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孩子,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我的客户埃德琳对我抱怨道,她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他们,以前,我只是在他们做出让我愤怒的事情时,才会去惩罚他们。但现在,他们让我愤怒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这并不奇怪,作为一个家庭教育的研究者,我清楚地知道,有这样烦恼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于社会有益的人,至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教,却很茫然,既不知道从何着手,也不知道着手什么,只是简单地凭自己的直觉教导着孩子,这种教导,因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在教育你的三个孩子时,你有一些比较明确的标准吗?”我问道。
“什么标准?”埃德琳惊讶地问道。
“比如说吧,你认为孩子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吗?”
“这个,应该看情况而定吧。”埃德琳吱吱唔唔道。
“那么,你认为孩子应该守时吗?”
“这个,我想,孩子嘛,只要在一些重要的时刻能够守时就行了……”
难以想像,如果埃德琳以这样模棱两可的要求和标准教育孩子,她的三个孩子究竟会怎样看待作弊和守时这类事情。
不过,从埃德琳这样的家长身上,我清醒地认识到,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让家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策略是多么地迫切和必要,在这样的原则和策略下教育引导孩子,无论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致误导孩子,相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确定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的绝大部分应该是已经被证明是正确而有益的通用标准,诸如“积极上进”、“信守诺言”、“诚实”、“有爱心”等,一小部分可以是家长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见解和学识而确定的,具有独特的家庭特色,诸如“放学后应该即刻回家”、“只结交上进的朋友”、“对于别的孩子的挑衅,要勇敢反击(或忍让)”……这些标准代表着你对孩子的期许,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塑造至关重要。你没有必要将这些标准一条条书写出来,但在你的心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必须禁止的,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标准要恒一,不要因自己的心境和情绪改变标准。
三,坚守标准。很多孩子都善长使用一个“重磅武器”——软磨硬泡。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并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的要求,即使是不太合理的要求,也最终能让家长屈服。我多年的研究表明,不少家长正因为顶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才让自己的标准形同虚设。
四,切记孩子的自尊是非常脆弱的。为了坚持标准,往往会涉及到孩子的自尊,因此在你必须说出或做出有可能伤到孩子自尊的话语和行为之前,一定要经过审慎三思。但需要明确的是,标准与孩子的自尊相比,标准是第一位的。
五,不要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要替他们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要想孩子不断进步、成长,就要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家长需要做的事情是:当孩子的决定和行为违背标准时,进行必要的干涉,让其重新回到标准的轨道上。
六,自己错的时候要勇于向孩子道歉。这不是一个姿态问题,而是一个是非标准的问题,应该让孩子明白,对错标准是唯一的,它不会因对象不同而改变。
七,倾听,倾听,再倾听。很多孩子都乐意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讲给家长听,在家长看来,很多内容都是些鸡毛蒜皮、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当家长心情不佳时,对孩子的讲述往往表现得不耐烦。如果孩子发现你心不在焉,他们会立即停止讲述,不愿意再和你交流,甚至以后也不再给你讲述自己的故事。的确,孩子讲述的事情大多都没有多少意义,但家长需要做的事情是,要判断出在这些事情的背后,孩子的观点,处理事情的方法是否符合标准,有无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并进行纠正的地方。
八,精心挑选主要问题,不要把每一件事都当成大问题。
九,把对孩子的教育当成一件令人兴奋的挑战。用耐心、爱、积极和正面的交流引导孩子,这不仅会影响孩子一生,也有助于家长与孩子建立牢固、持久、和谐的关系。
十,让孩子知道你有多爱他,他在你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这同时也是让孩子领悟、执行标准的强大动力。我的同行,家庭问题专家维吉尼亚·萨迪尔说:“我人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我对孩子的期许、爱和关心,被他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理解到,并持续影响着他们以后的生活。”
这并不奇怪,作为一个家庭教育的研究者,我清楚地知道,有这样烦恼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于社会有益的人,至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教,却很茫然,既不知道从何着手,也不知道着手什么,只是简单地凭自己的直觉教导着孩子,这种教导,因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在教育你的三个孩子时,你有一些比较明确的标准吗?”我问道。
“什么标准?”埃德琳惊讶地问道。
“比如说吧,你认为孩子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吗?”
“这个,应该看情况而定吧。”埃德琳吱吱唔唔道。
“那么,你认为孩子应该守时吗?”
“这个,我想,孩子嘛,只要在一些重要的时刻能够守时就行了……”
难以想像,如果埃德琳以这样模棱两可的要求和标准教育孩子,她的三个孩子究竟会怎样看待作弊和守时这类事情。
不过,从埃德琳这样的家长身上,我清醒地认识到,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让家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策略是多么地迫切和必要,在这样的原则和策略下教育引导孩子,无论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致误导孩子,相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确定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的绝大部分应该是已经被证明是正确而有益的通用标准,诸如“积极上进”、“信守诺言”、“诚实”、“有爱心”等,一小部分可以是家长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见解和学识而确定的,具有独特的家庭特色,诸如“放学后应该即刻回家”、“只结交上进的朋友”、“对于别的孩子的挑衅,要勇敢反击(或忍让)”……这些标准代表着你对孩子的期许,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塑造至关重要。你没有必要将这些标准一条条书写出来,但在你的心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必须禁止的,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标准要恒一,不要因自己的心境和情绪改变标准。
三,坚守标准。很多孩子都善长使用一个“重磅武器”——软磨硬泡。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并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的要求,即使是不太合理的要求,也最终能让家长屈服。我多年的研究表明,不少家长正因为顶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才让自己的标准形同虚设。
四,切记孩子的自尊是非常脆弱的。为了坚持标准,往往会涉及到孩子的自尊,因此在你必须说出或做出有可能伤到孩子自尊的话语和行为之前,一定要经过审慎三思。但需要明确的是,标准与孩子的自尊相比,标准是第一位的。
五,不要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要替他们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要想孩子不断进步、成长,就要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家长需要做的事情是:当孩子的决定和行为违背标准时,进行必要的干涉,让其重新回到标准的轨道上。
六,自己错的时候要勇于向孩子道歉。这不是一个姿态问题,而是一个是非标准的问题,应该让孩子明白,对错标准是唯一的,它不会因对象不同而改变。
七,倾听,倾听,再倾听。很多孩子都乐意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讲给家长听,在家长看来,很多内容都是些鸡毛蒜皮、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当家长心情不佳时,对孩子的讲述往往表现得不耐烦。如果孩子发现你心不在焉,他们会立即停止讲述,不愿意再和你交流,甚至以后也不再给你讲述自己的故事。的确,孩子讲述的事情大多都没有多少意义,但家长需要做的事情是,要判断出在这些事情的背后,孩子的观点,处理事情的方法是否符合标准,有无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并进行纠正的地方。
八,精心挑选主要问题,不要把每一件事都当成大问题。
九,把对孩子的教育当成一件令人兴奋的挑战。用耐心、爱、积极和正面的交流引导孩子,这不仅会影响孩子一生,也有助于家长与孩子建立牢固、持久、和谐的关系。
十,让孩子知道你有多爱他,他在你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这同时也是让孩子领悟、执行标准的强大动力。我的同行,家庭问题专家维吉尼亚·萨迪尔说:“我人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我对孩子的期许、爱和关心,被他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理解到,并持续影响着他们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