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腺垂体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tianshy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术前腺垂体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自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3例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前血清中垂体基础激素测定结果,对研究对象的腺垂体功能进行判断。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继发癫痫病史、病程、肿瘤影像学占位效应、肿瘤部位、颅内压(ICP)、脑脊液成分含量等因素与术前腺垂体功能低下的关系。

结果

83例患者中30例术前存在1个或多个轴的垂体功能低下,占36.14%。其中单轴功能低下者23例,多轴功能低下者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P>200 mmH2O、病程呈急性或亚急性(≤3月)及存在肿瘤影像学占位效应者是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术前出现腺垂体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影像学占位效应是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腺垂体功能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7,P=0.035,95%CI=1.085~9.423)。

结论

腺垂体功能低下在颅内非鞍区肿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肿瘤影像学占位效应对其存在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卷曲螺旋结构域-26(CCDC26)基因rs4295627多态性与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CCDC26基因rs4295627多态性与胶质瘤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4月1日。依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和评价资料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病例-对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采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常规行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6穿刺组和颈7穿刺组,每组30例,分别在肌间沟颈6、颈7水平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观察2组患者臂丛神经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
目的探讨3D静脉融合模型在脑膜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颅内脑膜瘤患者19例,分别将其术前、术后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原始资料导入神经导航仪手术计划系统,进行3D静脉融合模型的构建,对肿瘤和静脉进行模型重建、分割、融合,依此对颅内静脉循环做围术期评估,术中应用实时导航实施肿瘤和静脉的定位。结果3D静脉融合模型显示效果良好,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防治脑卒中已成为亟待攻克的医学难题。大量研究证实雌激素具有显著的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但其临床应用却遇到众多阻碍。长期使用雌激素,尤其是激活雌激素受体α(ERα)会增加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而近期国外和笔者研究均发现,激活雌激素受体β(ERβ)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损伤;此外,激活ERβ还能改善去卵巢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与雌激素或ERα激动剂相比,ERβ选
癫痫持续状态(SE)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已成为倍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内源性抗惊厥物质的参与,兴奋性、抑制性功能失衡的恢复,酸中毒,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变化,以及能量耗竭可能参与了SE的终止过程。本文围绕上述内容针对SE的终止机制综述如下。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快速眼动(REM)睡眠期出现的以肌张力缺失并伴有与噩梦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RBD与PD密切相关,伴RBD的PD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缺陷及脑干核团如蓝斑/蓝斑下区复合体等有关。此部分患者出现率高,非运动症状更重,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损害更突出,除积极干预PD外,应给予RBD患者针对性的预防损伤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是成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而炎症反应在其病理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继而在脑内引发了一场以免疫细胞为主的炎性风暴。在这些免疫细胞中,单核细胞起了重要作用。单核细胞在缺血脑组织中可分化成具有潜在吞噬功能的细胞,即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起初,这些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炎症反应加剧的标志,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中扮演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脑卒中患者203例。根据CT/MRI扫描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25例和出血性脑卒中78例,并同期入选在该院查体的健康人群66例。对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所有数据并比较3组受试者夜间血压下降率(BPF)、血压晨峰(MBPS
目的验证国产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Remebot实施无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六医院立体定向及脑功能性疾病诊治中心自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3例诊断相对困难的颅内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手术组(n=6)和框架立体定向组(n=7),其中机器人手术组患者采用头部粘贴标志点方法进行定位,框架立体定向组患者采用头部安装定位框架方法进行定位,且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渐进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出现肌肉的无力萎缩、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进程复杂多变,早期诊断存在困难。目前ALS的诊断主要基于肌电图(EMG)检查和临床表现,但EMG存在有创、不能同时检查多个部位等缺点。本文将围绕ALS诊断中的另一种辅助方法—高频超声检查在ALS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