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亲子关系充满冲突的家庭中,父母们都在烦恼着孩子的行为习惯,说孩子懒散、不听话、不爱学习……他们和孩子之间,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往往充满了责备、打骂、反抗,也充满了心痛、担忧、内疚和泪水。
孩子本是带着满满的祝福和期待而来,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在吃喝拉撒一切都不能自主完成的他们看起来如此完美,我们时刻注视他们、搂抱他们、亲吻他们,心中溢满无穷的爱,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会了走路、说话、跑跳,渐渐十八般武艺俱全的孩子,反而有诸多的缺点了呢?
孩子的行为就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N分之一,在看不见的地方,深藏着种种行为的因,我们总是想直接去改变孩子的行为,却不肯潜到海底去找到这个因,莽莽撞撞地冲过去,只能以触礁而告终。
孩子行为的冰山下,究竟有些什么呢?
孩子每个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情感的需求,一个正面的动机:他“磨蹭”着边刷牙边玩喷水游戏,是因为他享受当下,是因为玩耍就是他的工作,并非他故意要与妈妈作对;他“学习不自觉”,是因为他没有被认可、被赞赏,他找不到做那件事的快乐感觉,正面动机没有被激发;他“不听话”,是因为他没有听到他能理解和接受的有益“道理”,是因为父母总是用打骂来破坏他心中的规则,使他学到了在被打骂之前可以不听父母的。
所以,接纳孩子,给他足够的爱,理解和赞赏他的行为,让他觉得“我是一个好孩子”, 就等于给一匹宝马被喂了足够有营养的粮草,让他有了撒开四蹄奔跑的动力。
在这个前提下,再用良好的规则意识去引导他,他就不会漫无边际地撒野了,而一条适合他的道路,能让他幸福奔跑的道路,就会在他的眼前,徐徐地展开。
孩子本是带着满满的祝福和期待而来,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在吃喝拉撒一切都不能自主完成的他们看起来如此完美,我们时刻注视他们、搂抱他们、亲吻他们,心中溢满无穷的爱,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会了走路、说话、跑跳,渐渐十八般武艺俱全的孩子,反而有诸多的缺点了呢?
孩子的行为就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N分之一,在看不见的地方,深藏着种种行为的因,我们总是想直接去改变孩子的行为,却不肯潜到海底去找到这个因,莽莽撞撞地冲过去,只能以触礁而告终。
孩子行为的冰山下,究竟有些什么呢?
孩子每个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情感的需求,一个正面的动机:他“磨蹭”着边刷牙边玩喷水游戏,是因为他享受当下,是因为玩耍就是他的工作,并非他故意要与妈妈作对;他“学习不自觉”,是因为他没有被认可、被赞赏,他找不到做那件事的快乐感觉,正面动机没有被激发;他“不听话”,是因为他没有听到他能理解和接受的有益“道理”,是因为父母总是用打骂来破坏他心中的规则,使他学到了在被打骂之前可以不听父母的。
所以,接纳孩子,给他足够的爱,理解和赞赏他的行为,让他觉得“我是一个好孩子”, 就等于给一匹宝马被喂了足够有营养的粮草,让他有了撒开四蹄奔跑的动力。
在这个前提下,再用良好的规则意识去引导他,他就不会漫无边际地撒野了,而一条适合他的道路,能让他幸福奔跑的道路,就会在他的眼前,徐徐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