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农村中学生作文材料积探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学生是有别于城市中学生的另一个群体。虽然他们都同属于一个年龄层,但在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途径上,二者相去甚远。就其作文方面来看,思维的开放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文章的文采等,都是两个档次。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长期以来始终处于一个低谷状态。
  一、现状描述
  某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1200名城乡高、初中各年级学生中,热爱写作文的仅占21%,有57%以上的学生害怕和讨厌写作文,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二、原因分析
  事实上,农村学生生活更为贴近大自然和艰辛的人生,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素材可写,可为什么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材料缺乏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如下。
  (一)缺乏材料积累的意识和习惯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提法的核心便是要让学生有以文字表达自我的要求,有自觉的写作意识。而这一点也正是农村中学生所缺乏的。学生没有自觉写作的意识、表达自我的需要,就失去了一种有意识积累的内趋力,就会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漫不经心、熟视无睹。试想,没有了生活的最基本的关照和积累,作文时又怎样能信手拈来、下笔成文呢?学生怎么能不怕作文?
  (二)课外阅读缺乏
  阅读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有知识、经验、能力、地位、威望的优势,具有确定的主导地位。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采取接受或排拒的态度。作文教育专家汪广仁教授说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只有在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有能力接受的情况下,才能内化为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情感意志结构的部分。”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作文做有效的指导。
  三、材料积累的策略
  关于农村中学生材料积累的策略,面对困厄,我们只能换种思维,从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着手,并科学地加以指导,才有可能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意识和习惯。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有利引导对学生来说是事关重要的,为此教师的观念必须进行更新。
  l、辩证对待应试,引导学生树立文体意识。中学语文大纲第一条就提出:“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这是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有意识地积累材料。
  2、利用教材的每一篇文章,让学生就地取材进行积累。不用说,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是从文学宝库中提取出来的精华。如七年级课文《夸父逐日》一文,是一篇神话哲理文章。教学时,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了解神话的由来、神话的特点和所体现的远古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接着反观当今的“神话”——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航天、航海等技术的超自然能力所体现的科学的神奇力量;然后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二)加强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为写作教学开辟第二课堂。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三年阅读量应在500万字以上,要读10来本名著。但据我了解,农村中学生很少能达到要求。即使老师布置,农村中学条件也不具备,学生找不到这么多课外书来读。如果学校没有图书室,也没有阅览室,个人藏书又极其有限,100万字外加10本名著的阅读量根本无法保证。那怎么办呢?我认为解决办法如下。
  l、建立班级书柜。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的课外书都收集起来,想办法收集“初中生必读书系列”,安排专人管理,做好书籍的收集、管理和发放工作。如果条件不成熟,可以把书籍和拥有者的名册造好,人手一份,大家按名册相互借阅。与前者相比,后者更简单易行。
  2、发动学生订阅报刊。教师可以号召每人至少订阅报刊一份。家庭条件困难的,可二三人订阅报刊一份。报刊有《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读者》、《半月谈》等,要让这些书在班里充分流动起来。
  3、注意各科目的材料积累。数理化、政史地、音体美的知识包罗万象,简直就是一个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可不要视而不见。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知识时,有意识积累相关的写作材料。
  4、做读书笔记,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用审美的心态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汪广仁教授说:“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和体验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生活才能形成写作的题材。
  1、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途径。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是作文想象和构思的基础。没有正确地观察,就不可能写出成功的作文。观察在写作中的作用就是积累材料。作者通过观察大量的生活表象储存在大脑中,为作文的想象构思奠定基础。茅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臧克家也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是否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与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的联系。”(转引自《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第8期22页)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观察意识,强调观察的重要性。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
  (2)教会学生观察方法。一般说来,美的事物是多种因素的统一。人们只有多角度、多侧面地把握对象,才能获得事物的和谐美。如朱自清的《春》,要让学生明白,作者能够如此生动地写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象,是同他多角度、多侧面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察,春天多样统一的美就不可能呈现在人们面前。
