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关注教学中的联系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c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唯物辩证法认为: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过程所构成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可以说,离开了联系便没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就拿教学来说,学科与学科有联系,课内与课外有联系,课堂与生活有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树立教学链接的思想来设计教学最佳方案,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七步诗》;链接;课外延伸
  近日,我疯狂地爱上了央视纪录频道的节目,如《大自然启示录》《地球脉动》等。节目以近乎波澜不惊的语气叙述并揭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世界,其震撼心灵的效果不亚于交响乐。其间,我也更清晰、更客观地认识到:我们所见到的世界之所以精彩,人、动物、植物、洋流、火山、大气等因素都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正如唯物辩证法认为: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过程所构成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可以说,离开了联系便没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这也是“链接”一词最广泛、最直观、最动听的解释吧!
  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就拿教学来说,学科与学科有联系,课内与课外有联系,课堂与生活有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树立教学链接的思想来设计教学最佳方案,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笔者以自己本期的公开课《七步诗》为例,用案例与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谈谈自己对“链接式”课堂教学的浅薄之见。
  一、以视像传递信息,建构链接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比较犯怵的课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古诗的时空跨度太大,对于特定的时代背景、诗人阅历及其心境的体会,相去甚远。
  《七步诗》写于三国时期,曹丕以“兄弟”为题,诗中却不可出现“兄弟”二字,同时要求曹植七步之内成诗一首。这样的历史事件,多数学生还是能知道的。但不知道的是什么呢?是当时情况的危急,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这样的资料是能通过影视作品直观、高效地呈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伊始,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片段1:
  师: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你最欣赏谁?
  生:略。
  师:认识曹植吗?介绍与其《七步诗》相关的资料。
  生:汇报资料。
  师:播放《新三国》中曹植七步成诗的视频片段。
  (提醒学生注意从人物观察并发现收获)
  生:电视中曹植吟的诗与原文有所不同。
  生:当时情况危急,旁边的大臣数步子时,让我揪心。
  生:曹植的诗借“豆”“萁”来写“兄弟”,是因为曹丕出的题。由此可见曹丕用心险恶,曹植的才华横溢。
  生:我看到曹丕和曹植都流泪了,能看出他们还是有兄弟情的。只是被权势迷了眼。
  提示学法:观看历史剧,能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以及故事的内容,但是,有条件的时候,还是要读读原著。
  二、以资料互补信息,建构链接
  古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全班有50几人同行,这难得的资源岂可随手放过?当然,教师也要适时地放低身段,把自己融入这个大集体,将自己的学法“无私奉献”,资源分享。
  片段2:
  师:读懂诗的意思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生:看注释,联系时代背景,看插图……
  师:那么,老师就考考大家:什么是“萁”?
  生:(主要以注释为解)豆脱落后留下的茎的部分。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解释吗?
  师:我在预习时,总想到底这“萁”长什么样?于是就上网找来了图片。(出示课件)
  师:这也是“解惑”的一个好方法。
  师:看着图,你能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豆”“萁”的关系吗?
  生:它们就是同根、同胞兄弟。
  片段3:
  师:这也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一些词语来形容他们兄弟二人此时的情形。
  生:两败俱伤、自相残杀、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师:知道“黄雀”指谁吗?
  生:司马懿。
  生:司马家族最终借曹丕的手拔去了“眼中钉”——曹植,由司马炎最后篡位,建立了晋。
  师:是呀,有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为何曹丕不知?
  生:因为他利欲熏心,罔顾兄弟情。
  相机指名诵读三、四句诗,再齐读。
  这里的资料来源于史实,来源于图片,来源于好词,来源于俗语。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师生对话的内容,由浅入深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人人都想替曹植质问,激发了读好诗的欲望,这一点在诵读诗句上就能见效果。当然这也为后来的“写”奠定了情绪基础,到达了不写不足以泄恨的地步。
  三、以史实升华理解,建构链接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诗歌教学亦如此。如当我们见到瀑布飞泻而下时,不禁会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抒心中激情;当朋友即将远行,依依话别时,自然想到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互赠共勉……此种例子不胜枚举,这也令得古诗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片段4:
  师:(课件出示)这是“皖南事变”的历史资料,看完之后,谈谈你的心情。
  生:相互交流感受。
  师:你能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来批判国民党的这种行径吗?说说理由。
  生:同为炎黄子孙,怎能手足相残?
  生:这样的做法,不是让当时的日寇窃喜不已吗?
  师:对呀!当时周总理在电话中对何应钦就说道:这样的行为真是令亲者痛,仇者快。
  师:(课件出示)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刊登了周恩来题写的挽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生:齐读总理的这句题词。
  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将习得的知识进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學生不仅收获了课外知识,更深刻体会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含义,升华了认识。
  四、以课内带课外,建构链接
  回首历史长河,以喻为法、寄情言志的古诗文不占少数,如《竹石》《墨梅》《石灰吟》等。《七步诗》是曹植在特定的环境下,被迫用“豆”“萁”来喻兄弟,救了自己一命。但细品之,却不难读出他的悲、愤、恨、怨。而反观同类的诗,学生又能从“喻体”中悟到什么呢?
