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体会(附76例报道)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CAAH)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对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CAAH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76例患者首次术前CT提示血肿均位于大脑半球脑叶皮层,形态呈分叶状、不规则形,2处或以上多发性出血14例(18.4%),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44.7%),伴有脑室出血16例(21.1%)。患者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CAAH。16例(21.1%)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因颅内再次出血量大行二次手术。住院期间患者死亡18例(23.7%),长期昏迷植物状态20例(26.3%)。随访期间17例(22.4%)患者死亡,23例(30.3%)发生颅内再次出血,其中6例(7.9%)再次行手术治疗。

结论

CAAH的出血部位主要位于脑叶表面,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易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具有多发性特点。手术时行脑组织和脑血管的病理学检查可提高CAAH的诊断率。CAAH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手术效果一般。

其他文献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渐进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出现肌肉的无力萎缩、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进程复杂多变,早期诊断存在困难。目前ALS的诊断主要基于肌电图(EMG)检查和临床表现,但EMG存在有创、不能同时检查多个部位等缺点。本文将围绕ALS诊断中的另一种辅助方法—高频超声检查在ALS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术前腺垂体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自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3例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前血清中垂体基础激素测定结果,对研究对象的腺垂体功能进行判断。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继发癫痫病史、病程、肿瘤影像学占位效应、肿瘤部位、颅内压(ICP)、脑脊液成分含量等因素与术前腺垂体功能
脑干结核系脑干结构区曾经或现在正发生结核杆菌感染,发病罕见,集中于贫困区、免疫力底下人口群,诊断困难且临床易误诊,治疗棘手,致残率与致死率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干结核的报告逐渐增多。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可行性诊断及治疗、预后和预防,有必要对其诊治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现围绕上述内容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急性期症状性痫性发作(AESS)演变为脑炎后癫痫(PE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于南京脑科医院就诊的76例AES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PEE发生率,并以PEE是否发生为终点事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AESS患者演变为PEE的因素。结果76例AESS患者有29例演变为PEE,发生率38.2%。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HT22神经元高尔基体的碎裂与小分子GTP结合蛋白-30(Rab30)表达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将体外常规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分为对照组、毒胡萝卜素处理3 h组和毒胡萝卜素处理5 h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高尔基体的形态及Rab30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ab3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Rab30、顺式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与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LSEP)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行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成年颈椎管内肿瘤患者22例(试验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年龄与试验组完全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在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均行颈髓磁共振DTI扫描及MN-SLSEP检测
目的探讨简易无框架立体定向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行侧脑室穿刺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128例,其中行简易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47例,传统枕角穿刺23例,传统三角区穿刺5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穿刺方式下头端管放置位置及近期头端管调整情况。结果简易无框架立体定向侧脑室穿刺的患者中,头端管误入对侧脑室1例,无近期调整头端分流管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预后。方法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区脑膜肿瘤患者26例,其中单纯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7例,联合采用神经导航和术中MRI或电生理监测下手术11例,单纯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8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26例患者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