式阅读
  毫无疑问,在实际教学中,对古诗词文本的充分占有是鉴赏活动深入进行的必要前提。为此,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开展教学前的充分而自觉的认知。
  在这个环节,教师通常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但学生大多表现为漫无目的学习“游弋”。其实这是教师慵懒“无为”的表现。教师的“无为”会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无位”。毕竟在诗词学习方面,学生还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鉴赏策略和路径。为此,教师必须要“有为”。
  例如,在执教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之前,教师可以精心准备几个预习题目:在这首词中,词人寫了什么事、什么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层级性,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由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叙事知识之后,叙事思维也基本建构成形。为此,引导学生由诗词的叙事部分切入,就是交给学生一个拐杖,帮助其自主畅游诗词天地。让学生分析写了什么人,也是一个基于学生现有基础的助学行为。在诗词中,主人公往往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作者自己),二是描写主人公。让学生分析诗词写的是谁是导引学生辨析诗词创作描写的对象。让学生分析诗词中描写了什么景是引导学生对诗词创作的基本特点有总体把握。让学生分析景物是为诗词中典型人物的鉴赏提供背景,继而为后文的情感把握奠定基础。为此,经由以上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之前的“助读”很有必要,它是导引学生跨进诗歌殿堂的指路明灯,可以帮助学生从印象层面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二、以想为翼,飞翔全景式空间
  诗词鉴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进入这个系统,必须要寻觅一个理想的方略。经由上一个层级的准备,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诗词鉴赏的初级方略。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寻求更高层级的支撑。
  在这方面,笔者以为“想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略。想象是一种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也是大多数诗词作家比较喜欢运用的手法。为此,借助“想象”和品析“想象”是鉴赏诗词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里推介的“想象”不完全等同于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它更多地表现为想象式的诗词体验,是借助想象的方式领会诗词创设的意境,再现诗词文本呈现出的人、景、物、事等。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其中堆叠着大量名词性物象,但是这些物象组合在一起,丰富的意境却呼之欲出,令人涵泳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在于欣赏者有效想象的参与。如果单纯看每一个物象,似乎看不出什么内容,但是有了想象的介入,情况则大为不同。由“枯藤”展开,想象藤蔓枯败的景象;由“老树”展开,想象古木参天的情景;由“昏鸦”展开,想象黄昏时分鸦雀归巢的景致。由此类推,学生可以根据“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词汇想象出一系列情景。在这些步骤完成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展更深一层的想象。不过,此时的想象要转变为综合性的了。教师要提醒学生从上面段落设计的鉴赏步骤开始,先要明确“断肠人”这一主人公形象,然后将此人所处的环境和围绕他所写的事情全部融合在一起。这时候,原本相对“干瘦”的词汇、物象就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物象上升为意象,意象之间组合成丰富的意境,意境中的人物形象也因此变得更加丰润、圆满。至此,整个曲子的画面感非常鲜明。西风劲吹,“断肠人”孤独地骑行在古道之上;长期的跋涉,马瘦、人瘦,马憔悴不堪,人形容枯槁;古道边,藤蔓枯败,古木参天,鸦雀纷纷归巢;行至一座小桥边,这里流水淙淙,一处人家怡然团聚,衬托出“断肠人”的孤寂、愁苦,只能继续浪迹天涯。经由这样多层级的想象,诗意、诗境、诗情等渐次显现。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展开羽翼,自主、自得地飞翔于诗词园地,尽情领略其间韵味。与此同时,学生的诗词素养也会得以提升。
  三、以理为本,登临顿悟式境界
  对于诗词,人们通常认为它偏向于感性,其实,这种认知并不全面。从文学创作的机制来看,一般的文学创作都是具有先期沉淀的。作品创作的缘起大多为作者受到生活中某种外在因素的触动,但仅有这个触动是写不出好作品的。为此,后继的理性加工就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特殊“过滤器”。在此背景下,对于诗词的鉴赏,就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的认知,还需要解析出蕴含其中的“理”。
  以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例,这首词是写词人与友人突然遭逢春雨的情形,友人狼狈逃窜,词人独自坦然相迎;片刻之后,风雨皆去,天气放晴。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诗词的魅力尽失。为此,教师就需要提醒学生研习这首词背后的深意。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渐渐明晰“风雨”的双重含义、“晴”这个词语的谐音技法。原来,“风雨”是词人在借实写虚,自然的风雨是词人生活情景的寄托,他遭受了宦海沉浮,历经社会风雨的洗礼。“也无风雨也无晴”则寄托了词人的理想,风雨不可避免,但风雨总会归去;人生挫折自然会有,但也将归去,坦然面对才是最好的选择。
  总之,高中古诗词鉴赏难度较大,本文提出的教学路径也仅为笔者个人的浅显尝试,要提升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还需要众多同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宗林.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2]王毅.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6).
