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融入生活元素,取之于生活,再回馈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认知数学,意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应在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启发学生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数学,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下面就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谈谈如何科学、巧妙地引导小学生自主学数学。
  一、建好学习小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面对当今更具个性和想法的孩子,在一个家庭里,几个大人面对一个孩子都需要斗智斗勇,也未必“搞得定”,何况教师是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因此,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充分发挥学生资源,让“学生教学生、学生带学生、学生评学生”的模式,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不要小看这些孩子们,有时候,他们担当得“小老师”来,可是很有办法的。因为,只有学生更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当然,教师善于利用学生,让学生分担任务,不是推卸责任,放手不管,而是需要管理策略,幕后指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人人都能展示自己独有的才能,人人都能体验小小的成就感。因此,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笔者首先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组建学习小组。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才进一步按学生的住所、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4-6人小组。而智力因素按1:2:1进行分配。笔者认为,这能使每个学习小组既有和谐的学习气氛,又有“兵教兵”“兵带兵”“兵评兵”的土壤。如此,有效整合了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互惠,每组之间也能做到大致平衡,有利于良性的公平竞争。学习小组组建好后,笔者便着手培养小组长。因为笔者深深地知道,一个好领导的重要性。组长就是整个小组的领头羊,组长要是没有威信去带领好成员,学习小组也只是徒有虚名,会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指挥不动;组长要是太能干也不行,什么都自己一个人做,不但影响效果,学习小组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因此,要先培养好一个具备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个人能力、统筹能力都俱佳的组长是关键。组长要善于发现小组成员的长、短处,扬长避短,将最好的“棋”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开展组间竞争,促进全面发展,笔者还坚持每个月在各小组之间民主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并进行总结和反思,极大地鼓励了学生,也提高了学习小组的整体能力。
  二、留足质疑空间
  著名的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是问题激励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伙伴,必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自动质疑的习惯。我们知道,孩子们在小的时候都爱问个“为什么?”其实这就是最好的质疑启蒙,可惜的是,我们做大人的往往没有这个意识,缺乏耐心,有的家长因为忙或者其他原因,总是嫌爱问“为什么”的孩子烦,简单粗暴地拒绝回答甚至制止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渐渐地不敢再问。因此,我们会发现,在小学阶段,有些学生还保留着爱问的习惯,有些学生却不爱问。这与学生的成长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教师这个时候不加以引导,让不爱问的学生敢于求问,勇于质疑,到了中学、大学,这些学生往往就失去了探究学问的精神。
  数学教学更应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存疑、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提问,让“问”来引领学生的数学生涯,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去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自发地产生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开小差”、打瞌睡?如,笔者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学生利用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找大数法”,得到“5”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15”,笔者随之提出:对于这个方法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有,请大胆地提出来。这时,学生各抒己见,尽管有些是错误的想法,笔者加以及时纠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通过这样的质疑探讨,给足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勇于提问,提升了学生的思索能力。
  三、鼓足求异劲头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的个性发挥,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应笑对学生的差异性。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时候,如果制定了条条框框,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一个模式出来的学生。学生的个性将会被慢慢磨灭,失去了教学色彩。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存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良好的发展,活出自我,发挥属于自己的特长,做最精彩的“自己”。如,在探讨“200厘米=分米”时,学生通过讨论出现了各种答案:有的说“因为200厘米=2米,2米=20分米,所以200厘米就等于20分米”;有的说“因为1分米等于10厘米,200厘米就等于20分米......”听了他们的发言,笔者感受到学生的推理思维在活跃,赞许地点点头笑了,其他同学也纷纷报以掌声。正当笔者准备进一步小结的时候,平日基础较差的小钟忽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是猜的。”他边说边用脚步演示丈量教室的地砖,“100厘米有几块地砖,1米有几块地砖,10分米有几块地砖,以此类推。那么,200厘米的地砖与20分米的地砖是等同的。”
  由此,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等量代换、推理逻辑等都是这样产生出来的,有的人等量换量能力强,有的人逻辑思维好,有的推理性强,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并及时指正不足之处。如小钟他敢于去尝试解题,而且能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笔者就及时地表扬了他,还特别肯定了他的“猜测法”。从这三个学生身上,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教师还得要根据学生认知的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用好评价机制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关注知识体系与技能的掌握,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愉悦的学习情感是发展学习的助力。每个过程都不一样,教师应及时跟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吝于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些阳光般的笑容告诉学生,“你有多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乐趣,让评价成为学生的指南针。相信,教师的积极评价,多一个角度,就多一扇窗户;多一个层面,就会多一些完美的灵魂。
