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同步信号与深度学习的刀具磨损在线识别方法

来源 :中国机械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刀具状态监测系统的实用性、避免实际加工过程中工序变换产生的信号干扰,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同步信号与深度学习的刀具磨损在线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自动触发的方式实现了机床运行在特定工序时的刀具振动、主轴功率、数控系统参数等多源信号的同步在线采集,保证信号同步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工序变换而产生的信号波动干扰;进一步利用高频振动特征实现了“切削过程”与“切削间隙”采集样本的准确划分,并基于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筛选出强关联特征,保证了多源监测信号融合样本的可用性;最后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建立了刀具磨损在线识别模型。实
其他文献
10 月 13 日上午,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减灾办、津市市普查办以“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为主题,同时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主题教育现场宣传活动.津市市减灾办、普查办联合水利、交通、地震等 8家涉灾行业单位共同开展此次宣传活动,现场悬挂横幅12条、布置宣传展板40张、租用移动宣传车3台、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图文并茂地向现场群众普及了自然灾害有关知识,切实提高了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期刊
为提高刀具润滑性能,尽量减少切削液的使用,制备出在刀屑界面持续润滑的新型刀具,能够将切削液通过微通道直接输送到刀屑接触界面内部。采用该新型刀具与普通刀具在干切削和浇注切削液条件下分别进行切削45钢试验,测量了切削三向力,对刀具前刀面磨损面进行SEM微观形貌分析及元素检测,分析了刀具的摩擦磨损特性及润滑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刀具在干切削和浇注切削液条件下相比,刀屑界面持续润滑刀具能够有效减少切削过程中的摩擦磨损,而切削液用量只有传统浇注式切削的1/120。分析前刀面的元素可知,切削液能够更加深入到离主切
公共安全是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的统称,公共安全体系是保护公共安全的一系列制度、保障、活动、机制等的集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江苏省常州市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根本遵循,出台《常州市公共安全体系总体规划纲要》,践行安全发展理念、破解风险防控难题、实现城市长治久安,加快推进市域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以下简称“新北区”)率先试点,立足区情,深度
期刊
砂轮修整在高速高效磨削、精密超精密磨削、成形磨削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磨削过程中主要是砂轮与工件表面相互作用,砂轮随着磨削的进行逐渐磨钝难以有效磨削。为了保证磨削质量和精度,需对砂轮定期修整。砂轮修整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不断改进和创新,取得大量开创性和突破性研究成果,但日益提高的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生产要求对砂轮修整技术提出挑战。为了推动砂轮修整技术的不断进步,总结分析了目前修整方法的发展现状、基本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发展瓶颈,概述了砂轮修整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对砂轮修整探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研究了加工过程数据采集方法,并对加工工况进行了时域和空间离散,引入体元模型分别对零件空间和加工过程信号进行细分和标记,采用短时域处理方法将加工过程信号表征为对应的短时域信号特征,建立单位体元工况和加工过程信号的知识关联,从而建立了加工过程数据与零件加工位置对应的时空映射模型。最后,以叶片粗加工为例,通过基于过程信号的时空映射模型对主轴功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生成了功率云图,清晰定位出叶片加工中功率超差区域,对加工状态进行评判,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海上有近1/3的导管架平台已超过或即将达到设计寿命,平台结构维护或修复延寿方面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传统的导管架水下结构损伤检测,测点少、难度大、费用高且无法预测平台结构的状态。开发了南海某导管架平台结构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海上风浪的环境监测和平台结构振动、应变的响应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提出了基于双重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现役导管架平台结构数字孪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修改平台结构安全评估及寿命预测模型,掌握海上导管架平台结构在整个服役周期内的结构行为,科学预测、预防性维护,以延长平台寿命。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科皮亚波市28英里以外的圣何塞金矿发生坍塌事故.黑暗的沙漠深处,跃动的33颗炽热的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rn不抛弃、不放弃!69天的执着与守候背后,是一个由科学的技术、周密的计划和人文的态度构建的“希望营地”,为受困人员与救援队伍搭起一座“连心桥”,为33个受困生命的全部生还创造了一次人类奇迹.而这场奇迹,不仅是智利人创造的,还有无数国际力量的支援和协作.
期刊
充分考虑横切矫直机组设备和工艺特点,对矫直机组成品板形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究矫直辊系对板形的影响,得出矫直机组的矫直过程是通过对带钢的多次弯曲拉直实现的;对试验数据分析处理后,进行带钢所受矫直辊的压应力和摩擦力求解,得出矫直过程板形变化数学模型,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横切机组矫直过程的板形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横切机组矫直过程板形预报软件,该软件能够快速求出矫直后带钢的板形分布。将软件应用到某1220横切机组的生产实践,可以明显地看出矫直后带钢的板形计算值和实测
提出一种可以直接从振动信号中提取频域特征的非对称自编码器方法。与传统自编码器以重构振动信号作为目标输出不同,频域自编码器使用振动信号的频谱作为目标输出,这种非对称的自编码器可以学习振动信号与其频谱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得编码器可以输出频域特征。为了说明提出的频域自编码器的特征提取效果,在轴承数据集上进行特征提取和故障诊断实验,在没有引入标签信息的情况下,频域自编码器提取到的特征表现出较好的聚类效果,能够区分轴承的不同故障类型;进一步进行了泛化实验,训练分类器时使用1%的有标签样本,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故障分类
针对锻造车间数据多源异构的特点,以及设备间存在信息孤岛且互联互通困难的现状,提出了一套面向锻造车间能耗数据的采集与监管系统。结合车间数据特点分析了系统具体需求,根据实地布局设计了数据感知、传输的网络架构,建立了基于过程控制统一对象模型的信息交互模型。最后以锻造车间为对象,实现了对锻造生产整个过程的能耗数据采集和信息统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