  [3]陈会勇. 古典诗词鉴赏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6,(5).
  [4]陈建华. 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新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8,(1).
  作者简介:张锋(1979— ),女,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A group of professional people posed this question to a group of 4 to 8 year-olds: “What does love mean?” The answers they got were broader and deeper than anyone could have imagined. See what you thi
摘要: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推动《史记》等经典篇目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程度的纵深化。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径,让学生习得扎实的语文知识,培养其思维品质,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种阅读策略;语文知识;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正迈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学习阅读司马迁的《史记》,进行大量的经典篇目群文阅读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以蓬莱为代表的“三山”其内涵在历史的冲刷下多有变迁,从魏晋时期的求仙访道到唐宋时期的借山明志,再联系当时的文学意象及社会背景,李清照笔下的“三山”则成为其理想世界的凝练。由关键词来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所抒发的豪放之志,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此词的主旨有更深入地了解,还能够打破学生对易安词的婉约印象,感受到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李清照。  关键词:“三山”内涵;文章主旨;教学运用  在统编版
是您  拉着犁,和牛一起  翻起了  农家日子的甜蜜     是您  背着篓,用肩膀  负起了  饱受沧桑的重任     是您  弯着腰,用爱心  引着我  跋涉艰辛    (指导老师:温红梅)
她看不到世界,却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奇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  在西藏拉萨,一群失去光明的孩子第一次开始认识自我,第一次开始拥有梦想,第一次能摸到有“色彩”的生活,为他们带来这一切的是同样双目失明、来自万里之外的德国姑娘——苏珊·萨布莉亚·坦贝肯,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向往拉萨的盲人姑娘    197
浏览了近十年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论文,我发现内容大致都是关于这几方面:文言文教学的状况及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出路、文言文教学的方法策略及改革等。原本希望从中觅得文言文教学的真经,从而提高自身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们既能在考试中得高分,又能心甘情愿地接触这充满文化文学味的古文。但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观点,比如教师教授文言文的方法古板,教学重心偏移;提高教师素养,“乐教”引导“乐学”;对于教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整本书阅读”逐步成为教学的热点。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紧贴语文核心素养,设计科学有趣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以必读书目《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拟通过项目化学习方式进行深度探究,并辅以趣味性任务,以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必读的名著之一。该部作品采用访谈记录、个人讲述等形式,展示了二
【摘要】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和旧《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比较,指出新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新旧会计准则之异同分析    (一)准则名称改变  原准则的名称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新准则的名称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新准则将“会计差错更正”修订为“
我四岁的小儿子凯利上幼儿园了。他每周去幼儿园两次,每次去两个小时。我很快就发现,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于是我便去向老师询问情况。“没事,他没什么问题。”老师向我保证道,“他做得挺好的,只是在忙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  一次,我在教室门口问他是否准备回家了,他大声回答说:“不要进来!我要给你一个惊喜。”于是,每次我都会耐心地在外面等他,直到他神神秘秘地笑着出来。  “你在教室里干什么啊?”我问他。
广西的黎秀金今年九十多岁了,她精神矍铄,步伐有力,面部光滑,神奇的是头发也有转黑的迹象。   自创按摩功“逆转”健康   黎秀金老人说,她在73岁之前,身体不怎么好,怕冷,风一吹就感冒。  直到73岁才开始注意养生,还自创了一套按摩功,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花1小时从头按到脚,坚持了20年,整个人状态都焕然一新。   第一步:用手梳头,十指弯曲,呈虎爪状,从额头一直梳到脑后。手指要有力,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