  (3)带领学生作一些示范性观察。如何运用抓特征观察法表现国旗的美;如何分清主次,详细地解说国旗的主体部分;如何把握国旗的情感表现性等等。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经过长时间严格有序地训练,观察、认知、感悟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4)指导学生写观察笔记。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后,学生应该学以致用,学写观察笔记。在观察笔记写作之初,教师要利用语文课时间举办专题讲座,告诉学生:面对一个事物,应该如何去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及身体肌肤多角度地进行感知,抓住事物的特征。
  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在平时的阅读、观察中不断地选择、汲取和加工,做个勤读勤记的人,并尽可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能做到信手拈来、下笔成文。
  参考文献:
  1.王寿山.《中学生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
  2.吴俊《美学理论与美育育实践》.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432
  (作者电话:13985393482;邮箱:729237991@qq.com)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言学习中不可分割的组件。威廉(1984)的观点:“阅读是一个过程,读者认为书面文本为了理解其内容,阅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因此,阅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一个沟通课程,也是必要的和基本的語言技能,如听、说与写的能力。  一.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及其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有三种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互动模式。  (1) 自上而下的模式。虽然强调两个低级技能和高级技能,对于许多
“体验式学习”一般指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体验,指学习者通过时间来认识事物,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是影响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活动。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1、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1)善于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
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呢?这关键在于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1.善教者精于备课、组织教学  首先,老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特别需在条理性、逻辑性上花更多功夫。其次讲课时要顾全大局。老师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观察、揣摩学生面容和心理上,从其神态、眼神洞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并通过手势、音调、语气、表情等方式来提醒少数注意力分散的
你说你爱我  怎让人相信  你在外偷情  这如何说明  其实你的心  早已离我而去  我所得到的  仅剩一具躯体  肉眼凝视  你洁白娇嫩  医学透视  你肮脏无比  同床异梦  这有何意义  我苦苦追寻的  难道就这  我教你说话  扶你步行  从大山深处  带你到城里  为了你  我放弃了一切  为了你  我累垮了身体  我怕你生气  怕你生病  怕你劳累  一直小心呵护你  读了中专读大专 
目前,有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从教学方法上入手。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但兴趣涉及到多方面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使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绝非朝夕之功能奏效的。初学英语的学生觉得新鲜,都喜欢上英语课,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些学生的兴趣便明显下降。其原因是什么呢?通常都是与学得
回龙埔社区私塾向小学生播放性教育动画片  “为什么要让妈妈帮我找老公”……这样的话出自深圳市龙岗区回龙埔社区一个8岁的孩子之口。7月23日,社区邀请12名小学生前来学习和讨论“男欢女爱”,培训甚至动用动漫告诉孩子们怎样防止“性骚扰”,要知道,孩子们年龄只是8岁—12岁。  孩子们围圈圈聊性  “社工姐姐有没有男朋友”、“被人跟踪怎么办”…… 23日下午3点,龙岗区回龙埔社区私塾开始热闹起来,12名
摘要:传统教学、新型教学,两者之间的整合日益紧密,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来研究课堂教学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情感交流,设问引领”的数学课堂,相信能给大家一些思考。  关键词:情感 设问 课堂建构  数学课堂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既要继承传统教学特点,又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使其具有自己个性。高效、和谐的课堂模式,始终是我们追求目标。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书面表达,是英语考试的重要题型之一,在整个考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大多数考生丢分率最高的题目。在教学中,也是教师非常头痛,而又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这真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硬骨头”。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有路可走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做这种题型的学生状况。一直以来做书面表达学生是这三种情况:1、优秀的学生大多数都不能得满分,因为有标
杨六斤从弃儿到“宠儿”的境遇变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地政府部门失察的窘相。这也给其他基层政府提了个醒,照看好治下的孤儿,别再让他们成为杨六斤。  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来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广西隆林德峨镇14岁男孩杨六斤一人艰难地生活,常常吃草一样的野菜,还自制工具抓鱼当肉菜。杨六斤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各方捐款已高达500多万元。杨六斤也被接到深圳一所学校免费体验,但很快又被他的堂哥和镇
24萨德勒  迈克尔·萨德勒大体上可以而且应该被视为19世纪的教育旅行家之一。他生于1861年,大半生生活在19世纪,其职业生活也开始于19世纪。在20世纪开始前几年,他开始关注外国教育。1894至1895年间,他是布莱斯(Bryce)中等教育委员会成员。1895年,他在伦敦教育委员会的特别调查报告局工作,这个职位使他最终确立了对比较教育学科的喜好。最后,成为牛津大学学院领导人长达11年。由于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