  片段5:
  师:《七步诗》的写法很特别,用比喻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在古诗文中,也常用这样的方法,当然不只是“寄情”,更有“言志”。(板书:寄情言志)
  师:回忆一下,在必背的70首古诗中,有此类的诗吗?
  生:《石灰吟》《竹石》《墨梅》……生诵读喜欢的诗。
  师:大胆想想,诗人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写自己的“情”“志”?
  生:在古代,乱说话,一不小心会株连九族的。所以诗人不敢直白地表达。
  生:诗人都爱边吟诗,边作画。可能他觉得自己画的这个东西,最能表现自己的品质。如我觉得竹子是清廉、正直的化身,郑燮以竹子为喻,就是想表达自己要做个正直的人的理想……
  生:古代文人都比较清高,就像我们以前背过的《爱莲说》,作者就是想借莲花,说明自己品德高尚,出淤泥而不染。
  ……
  师:是的,种种原因造就了古诗文的含蓄美,为古诗文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令得它们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本着“尊重学生个性认识,关注学生个性表达”的思想,让学生信任自己,在读诗的过程中,通过已有知识的积淀,读出诗情,从而体会古诗之美,激发阅读热情,进而爱上古诗文。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可在每节课中,如果有意识地将各种知识有机地链接起来,形成一个集合体。六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在这集合体中尽情汲取来自知识沃土中的养分,他们能不茁壮成长,能不幸福吗?身为教师的我们,又何尝不幸福呢!
  【参考文献】
  [1]王秀芹.语文教学“联系教学法”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4).
其他文献
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仿佛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媒体报道称,这主要是为了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改变社会上的“伪娘现象”;但上海八中校长卢起升却表示,成立“男子中学”的首要目的是应对“男孩危机”。原本只是列入华东师范大学与黄浦区开展教育合作的一个计划,但被敏感的媒体一曝出,就成了八方议论的热点。      男子中学备受关注,是因
菜名:  西红柿香菇疙瘩汤  月 龄:  8个月以上  食 材:  西红柿1个、香菇1个、小青菜1~2棵、  面粉40g、凉白开55g、植物油少许  用 具:  刀、砧板、锅、筷子、保鲜袋  理由  西紅柿香菇疙瘩汤在寒冷的秋冬可以给宝宝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提供热量,满满喝上一碗再出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抵御不了寒冷的室外了。用做西红柿意面酱的做法做疙瘩汤底,酸甜开胃,无需加任何调料就已好吃到飞。小小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和睦、轻松、愉快、友爱的班级氛围,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级管理;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性格、情商、智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不对学生的
本刊编辑部: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这么多年的丰富教育教学经历积累下来,您对教师工作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您是怎么看待教师这一职业的,能和我们具体谈谈吗?  曹慧:于漪先生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做了近三十年教师,也常有同感,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敬畏,来自对每天面对的儿童——一个个独特生命的尊重;敬畏,来自对韩愈《师说》的认
·名师自述·  有人说我是“二本”校长:本职是教师,本色是书生。庶几近之。  我1993年参加工作,现为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从教师到主任到校长,从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到正高级教师,从市青年名教师、市名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到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从市优秀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职务、职称、荣誉称号等发生了
【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落地生根需要一批有志有为的教师去探索和实践。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通过赋能教师,在双维促进中耕耘“真教育”:通过赋权教师,在双向成全中建构“真课程”;通过赋力师生,在双边砥砺中呈现育人新样态。  【关键词】学校文化;共同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
【摘 要】 教师一定要始终与孩子一起牵住这条互敬互爱的感情线,因为只有浸润在爱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找到奋进的动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奋进中,才能愈挫愈勇,驶向理想的彼岸!  【关 键 词】 特殊孩子;教育;家庭破裂;案例    扶郎花又名太阳花、非洲菊,它永远面对阳光绽放着自己的笑容,它象征着互敬互爱,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希望案例中的这个小女孩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依然能阳光
【摘 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通过合唱可以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形式,形成合唱的基本技能;二是在合唱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通过合唱,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审美体验,拓展音乐表现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第三只眼——让教育面向未来》是由朴素而幸福的教育倡导者与践行者、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汤勇提出的教育哲思。从事区域教育管理十多年,汤勇先生致力于教育的探索、行走与改变,潜心于教育的思考、研究与写作。其著有《致教育》《教育可以更美好》《修炼校长力》《素质教育突围》《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做朴素的教育》《回归教育常识》等十多部教育专著。2014年,他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思
【关键词】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0-0043-02  在南通地理版图中,海安偏处北隅,也比较小;在南通教育版图中,海安却处于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在南通教科研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版图中,海安则是一方有着很大权重、很大话语权威和很大影响力的“重镇”。  应海安县教师发展中心之邀,我在一个虽说渐入晚间而阳光