  为此,笔者坚持为学生的自学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写评语,经常在学生的预习本、作业本上写上充满激励性的评语。如,“很棒,学会提出问题,你离科学家又近了一步”“这个想法真有创意,可以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听吗?”“你手里有一把开启知识的钥匙,请继续努力加油”……发自内心的真诚评价的確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让学习变得更自主、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为研究“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提高三年级数学考试成绩中作用的研究,笔者对本校三年级学生进行该学习模式的教学;教学3个月后检验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试卷的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看图探究题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在应用题上的成绩则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三年级数学;学习模式;显著差异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意义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形象向抽象急剧转变的过程。在三年级的学习过
在农村学校支教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发现农村高中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厌学现象非常严重。他们大多都是留守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更因成绩差只能留在乡镇中学就读高中。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的全面理解、尊重和关爱,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训斥,甚至出口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最终造成师生感情隔阂、情绪对立,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形成教育的不良循环。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尊重、关爱农村学生,消除这种不良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实施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有终生影响作用。初中班主任是教书育人的践行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媒介,对于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从七年级学生的状况出发,从影响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出发,探究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为初中老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德育即是对学生实施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
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孩子近视了,家长心里一定有不少疑问……近视和散光的预防措施一样吗?预防用眼疲劳可以给孩子用一些眼药水吗?12个近视防控常见疑问,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为你解读。  1.近视和散光的预防措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近视的预防措施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白天的户外活动,每天在自然光环境下活动2小时能够
【摘要】2013年教育部審定的广东版《开心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阅读篇章的加入,单词量的增加,使得词汇教学成为了英语教师的艰巨任务。大多数学生觉得教材中单词多、记不住又不会拼读,词汇的阻碍,词汇量的不足,让学生感到英语难学,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率。本文笔者阐述了如何利用Phonics教学方法进行语音教学,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拼读规律;课堂实效  在小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国的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并把“和”文化运用在现代校园管理上,将“刚性”的依法治校与“柔性”的人文关怀相互结合,创新校园管理模式,构建法治人文校园,形成理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礼乐文化;“和”文化;依法治校;人文关怀  一、用“和”文化构建法治人文校园的意义  1.“和”文化,
【摘要】借助信息技术,改进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与发现过程,领悟科学原理和方法,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培养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探索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推进信息
【摘要】文学类作品阅读是初中学业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校在该题的得分与广州市平均分有明显差距。实现该巧点的增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思想增分:端正学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坚持“文中求答”的答题原则。2.考点增分:找准增分考点,挖掘每个考点的增分落脚点。3.方法增分:掌握阅读方法,训练解题技巧。首先通过“三步读书法”速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文章脉落;然后归纳每个考点的解题思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摘要】现在是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体系的结合工作也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便捷性,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很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形式
【摘要】喝水是幼儿园生活活动其中环节,幼儿在喝水环节中呈现出的状态成为衡量班级工作质量的显性指标之一,基于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喝水环节教师提示语言频率过高,幼儿喝水量不够、幼儿排队消极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结合幼儿园实际做法利用晨检、如厕、量杯、游戏等方法,有效解决幼儿集体喝水等待时间,保证达到每个幼儿每天的喝水量。  【关键词】幼儿;喝水;游戏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是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